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8年,吴化文在济南战役中起义,手下2万多人去了哪里?

 梦想童年594 2022-10-11 发布于江西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争中不仅要对自己的优势了如指掌,更要知晓对方的优缺点,1948年9月19日,吴化文率领两万余人在济南战役中起义。

吴化文将控制的飞机场完完整整地交给了解放军,促使解放军取得济南战役的胜利,为之后淮海战役胜利打下了基础。

吴化文当时任职于国民党整编第96军的军长,同时兼任济南守备区的指挥官,这样显赫的位置,必然是蒋介石器重的将领,为何吴化文起义了呢?起义之后他手下的2万多人又去哪了呢?

文章图片1

吴化文

三姓家奴

三英战吕布的戏本素来是大家津津乐道的素材,一方面凸显出吕布的骁勇善战,另一方面衬托关张刘的兄弟情义。但是桃园三结义后,后人赋予关羽以及张飞精忠英勇的赞誉之词,对于吕布,却是满心的鄙弃。

原因很简单,吕布英勇善战,但是前后投到三家的麾下,背信弃义,背上了不忠不义的名声,也没有人愿意接近他或者重用他。

吴化文在很多人的眼中,大概也是吕布这样的人。

文章图片2

三英战吕布

吴化文祖籍山东,1911年随着家人到了南方安徽居住,他17岁投入冯玉祥的麾下,在大家都是寻常农民百姓的情况下,但凡识字或者读过书,会很快在军中得到赏识。

正是由于吴化文曾经上过学,加上人有比较聪明机警,所以在冯玉祥的北洋军队中迅速地被提拔。

1927年,刚满23的吴化文已经是西北军洛阳初级军校教育长兼任当时特务团的团长。

这样的年纪,达到这样的职务,充分体现了吴化文的聪敏与眼疾手快。

但是吴化文知道派系斗争之间的利弊,这样的晋升速度也阻挡不了他“弃暗投明”的勇气与决心。

文章图片3

冯玉祥

1927年,冯玉祥的西北军随着局势的变化,归顺到蒋介石国民党的部下,1929年,在中原大战中,吴化文拥护韩复榘背叛了西北军归降到蒋介石,后期便随着韩复榘到了山东,成为济南警备司令。

在战火纷飞的时候,谁能够拥护自己取得胜利,谁便是敢陪自己吃螃蟹的人,自然在之后会得到重用。韩复榘带着吴化文坐镇在山东,抗战开始后吴化文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28旅旅长。

但是随着韩复榘被蒋介石处决,吴化文随之成为蒋介石的追随者,1939年,他被任命为新编第4师的师长,在山东地区进行抗战。

文章图片4

韩复榘

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吴化文成为山东省委政府委员,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第二次改头换面,有了新的门面。

所以识时务者为俊杰,吴化文逐渐意识到战乱频仍的时局中,能够应时而生,顺势而发的优势。

但是1942年年底,吴化文成为了汪伪政府的一员。有人说这一举动是受命于戴笠,有人说这就是吴化文的本性,1943年,他已经担任汪伪政府山东方面的总司令。

可能太过于执着权势,所以这段经历也成为了吴化文后期被批判的重要原因。

文章图片5

戴笠

起义之前

在成为汪伪政府的山东方面总司令的这段时间,他的部队积极配合日军进行扫荡,破坏八路军的根据地,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没有人性,制造出沂蒙山区的重大伤亡,所过之处亦是无人区。

凶残的方式与狠辣的作风得到了汪伪政府的青睐,很快吴化文成为汪伪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官职达到人生顶峰。

吴化文认为,这是良禽择木而栖的比较好的方式,正是这样随风飘摇但是有稳稳抓住利益的过程让他继续在动荡中推行自己的君子之道。

文章图片6

沂蒙山根据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这个时候的吴化文抓紧时间寻找新的出路,不然一不小心就会有叛国通敌的罪证。

他很聪明的选择同时跟国民党以及共产党联系当国民党军队强于共产党的时候,便在1945年担任国民革命军的第5路军司令,一直到国民党整编第84师师长,最后到整编第96军军长。

