分享

门罗小说《侵犯》中多重主题内涵解读(迟成澳)

 柳店印象 2022-10-11 发布于安徽

摘要:解读爱丽丝·门罗小说《侵犯》中的多层次主题。首先,其通过多个叙述者之间的补充和拆解,造成了对绝对真相的怀疑和记忆的重新构建。其次,女主角劳莲的性格特征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和叛逆色彩。再次,通过一连串对女性的侵犯行径,表现出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最后,通过德尔芬前后态度的变化,折射出对人性自私本质的确认和对真爱的质疑。

关键词:爱丽丝·门罗《侵犯》主题内涵

加拿大小说家爱丽丝·门罗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第十三位女性获奖者,被誉为“master of the contemporary shor【story(当代短篇小说大师)”。《侵犯》是她创作的短篇小说。故事讲述了咖啡馆女佣德尔芬白以为是学生劳莲的亲生母亲,对她百般呵护。而劳莲不知内幕,所以德尔芬对她的照顾让她感到迷惑和惶恐。最后劳莲的父母把故事的真相告诉了劳莲和德尔芬:原来,他们之前收养了德尔芬的女儿(也就是劳莲的姐姐),这个婴儿在车祸中不幸夭折,劳莲原本就是他们的亲生女儿。小说故事扑朔迷离、丰厚曲折,接受者可以从中品读出多种主题,阐释出多重的意蕴。

一、加拿大的罗生门——真相与记忆的重构

文本从哈里、德尔芬、艾琳三个叙述者出发,他们讲述的内容和对事实真相的理解相互补充,又相互排斥,打破了单一叙述场的稳定性,产生了多意义的解读空问,继而造成了对绝对真相的怀疑和记忆的重新构建。

首先在故事起始,劳莲的父母隐瞒了事实真相,劳莲像普通孩子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但是,她意外地发现了骨灰盒,父亲哈里便告诉她,劳莲是他们第二个女儿,大女儿因为妻子艾琳驾车时遭遇车祸,意外身亡。同时,哈里要求劳莲不要告诉艾琳他已说出真相,原因是“怕会让你觉得自己不是很受欢迎,并非第一选择”。后来,女佣德尔芬暗示劳莲,劳莲是一个叫乔伊斯的女生诞下的私生子,被哈里、艾琳夫妇收养。这引起了劳莲的怀疑和恐惧。最终,四个人当面对质,才水落石出。

从劳莲的父母角度,他们没有将前一个婴儿夭折的消息告诉劳莲,也没有将艾琳怀孕的消息公之于众,他们将后来产下的婴儿重新命名为劳莲,以此来混淆视听。从艾琳的角度,她是秘密的亲历者,以此来安抚心中深深的愧疚,同时掩盖了监管失当导致婴儿惨死的责任。从父亲哈里的角度来看,他将秘密告诉劳莲,并嘱咐她“要保密”“这是让艾琳很烦心的事情”。殊不知他在艾琳怀孕期问却主张堕胎,这样的保密行径也就让他曾经的主张不会重新浮出水面。从德尔芬的角度而言,她暗自对劳莲亲密照顾,一睹自己“亲生子”的容颜,并悄悄暗示劳莲的身世,却嫁祸给了一个叫乔伊斯的女人。这样,德尔芬既可以与自己以为的亲生女儿朝夕相处,又离问了劳莲的家庭关系,同时掩盖了自己未婚先育并将婴儿送人的不端行为。

我们可以把故事剖解开来,每个人所编造的故事,其所虚构的成分,都暗暗契合自己的心理期待。同一个事实,不同的成员指向不同的记忆框架,最终指向了艾琳车祸这一事实真相。这背后的原因就是每个人不同的立场。真相在口口相传中被掩盖,记忆在隐瞒中被重构。正如劳莲发问:如果已经有了一件不为她知的重大事件,那怎么保证就没有第二件了呢?

