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痕春雨评两晋南北朝—006.怎么选太子都是痛

 520jefferson 2022-10-11 发布于北京

Image

怎样选太子都是痛


  在杀死自己叔父全家之后;石虎终于成了后赵帝国的主宰。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子孙,一世、二世、三世、乃至万世的统治天下呢?在这个问题上,石虎是一个聪明人、也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他成为帝国主宰之后,马上发现司马炎、石勒真弱智的够可以,设计那样一个繁复的、随时都可能被打破的政治平衡,真叫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早早让太子接管帝国的主要权力,让太子成为仅次于皇帝的实权派。那皇帝死后,谁还能窥视太子的权力呢?石勒虽然是一代雄才,却显然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石勒直到临死前才让太子参与军国大事,太子还没有积累起足够的政治基础就失去了父亲的保护。[注1]至于司马炎让一个弱智儿子当太子,那更是蠢得不可理喻了。


  石虎这种想问题的方法,相信一定会符合许多后世读史者的心理。因为怎么看,石虎的这种选择也比司马炎、石勒要高明多了。但石虎最后终于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的实在太厉害了。于是石虎就因此在懊悔、痛苦中死去了。


  司马炎、石勒的选择,自然存在着太多的弊端,但一个人如果说他们的选择很愚蠢,那他也实在把政治想得太天真了。

  太子势力强大了;的确外人无力窥视太子的地位了(当然也就无法窥视新皇帝的地位了)。问题是;如果太子以这种实力想提前当皇帝呢?老皇帝又该怎么办呢?


  石虎经常自信的对人说:“你们看我和太子的关系有多好?许多人为了权力无视父子、兄弟之情,这种事在我们家永远不会发生的。”[注1]
  但在巨大的权力面前,父子的亲情真值得人相信吗?
  在创业阶段,石虎父子之间自然称得上精诚团结;在儿子势力有限之时,石虎父子之间的关系自然称得上和睦。但后来呢?
  随着太子的翅膀渐渐长硬,太子与石虎的矛盾遂越来越多;最后太子竟然想往死整石虎,石虎对此报以了残酷的报复。


  更可悲的事还在后面,石虎杀了大儿子后,就让二儿子当了太子;而二儿子后来也是一心想往死整石虎。
  最后,石虎伤心的说:“上天!我到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儿子一过二十岁就想杀我呢?”[注3]
  石虎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做错,他只是忘了皇帝与太子之间也有无可回避的利害关系。
  最后石虎在这种痛苦中死去了。


  如果说石虎杀死自己的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罪有应得。儿子一心想杀自己的父亲,被父亲杀死有什么奇怪的?但石虎的孙子们呢,们又做错了什么?石虎接连杀了两个太子所有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孙子),内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大家可想而知。
  杀二儿子石宣时, 石虎最心爱的小孙子拉着他的衣服死也不肯放手,这个可怜的、可爱的小孙子哭着喊着,他实在不明白一直疼爱自己的祖父为什么要杀死自己。
  这个小孙子哭着喊着,他不愿意死啊。石虎也爱抚着这个孙子痛哭不止,他不愿意让这个小孙子死啊!但他只有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哭着喊着的小孙子,被刽子手强行从身边拉走了。
  这一幕对石虎的触动太深了,于是石虎因此一病不起死了。


  太子势力太大了,难免会与皇帝发生冲突。
  如果在家族创业之时,皇帝重用自己的兄弟子侄,通常不会发生大的麻烦;因为在创业之时家族内部在强大敌人的压力下,自然会紧密的团结在自己家族首脑的周围;兄弟子侄通常不敢起恶劣的念头,因为一切是非常明显的,兄弟子侄火拼了自己家族的首脑,他实在没有力量面对外敌的打压。
  但在家族成功之后呢?
  比如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父子在打天下之时,实在称得上精诚团结,但在帝国取得天下之后呢?家族内的火拼就随之而来了。
  李世民杀了自己两个一奶同胞的兄弟;更把这两个兄弟的十个儿子也全部杀掉了。李渊还算识实务,这位老兄吓得再也不敢与自己儿子争夺权力了;如果这位老兄非要与儿子争夺权力,那他们父子最后的关系肯定也是你死我活。


  在皇权还不稳定的两晋、南北朝时,皇帝必须得让自己的兄弟、子侄、舅舅、大小舅子成为帝国的主要权力者。
  我们固然可以指出这种做法的弊端、错误;但这一切在唐帝国灭亡之前,却是普遍帝国共同的选择。
  在皇权还不太稳定的历史阶段,皇帝如果不重用自己的兄弟、子侄、舅舅、大小舅子,那单凭一个皇帝称号,实在难以有效驾驭自己的帝国。
  这也就两晋、南北朝之时,普遍皇族骨肉相残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这也就是当时普遍帝国,虽然明知道分封诸王总是伴随着皇族骨肉相残,却只有饮用水鸩止渴的主要原因。