17岁参军,从一个毛头小子,逐渐适应军旅生涯,成为国民党指挥下的整编师的师长,吴化文的屡次转变,非但没有受到下一家的惩罚,反而让人给与更多的荣华富贵。

文章图片7

吴化文(左)

所以随风而动,他成功地掌握了乱世中随物赋形的精髓。吴化文能够背叛冯玉祥,能够成为汪伪政权的依附者,能够成为国民党的师长,离不开他的本性,只要谁强大是当下的胜利者,他便会毫不顾忌的舍弃之前的东家。

随着国内战争局势的变化,1948年,国民党军队的优势逐渐失去,共产党军队的锋芒越来越锋利,坚守着大城市的国民党眼看在大局势中不占优势。

聪明的吴化文自然嗅到了局势的变化。

文章图片8

1948年,共产党军队

随之而来的是国民党统治区的反抗叛变也逐渐增多,经济破产,民生凋敝,一副破败不堪的样子。此外,在山东战场上,随着共产党那个华北野战军的不断开拓,济南开始逐渐被解放军的围住。

气势恢宏的解放大军直逼被围困的十几万守军,人人惶恐不安,主动出击力量不足,其他战场前来支援的国民党军队遥遥无期,等待救援的几率太小。

所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看准了时机揭竿而起。

文章图片9

吴化文(右)

揭竿而起

吴化文看到共产党那个的势头锐不可挡,开始寻求出路,正在他踌躇不定的时候,共产党的敌工部门开始对国民党的将领与士兵进行了心灵和思想的策动工作。

思想工作的开展的主线是以亲属的包围网络为主,在1947年,李昌言曾经利用老乡的情分接近吴化文,向他进行一定的思想策动。

李昌言是共产党敌工干部,他的表姐正是吴化文的妻子,于是利用这层关系,不断地向吴化文阐明利弊,说明民族大义,宣传爱国爱家的思想。

文章图片10

吴化文(左)

此外还通过吴化文的表弟对吴化文的父亲进行劝说,引导他父亲思想转变,向积极有利于我军的方向转变。

此外,林世英的弟弟在北平上大大学,安排他的弟弟向吴化文这个姐夫讲解当前的形势,争取更为有利的变化。

此外我军敌工部门还不断派人针对吴化文的下属进行思想渗透,自上而下、由远而近、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思想感化工作全面展开。

致力于打造新局势,给自己开辟新道路的吴化文在济南战役开始之前还在做着思想斗争,但是最后在战斗打响的前夕,李昌言在透彻分析当下局势的情况下,结合吴化文“三姓家奴”的个人经历,为他提出了三项发展策略。

文章图片11

吴化文

首先第一个策略也是上策,李昌言积极鼓动吴化文独立起义,表明利害关系。只要吴化文先发制人,可以说济南城唾手可得,并且在解放军那里,还能够记大功一次,不仅能够功成身退,保他一家老小周全,而且军长的职位照样让他干。

其次是中策,等到解放军的部队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收复济南时,那时的吴化文最聪明的抉择是倒戈配合解放军,收复济南,但大功没有,顶多算是深明大义,弃暗投明而已。

最后的策略则是负隅顽抗,与济南共生死。

其实同一时期,国民党的军统特务也一边监视着他以及他的家人,一边威逼利诱吴化文,也从三个方面影响着吴化文。

第一,通过吴化文小老婆的耳边风,大肆鼓吹美国与蒋介石的关系,多么牢靠,关键时刻美国会出手救援。

第二,谎称驻扎在徐州的30万国民党大军能在战争发起之时快速地支援济南。

第三,派出时任国民党立法委员和山东省政府参议的的张瑞璜左右吴化文的想法,在这个把兄弟张瑞璜的花言巧语之下,吴化文摇摆不定,直到济南战役开始的时候,他仍然不知道自己这棵墙头草该如何随风飘扬。

文章图片12

解放军与当地人民

很快,解放军意识到了这一问题,面对吴化文的犹豫不定,决定晓以利害,必须当头一棒,让他知道不投降的后果。

在济南战役的第三天,解放军西线部队仅利用20分钟的时间就歼灭了吴化文在簸箕山上一个营的部队。

此时的吴化文终于清醒的看到,没有所谓的美国支持老蒋,更没有所谓的徐州30万大军能够快速支援,一切都是张瑞璜的谎言和哄骗,此时再不投诚解放军,恐怕他的一生要定格在解放济南城的战役中了。