二、同名婴儿的阴影——叛逆精神和孤独意识

劳莲的姐姐也叫劳莲,这一情节的设置很有趣。哈里说:“怕你觉得自己不是第一选择。”劳莲“无法想象把自己的名字挂在脖子上到处招摇”。在姐姐的阴影之下,劳莲是个性叛逆和孤独的象征。

劳莲敢于追求自己的个性,绝不做别人的替代品。她抽过大麻、喝过啤酒、懂得避孕,比同龄人更加早熟,懂得如何保守秘密,“对于诺言很迷信”,敢于对成年人进行反抗.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经历“给予了她一种尴尬的感觉和特殊的哀愁”。

同时,她也是孤独和敏感的。她之所以去见德尔芬,是因为“不喜欢在越来越短的下午独自一人回到树林边缘的屋子里去”;在自己家里“生怕这声音没准是个圈套”。即使在父母面前,也害怕“暴露出自己胃口这么好也许是个错误”,却同时渴望“是在家里,裹着毛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她一方面渴望家庭的温暖和舒适,一方面又极度缺乏安全感。

劳莲的性格发展具有阶段性。她起初只是叛逆,却大胆,“一种鲁莽的傻兮兮的热情”“从未感觉到不警惕的话会有人刺探她的隐私”。后来听父亲讲的故事后,她开始怀疑“怎么能肯定她不是他们领来的一个代用品呢?”当德尔芬暗示之后,劳莲彻底坠入孤独与多疑。

在此,作者运用梦境叙事:劳莲梦到一只野兽,“这只野物是疯的,因为他不怕人或是有人住着的房子”。这展现了劳莲的世界观:梦中野兽的无所畏惧,所以野兽是疯的。相比之下,劳莲的无依无靠才是常态,她彻底对人与人之问的亲密关系进行否定,陷入深深的怀疑之中。“文字不主要是符号或一望而知的筹码,而是是一种象征,它本身和它的表现力都具有价值”。劳莲是意味深长的象征。她的传奇经历,正反射出当代社会中人的孤独、冷漠、疏远和深深的迷惘。

三、皮肤被撑过的痕迹——对女性权利的侵犯和人道关怀

1968年,加拿大女权运动正处于最高峰,那年门罗三十七岁,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一炮而红,并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从此之后,门罗经常被定义为一个女性主义作家,这种文学“更强调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和女性主义立场”“具有了某种挑战和颠覆男性话语秩序的潜在力量”。 本部小说中三个女性角色都有被侵犯的命运,与作品题目呼应,展示出了作者的女性主义立场。

对于劳莲来说,一方面,她与死婴的命运牢劳联系在一起。她们的名字相同,本该属于劳莲的独特印记被侵犯,意味着她只是死婴的延续。对于她的身份众说纷纭,使她深深陷入了自我怀疑和迷惘之中,造成了她极度缺乏安全感、放荡早熟的性格特征。对于德尔芬来说,她曾与一个毒贩通奸,毒贩被捕之后自己诞下私生子,她把孩子交给别人领养才换来一笔钱,都没看孩子一眼。德尔芬是一个男权时代的女性,她与毒贩你情我愿,却独自承受着通奸的惩罚,甚至在回忆往事的时候只能搬出一个“乔伊斯”来回避现实。她曾经相处过一个天主教徒,可因为不能节制生育而不了了之。可见,对于德尔芬这样的女性,男人把她当作发泄和生育的工具。对于艾琳来说,她曾被丈夫要求去堕胎,“我说好吧但是接着我又说我不愿意,完了又说做掉就做掉吧,可是我还是下不了决心”。在丈夫面前,艾琳惊慌失措,毫无反抗能力,被牢牢地控制着。此外,职场中的艾琳时不时摆出几个精心营造的生动的微笑来打破简慢冷淡的印象,这说明在男性主导的职场,女性不得不去迎合男性的心理需求和審美趣味。

小说还有一个细节,在一对老夫妇的结婚纪念日,女儿问老头:“婚娴这么快乐有什么诀窍呢?”得到的回答是:“唯一要做的就是用一只脚踩住她的脖子再别松开。”作者用这一象征性的情节,艺术化地揭示了男权的压迫,极具讽刺地表达了对于婚娴中的女性的深切悲憫。