  而在皇族成员、外戚权力巨大的背景下;皇帝必须得让太子早早的登上政治舞台,并掌握越来越多的军事、政治资源。否则太子单凭一个太子之名登上皇位后,那肯定是无力控制帝国政府。
  石勒的太子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石勒没有让太子早早登上政治舞台磨炼自己,所以太子虽然当了皇帝,所以太子的母亲虽然不是省油的灯,但他们母子却只是一个任人欺负的“孤儿寡母”。
  李雄(成汉开国皇帝)、刘渊(前赵开国皇帝)、刘聪(前赵第二任皇帝)、符健(前秦开国皇帝)的太子,都是当皇帝不久后就被人杀死。在皇权还不太稳定的历史阶段,在皇族、外戚权力巨大的背景下,太子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那他即使爬上了皇帝的宝座,也只有血淋淋的从上面摔下来。
  处于石虎的位置,自然会很容易看到石勒及前人的这种错误。所以石虎就早早让太子登上舞台,并掌握着越来越多的军事、政治资源。这自然可以避免石勒曾经犯过的错误,问题是,新的问题马上就来了;皇权与太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公开化了。

  不让太子早早登上政治舞台,自然是一种错误;让太子早早登上政治舞台,显然也是一种错误。
  那皇帝做一个折衷的选择;他让太子早早登上政治舞台,却对太子做出种种限制可行吗?这从理论上显然是一种好象可行的方案。
  最后石虎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来。石虎让二儿子石宣当太子后,却让另一个儿子(石韬)在权力、地位上始终与太子并驾齐驱、分庭抗礼。[注4]这样一来,太子的地位、势力无论怎样发展,最多也只能拥有帝国一半的权力、影响;他自然无力威胁到皇权了。
  这真是一个好办法吗?
  这种方法的危险性,更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太子与亲王实力相若,那岂非随时都会酿成骨肉相残的悲剧?虽然一再有人提醒石虎,石虎却是理也不理,因为他相信自己能控制好这种权力游戏;但事实证明,石虎根本控制不了这一切。
  最后太子把弟弟杀了;石虎又把太子杀了。


  伤心绝望的石虎终于发现;司马炎让司马衷当太子,哪是什么愚蠢的选择,这实在是深谋远虑的盘算啊!
  伤心绝望的石虎终于发现,石勒在太子十七八岁后还不让太子登上政治舞台,哪是什么缺乏远见的行为,这实在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啊!
  于是石虎经过一连串痛苦而伤心的经历后,又回到了司马炎与石勒的老路上。石虎也是选了一个最软弱的儿子当太子。


  实际上,两晋南北朝的皇帝们;普遍都是在这三种显然失败的方法中徘徊。
  第一种方法自然是培养强势太子;这很容易造成太子与皇权之间的矛盾。石虎就是这种选择的最大受害者,但石虎失败的还不算最惨。宋文帝不遗途力的培养太子刘邵,最后和太子发生了矛盾,太子竟然把宋文帝给杀了。[注5]
  第二种方法显然是选择弱势的太子;然后为太子设计巧妙的政治格局,让太子即使缺乏能力也能很好的驾驭帝国。汉武帝、唐太宗都是这样做的。当然了,晋武帝司马炎更是如此做的;而石虎最后绕了一圈也回到了这种选择上。
  第三种方法就是让几个儿子权势相当;这很容易造成骨肉相残。刘渊、刘聪、石虎都是这种选择的受害者;但他们的失败实在说不上什么最惨境;因为后来的李渊也是如此玩,最后的结果竟然是强势亲王把太子杀了,更把皇帝李渊也给逼下了皇位。


  这三种方法也有成功的。但一切也只是从结果去看的;实际上都是机缘巧合罢了。
  最简单而言,如果石虎早死上两三年;太子登基后把威胁自己兄弟都杀掉,那石虎这种培养太子的方法好象也成功了。但这种成功的代价也未免太大了。前燕的慕容皝,就是如此成为新一代燕国之主的。太子慕容皝当皇帝后把哥哥慕容翰、弟弟慕容昭、慕容仁都杀了。[注6]
  再简单而言,如果石虎某个儿子能杀掉太子、打败自己的父亲,成功夺取了帝国的皇位,那石虎这种培养太子的方法,对帝国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影响。但这种结果,肯定不是老皇帝计划之内的。李唐的李世民就是这样成为新一代皇帝的。
  但泪痕上面所说的结果虽然更为残酷,但帝国显然还能保持着稳定、统一,并且会产生一个强势的新皇帝。
  但石虎却显然是失败了,他这样做的结果,只是闹出了血腥的人伦惨剧,却对自己、对帝国没有任何好处。