于是,吴化文迅速接受当时投降条件,率领当时2万人的部队临时起义,全部投诚解放军,并为解放军让出机场和商埠,为迅速解放济南城创造了有利条件,直接导致济南战役迅速成为一边倒的局势,国民党的部队几乎在一夜之间全线崩溃。

文章图片13

解放济南城

解放军仅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宣布解放济南城,吴化文的部队也改编成为解放觉第35军,解放军总部宣布:吴化文为35军军长。

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的王耀文在全线溃败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化妆突围,逃离济南,最后在寿光市被认出,成为俘虏。

后来,王耀文曾经在给吴化文的信中这样说道均为宾上座,弟为阶下囚。

至此,吴化文在解放军的拉拢和威慑之下,终于做出了其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明智的抉择,正是这一抉择也让吴化文得以寿终正寝。

文章图片14

吴化文(左二)

占领总统府的部队

1949年4月24日的凌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站在南京总统府上的就是第35军。这支35军就是吴化文的起义部队改编而成。

吴化文从9.19号宣布起义,过了5天,济南战役胜利。济南战役胜利后,吴化文的部队成员对共产党的政策缺乏适应,内部思想较为混乱。

改编后,吴化文的部队主要在济阳、禹城一带活动,淮海战役之后,35军与鲁中南的纵队合并,缩编为三个团。

在整编过程中,自然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是吴化文审时度势,及时检讨表明立场,使得整编矛盾缓和。

文章图片15

华野军

华野发布整编命令后,35军合并为有2万余人的部队,吴化文担任军长,脱胎换骨,成为一支正规军。

1949年,战争胜利的前夕,第三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强渡长江,23日,103师跟104师的先头部队到达了长江北岸进行渡江战役,103师的部队率先到达南京。

由于吴化文对于南京熟悉,所以能够率领部队在南京长驱直入,24日凌晨,104师的312团3营顺利占领了南京总统府。

顺利占领南京后,众人以为是35师的部队率先占领的,实际上312团的3营是鲁中南纵队的人。解放初期,还是有不少人对于35师率先占领南京总统府有大的误解。

文章图片16

占领南京总统府

再后来占领南京之后,粟裕命令35军按照要求调往杭州,离开南京之后,吴化文的35军归为第七兵团。

5月3日,吴化文被任命为杭州警备司令。新中国成立之后,35军镇守在浙江金华一带。之后,国内作战内务完成,吴化文等进入大学需系深造,在建国初,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直到1950年,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撤销了第35军的番号,其中的直属炮团回到华东海军,103、104、105师调到了浙江、绍兴级杭州各区。

第35军番号撤销,是解放军历史上相对较短的军,只存在了短短一年,1952年,104师集体转业,变为攻城部队。

文章图片17

战争

1949年之后,吴化文在上海养病,后来他转到江浙等地方工作,担任浙江省的交通厅长等职务,1962年去世。

103师的师长杨友柏1948年跟随吴化文一起起义,后来成为一名解放军将军,建国后曾经担任南京军区的顾问,1986年去世。

104师的师长赵广兴追随起义后,参与淮海战役,建国后担任安徽省的交通厅长,在1960年去世。

105师的师长何志斌,活了89岁,随吴化文起义,之后担任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98年因病去世,是三个师长中比较善终的一位。

文章图片18

杨友柏

纵观吴化文的一生,底层出身,军阀起家,做过汉奸,加入国民党,最后投降共产党得以善终。

在当时那个战乱纷飞、军阀割据,政党交替的年代,他麾下的2万人,大概也因为他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能审时度势,享受了胜利的喜悦。


参考文献

陈宁骏.最先占领总统府的部队去哪儿了,文史博览. 2017,(08):47-49.

夏继诚.战略转折前夕的吴化文起义,炎黄春秋. 2018,(08):79-84.

王征明.不战而屈敌之兵的伟大胜利——忆济南战役中的吴化文起义,党员干部之友. 2018,(11):52-5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