四、热巧克力凉了——对爱和人性的质疑

得知真相之前,德尔芬把劳莲当作是自己亲生女儿,暗中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她与劳莲一起唱歌,给劳莲泡热巧克力粉,喂劳莲喝琥珀色的止咳糖浆,还送给她一串纯金的刻着劳莲名字的项链,“她的靴子给脱下了,德尔芬赶紧捏捏她的脚,看看她的袜子湿不湿”。然而,当真相大白以后,德尔芬对劳莲的态度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德尔芬没说一个字,她把耳饰接了过去,两个人连手指都没接触到”“片刻之间那里出现了一种熟悉的表情,那是嘲弄与阴谋的表情”。

德尔芬态度变化之剧烈,令人咋舌。换言之,劳莲还是劳莲,身世没有变,变的是德尔芬的所知所想。德尔芬所做出的努力,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心安,而不是对于劳莲的爱。德尔芬之前对劳莲的照顾,既是一种博大的母性关怀,更是对于自己抛弁私生女儿后愧疚心理的自我补偿。

不仅是德尔芬,哈里看到劳莲发现骨灰盒,竟然“几乎从未用如此暴躁和恼怒的口气对她说过话”,他也曾“一想到将会有这么多的繁杂的家务事他怎么也就受不了,他有写作的事儿要做,他要我去堕胎”。哈里甚至把自己的感受与前途看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我们不能否认他对于劳莲的爱,但人性的自私却是谁也逃不掉的。同时,艾琳车开得太快,“没有把婴儿同定好,从筐里摔了出去”。倘若筐里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哪个母亲不会确保万无一失呢?此外,德尔芬告诉劳莲自己的猜测之后,劳莲“为了自己的安全和舒适,把属于自己隐私和感情方面的事情也都泄露出去了”。

这个故事将人性中的弱点暴露到了极致:利己,自私,堂而皇之的虚伪。文本最后,劳莲“恨死了这些蒺藜,想用双手对着打,也想大喊大叫,可是她知道自己唯一能做的,就仅仅是坐着不动并耐心等待”。劳莲等待的是什么呢?是令她信服的真相,是真诚与美好,更是一种久违的安全感。

总之,这部作品内涵丰厚,阐释空间巨大,焕发着恒久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2]爱丽丝·门罗获诺贝尔文学奖[N].武汉晨报,201310-11.

[3]南帆等.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门罗著.李文俊译逃离[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摘 要:小说《侵犯》是著名加拿大短篇小说家艾丽斯门罗的代表作《逃离》中的第六篇,本文从文体学的角度,从词汇、语法、修辞和语相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究作者是如何运用具体的语言以及独特的写作技巧,来达到特定的文学效果,进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同时对读者理解艾丽斯门罗的中心思想和文学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文体学;艾丽斯门罗;侵犯

作者简介:庞姝瑜(1990-),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天津外国语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专业为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02

      门罗小说《侵犯》的文体学解读    庞姝瑜】

艾丽斯门罗是加拿大著名的短篇小说家,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她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由于长期居住于幽静安宁的小镇,她的小说多以小镇普通女性的家庭和婚姻生活为主题。她的写作手法独特,语言简约优美,虽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擅于捕捉主人公微妙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成长,逐渐形成了门罗式的“安大略南部哥特式”写作风格。

1968年,艾丽斯门罗出版小说《快乐影子之舞》夺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之后的《我青年时期的朋友》、《爱的进程》、《公开的秘密》等作品获得了吉勒奖、英联邦作家奖、欧亨利奖等。2009年,她荣获布克国际文学奖,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逃离》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几位平凡小镇女子的情感经历和家庭生活。《侵犯》是艾丽斯门罗代表作《逃离》短篇小说集中的第六篇,主要讲述了小女主人公劳莲在她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关于自己身世的困惑,开始不断怀疑父母以及周遭的人和事物,当误会误会解释清楚后,她重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家庭并在最终得知一切真相后,实现了自我的成长。与此同时,文中的另外一位女主人公德尔芬,误以为劳莲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于是不断小心翼翼的接近劳莲,并在相认与继续保守秘密的矛盾中纠结,在真相大白之后,德尔芬也重新审视了自己,也在精神上得以成长。

