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念差异巨大,是宝玉和宝钗不能相爱的重要原因。但,这还不是宝玉 宝玉和黛玉的感情,是建立在三观一致的基础上的:“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云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可是这并不表示,宝黛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取得一致意见,毫无分歧。 举个例子吧。探春理事,“单拿我和凤姐姐做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宝玉对探春,虽然不至于公开对抗,但内心中也不无微词。 黛玉曾经离丧,弄到一无所有,有这样刻骨的切身体会,特别能理解探春:“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黛玉的担心,宝玉无法理解:“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他一定读过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成语,可是一点儿也不能体会。 面对这样重大的意见分歧,黛玉是如何处理的?她既没有“不知道怎么哭,怎么闹”,也没有孜孜不倦见缝插针地劝谏不休,而是“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除了在爱情上容不下一点瑕疵之外,她是可以求同存异、允许宝玉有不同意见、并且尊重宝玉的不同意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