  大唐帝国的开国皇帝李渊,在处理皇帝与太子关系之时,显然是用着石虎从前用过的方法。
  唐高祖李渊,在让太子全面介入军国大事后,也是始终让另一个儿子在地位、势力上与太子并驾齐驱。
  在石虎如此做时,就有曾提醒石虎;让诸王与太子地位相若,这是取祸道。石虎拒绝了这种提醒,结果就是兄弟相残,父子反目。[注7]
  当然了,李渊如此做时,肯定也有会提醒李渊的。但李渊却自信能驾驭这种游戏,结果呢?最后他两个儿子也终于是手足相残。
  大唐帝国的幸运在于;兄弟相残之后,老皇帝也被逼出了政治舞台;大唐帝国权力交接的难题,在这一场血腥的人伦惨剧后得到解决。于是大帝国第二代皇帝终于又是一个强势的皇帝。
  后赵帝国的不幸在于;兄弟相残之后,老皇帝石虎依然控制着帝国的权力游戏。于是老皇帝在杀掉另一个儿子后,却依然无法解决帝国权力交接中的难题。最后老皇帝石虎在这个问题上,又回到司马炎的老路上;于是后赵帝国遂只能出现一个绝对弱势的皇帝继承人。


  李渊所设计的权力游戏;虽然是手足相残了,但从结果上看好象是正确的。
  于是李世民在设计权力游戏之时,自然也乐意照搬这种方式。但李世民没有李渊那样幸运。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立了承乾为太子,却一直让魏王李泰在地位与势力上与太子并驾齐驱;虽然有人早已向唐太宗指出,这样做是危险的、不可取的。这在唐太宗听来自然是废话了,难道唐太宗不明白这种浅显的政治道理。因为他对这种事的恶果那才叫深有体会,但唐太宗却显然无法放弃这种危险的游戏。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承乾兄弟反目成仇,更可怕还在于,太子害怕拥有的权力丢失,竟然开始一心想往死整李世民;李世民终于明白这种方法真是危险的、不可取的了。
  于是李世民迅速转了弯;当然了他显然又回到司马炎的老路上。李世民也是让自己最软弱的儿子去当太子了。后来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这个儿子的确没有让李世看走眼,他的确够软弱,这个儿子当了大唐皇帝后,大唐帝国就成武氏的天下。


  ==注释==
  [注1]:公元330年,那一年太子十七岁。
  徐光对石勒说:“皇太子仁孝温恭,中山王雄暴多诈,陛下一旦不讳,臣恐社稷非太子所有也。宜渐夺中山王权,使太子早参朝政。”勒心然之,而未能从。
  这一年,石勒已用计把石虎逼出军事重镇邺城,这一年石勒已把帝国仅次于皇帝的大单于之位让自己儿子担任。从这层意义上,石勒渐夺中山王石虎的权力已开始实施了。石勒心然之,而未能从的应该是指让太子早参朝政。
  公元332年,那一年太子地19岁。
  徐光再次对石勒说。中山王藉陛下威略,所向辄克,而天下皆言其英武亚于陛下。且其资性不仁,见利忘义,父子并据权位,势倾王室;而耿耿常有不满之心;近于东宫侍宴,有轻皇太子之色。臣恐陛下万年之后,不可复制也。”勒默然,始命太子省可尚书奏事,且以常侍严震参综可否,惟征伐断斩大事乃呈之。
  石勒让太子19岁才开始参与朝政大事。一年后,石勒就死掉了。太子凭借粗浅的政治根基,面对强悍的石虎早已吓破了胆子,事实上他连和石虎相争的勇气也没有。
  我们在谈到石勒不早点除石虎之时,为什么不说说石勒怎么不早点让太子参政呢?
  [注2]:赵太子邃素骁勇,赵王虎爱之。常谓群臣曰:“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残灭,故使朕得至此;如朕有杀阿铁理否?”
  [注3]季龙曰:“吾欲以纯灰三斛洗吾腹,腹秽恶,故生凶子,儿年二十余便欲杀公。
  [注4]:以石韬为太尉,与太子宣迭日省可尚书奏事。(见《晋书、石季龙载记》)
  [注5];初,帝以宗室强盛,虑有内难,特加东宫兵,使与羽林相若,至有实甲万人。(见《资治通鉴、宋纪》
  宋文帝害怕太子驾驭不了强大的皇族,为太子杀了彭城王刘义康(文帝的亲弟弟),并给东宫配置了强大的军事力量;结果竟然让太子给杀了。
  [注6]:初,皝庶兄建威翰骁武有雄才,素为皝所忌,母弟征虏仁、广武昭并有宠于廆,皝亦不平之。及廆卒,并惧不自容。(见《晋书、慕容皝载记》)
  当然了,慕容皝杀这几个兄弟说起来太复杂了;以后具体章节再详细说吧。
  [注7]:司徒申钟谏曰:……且二政分权,鲜不及祸。周有子颓之衅,郑有叔段之难,此皆由宠之不道,所以乱国害亲,惟陛下览之。”季龙不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