一、文体学概述

文体学是用语言学方法研究文体风格的学问。它的研究范畴大致包括语体学、理论文体学和文学文体学三个方面。语体学是研究语言的各种变体,理论文体学研究史文体观和方法论,文学文体学也就是狭义上的文体学,是研究语言在文学中的运用情况,以语言学的方法为工具,对诗歌、小说、戏剧等各种文学语篇进行描述和解释。本文将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分析《侵犯》,探讨该小说在词汇、语法、修辞、语相这四方面所体现的文体特征,以展示该小说中各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探究艾丽斯门罗在这篇短篇小说中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二、对《侵犯》的文体学解读

(一)词汇层面的文体分析

从词汇的层面来看,艾丽斯门罗在这篇小说中使用了相对普通的日常词汇,如名词和动词,以及大量的形容词,但这些看似普通的词汇,却都具有简洁、明了、精准的特点,将古灵精怪、好奇多疑的女孩劳连形象和内心世界复杂的德尔芬形象跃然纸上。

1. 动词特征。在这篇短篇小说中,艾丽斯门罗采用了大量的动词,将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性格细致地描绘了出来。例如:“劳莲抓起一把缺了坐板的椅子,拖着它让椅腿划过地面。从而打断了歌声。”这短短的一句话运用了4个短促有力的动词,将劳莲不断怀疑自己身份,怀疑自己是父母替代品的愤怒内心展现得淋漓尽致。再如:“她递给劳莲一杯饮料,自己小心翼翼地在床头坐下,背靠枕头,穿着袜子的脚放在拉开的罩单上。”这句话并置使用了5个动词,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描绘出了德尔芬通过不断地有意接近,终于可以近距离与劳莲相处,她此时内心深处的小心翼翼和焦虑不安以及纠结的矛盾心情。“德尔芬抱着纸盒,站在雪地里……德尔芬举起一把灰烬,但并没有把盒子接过来传出去。”这句话是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出现的,当艾琳夫妇告诉德尔芬她的亲生孩子已经死于意外,德尔芬内心是难过而绝望的,她一直坚守的希望最终不行破灭,连希冀的劳莲对她来说也只是泡影,这一连串的动作,传神的描绘出了德尔芬得知真相后抱着自己孩子的骨灰内心的绝望之情。

2. 名词特征。该短篇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具体名词,细致入微的描写了故事的场景,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如:“小镇、乡村小路、旅馆、吊扇、天花板、人造革、装饰性假花等”,这些名词细腻的描写了故事发生在安静压抑的周遭环境,同时也突出了艾丽斯门罗固有的作品背景:安静幽僻的加拿大乡村小镇,为进一步理解后续故事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运用了许多与自然相关的词汇,如:“积雪、黑杉树丛、花岗石、雪松、树林边缘、驼鹿、熊等”,这些名词描绘了情节发展的环境,同时烘托了整篇小说冰冷、压抑的氛围,也暗示了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也是压抑而并不明朗的。

3. 形容词特征。艾丽斯门罗在小说中采用了哥特式的手法,运用了大量的不同视角的形容词。如:“潮湿的、灰乎乎的、沉重的、冰冷冷的、变质的、尖酸刻薄、 诡异的等”。这些不同视角的词汇,制造出沉闷忧郁的气氛衬托出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且使读者在视觉和触觉上产生了强烈的压抑感,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主人公劳莲丰富的内心活动和德尔芬纠结矛盾的情感经历,以及劳莲父母忐忑不安的精神世界。

(二)语法层面的文体分析

从语法的角度来看这篇小说,句式的多样选择和变化也具有艾丽斯门罗独特的风格。这篇小说大多由陈述句构成,但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疑问句和感叹句,而这两种句式的使用大多与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有关。

“德尔芬想知道她怎么了?她为什么要躲起来?她对给她讲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她什么时候再上旅馆来?”这里连续使用了4个问句,刻画出了德尔芬面对劳莲时小心翼翼的状态和纠结复杂的内心。

“多么诡异的感觉啊!”、“那简直是空前绝后、举世无双啊!”这两句感叹句是劳莲逐渐开始怀疑自己身份的时候所使用的,描绘出了劳莲怀疑自己只是父母替代品的愤怒和难过,为下文继续描写劳莲在认识上的成长起了铺垫作用。

(三)修辞层面的文体分析

1. 拟人。艾丽斯门罗在小说中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背景,使人物生动悦目,并使环境背景更好的烘托文章的主题。如:“秋天多少留存的暖意正暴露出它虚假的一面”、“大片大片的雪花给人行道铺上了一层毛绒绒的外衣”、“马路上的汽车正谨慎地移动着”。这些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折射出主人公内心的纠结、怀疑和不安等复杂而忧郁的内心世界。

2. 明喻。“所有的衣服都像是一起长出来的,像是 往往他长在外边灰乎乎易剥落的皮

肤”这句运用明喻手法的句子是描写艾琳和哈里夫妇前往小镇居住第一晚遇到的旅馆老板,生动的描绘出了年老而略有邋遢的一位老人,从侧面体现了故事的背景是一个落破的乡村小镇,以及另一位女主人公德尔芬的工作环境是这样老旧的旅馆。在德尔芬不断接近劳莲的过程中,逐渐取得了劳莲的信任,在一次与劳莲谈话的过程中,她暗示劳莲的身份,“德尔芬的歌声如一种拥抱,大张着手臂,等待你冲进去”,用这样的明喻手法,将德尔芬的歌声比作拥抱,暗示着德尔芬内心深处是非常想与劳莲相认的复杂心情。

3. 暗喻。“这些地方全都是垃圾场”、“你是个土包子”这些句子运用了暗喻的手法,描绘了劳莲开始怀疑自己身份的时候,不断排斥学校排斥他人,内心的不安与忐忑。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主人公劳莲和父母进行对话时的背景,体现出了劳莲对父母的怀疑和父母内心深处纠结是否要告诉她真相的复杂心情。

4. 象征。在小说的结束部分中,出现了一种“蒺藜”的象征意义。“劳莲发疯似的要把蒺藜从睡裤上摘下,她刚把一些粘的不太牢的摘下来又发现它又粘在自己的手指上了。她试着用另一只手去摘,可很快手上又沾满了蒺藜。她恨死了这些蒺藜,想用双手对着打,也想大喊大叫,可是她知道自己唯一能做的仅仅是坐着不动且耐心等待。”

这段话里,蒺藜象征着劳莲之前对父母的怀疑和猜忌,在真相并没有揭示之前,她的内心始终是焦虑不安的。当父母道出真相后,劳莲也开始重新的审视自己,实现了自我的成长。人生中会遇到很多让人们去怀疑的事情,如同难以摘下的蒺藜,但在自己亲身经历后,难以摘下的蒺藜也会慢慢被时间吞噬,耐心等待后的结果便是内心深处自我的成长。

(四)语相层面的文体分析

语相研究包括语言的视觉中介,即标点、排版、拼写和段落结构。在《侵犯》这篇小说中,语相层面的研究主要通过标点和段落这两个方面来体现的。艾丽斯门罗在《侵犯》中运用了大量的破折号,起到了特殊的作用,省略了多余的语言赘述。小说开篇“他们是在半夜左右驾车离开小镇的——哈里和德尔芬坐在前座,艾琳和劳莲坐在后座。”这里破折号的使用直接交代了故事的主人公,开始了倒叙整个情节。在德尔芬不断地努力接近劳莲之后,终于取得了劳莲的信任,在与劳莲一起聊天唱歌的时候,作者这样描述“一张张床单本身似乎会在她周围——不,她和德尔芬的周围——溶化,形成一种无比甜蜜的感觉。”这里破折号体现出了德尔芬和劳莲相处的快乐,与后文知道真相后,希望破灭的德尔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推动了小说后续情节的发展。

三、结语

艾丽斯门罗在《侵犯》中,采用细腻的笔触和哥特式的写作手法,形成了她独到的创作风格。本文从文体学的角度对《侵犯》进行了解读,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和语相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了小说中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对语言运用的娴熟能力,加深了对小说主人公形象的理解,从而深刻的体会到了艾丽斯门罗在这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同时也为后续研究和鉴赏艾丽斯门罗其他经典作品提供了基础和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