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专题——城市通风廊道

 hjh2004 2022-10-11 发布于福建

北京、西安和福州多地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大型城市通风走廊,将严格保护“风道”,禁止在风道内建高楼。

图片

                                                北京的通风廊道

不经意间,“城市通风走廊”这个陌生的旧词再次成为舆论焦点。面对雾霾困扰,人们再次寄希望于“风道之力”。通风廊道为何引起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其应该如何规划建设,沿线地区会否面临大拆大建?今天我们一起找出答案。

何为城市通风廊道?


“城市通风廊道(即风道)”一词源自德语的“ventilationsbahn”,由“Ventilations”

和“Bahn”组成,分别是“通风”和“廊道”的意思。我国传统的城市规划实践中,很少提及这一概念,相近似的说法有:“通风走廊”、“绿色风廊”、“楔形绿地”、“绿色廊道”等。

 城市通风廊道--以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热岛效应和改善人体舒适度为目的,为城区引入新鲜冷湿空气而构建的通道。

图片

从字面意义来看,通风廊道就是实现空气流通的廊道,类似一条狭长的通风管道。可利用风的流体特性,将市郊新鲜洁净的空气导入城市,在风压的作用下导出市区,增加城市的空气流动性,对城市的雾霾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其规划多以道路、低矮楼宇、城市绿化带等大型的空旷带为主,这些地方非常开阔,对城市空气流通非常有利,所以将其定义为城市的通风廊道。

城市通风廊道对城市有何作用?

                       

图片

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

可以降低空气污染缓解城市热岛(市区风速降低导致夏季气温升高);

改善人体舒适度;

降低建筑物能耗的有效措施;

对局地气候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通风廊道如何建?


2006年,《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首次在城市规划中列明城市通风廊道(风道)的定义及功能:通风廊道应以大型空旷地带连成,例如主要道路、相连的休憩用地、美化市容地带、非建筑用地、建筑线后移地带及低矮楼宇群。通风廊道应沿盛行风的方向伸展,在可行的情况下,应保持或引导其他天然气流,包括海洋、陆地和山谷的风,吹向城区。

图片

一座城市在安排涉及通风走廊时会有两大考虑。

1.风向,依据城市盛行风向决定风廊走向(城市盛行风向是影响风廊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图片

“禁在城市通风廊道上新建高层建筑群”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高层建筑群会增加城市下垫面的粗糙度,降低风廊空气流通效率,是空气流动的瓶颈区。二是风廊上高层建筑物迎风风速较大,有诸多弊端:高层建筑后部形成大面积静风区,夏季会异常闷热,影响舒适度;其后部的回流如果遇上有污染物,会造成近地层空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等。

2.上风处的生态条件要好。

图片

通风走廊的上风向起着“生态库”的作用,因此需要生态条件优越。城市规划时,通常在上风向规划公园和绿地,这样才能把新鲜空气引入城市。

城市规划会涉及到“绿地系统规划”,其中很多绿地会穿过城市,稍微大一点的绿楔就自然形成了一个廊道,起到通风换气的“城市通风廊道”作用。

3.布局原则

一方面要考虑将城市现有的绿地、公园、森林以及河湖等这些生态冷源,纳入风廊中,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冷源并使之发挥净化空气、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效果。

另一方面是充分尊重现有城市格局,规划风廊要尽量避开现有的大型建筑群,避免大量的拆迁。

试题中的城市通风廊道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通风走廊能够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热岛效应,改善人体舒适度,降低建筑物能耗。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将城市通风走廊纳入城市规划中并加以实施。下图为贵阳市花溪区(位于贵阳市南部)南部组团一级通风走廊剖面示意图。

图片

(1)推断花溪区南部组团一级通风走廊的基本走向,并阐述推断理由。

(2)分析花溪区将交通主干道及两侧绿化带等区域作为通风走廊用地的主要原因。

(3)简述花溪区南部组团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于山坡上的目的及原因。

(4)说明花溪区南部组团建筑物的高度随地势变化而变化的原因。

答案:

(1)方向:东北——西南走向。理由:贵阳市位于云贵高原上,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故通风走廊的基本方向为东北——西南走向。

(2)交通主干道地面平坦,线路平直,空气流通性好;交通主干道两侧绿化带等区域植被覆盖率高,蒸发与蒸腾量大,对城外吹来的空气有净化、增湿、降温的作用。

(3)目的:为了获得新鲜、凉爽、湿润的空气。原因:花溪区位于山谷地带,受气温昼夜变化的影响,夜晚两侧山坡空气降温快,冷却下沉,形成山风;新鲜、湿润、凉爽的山风从山上吹到市区,可补充市区通风走廊新鲜空气的不足,故将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于山坡上。

(4)地势最低的区域是通风走廊的中心地带——空气引导通道,为了防止建筑物对流动空气造成阻挡,故而严格控制建筑物的高度;随着距离空气引导通道的渐远,建筑物高度不断上升,是为了提高建筑用地的利用率。

2.【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0月16日,北京雾霾持续。中国首都北京正在研究打造“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如下左图)”,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

图片

推测通风廊道的组成,并分析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答案:

组成:主要由公园、绿地、湖泊河流水面、道路组成。影响:通风廊道走向以南北为主,有利于污染物(雾霾)的扩散;让郊区的冷空气更畅通地流动到市区,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局地小气候。

3.【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北京市正研究6条主要的通风廊道(如图)规划,以增强城市通风潜力、缓解热岛效应.该规划方案提出:对主通风廊道区域严格规划控制建筑物高度和密度、搬迁大型市场、建设公园、恢复前三门护城河暗渠为明渠等。

图片

说明该规划方案对缓解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答案:

通风廊道与北京盛行风向基本吻合、搬迁大型市场,可减少交通拥堵,降低废热排放、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利于通风散热、建设公园,以及暗渠变明渠,可增加绿地和水域面积,调节城市气温。

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首都北京正在研究打造“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利用廊道中的生态用地,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

图片

推测通风廊道生态用地的用地类型,并分析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答案:

组成:主要由公园、绿地、湖泊河流水面、道路组成。

影响:通风廊道走向以南北为主,有利于污染物(雾霾)的扩散;让郊区的冷空气更畅通地流动到市区,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局地小气候。

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近年来,北京市大气环境问题突出,对此有专家提出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如图所示)来改善其大气环境质量,获得了政府相关部门认可。

图片

阅读材料,分析该方案对改善北京市大气环境的意义,并说出其实施的有利条件。

答案:

廊道主要由绿地构成,可起到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等功能;廊道起到通风作用,且走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可加快市区暖热空气与外界的交换,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廊道促进通风,还能加快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缓解“雾霾”等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廊道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不必大拆大建,建设成本较低;获得政府和民众支持。

6.【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为缓解城市的环境问题,南京市主城区规划五条“通风廊道(类似狭长的通风管道)”,图示意南京市主城区“通风廊道”规划。

图片

指出南京建设“通风廊道”产生的环境效益,并说明理由。

答案:

环境效益:提升城市整体空气流通性;改善空气质量;缓解热岛效应。

理由:南京市的“通风廊道”沿途多绿地、水域,且多为东北—西南走向,与最大风频一致,风速较快,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热量的散发,提升空气流动性,起到净化城区空气和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

7.【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城市通风廊道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留出一定空间的走廊,以保持或引导天然气流,贯穿高楼大厦密集的城市,以起到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北京将构建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多条宽度80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

图片

如图为城市通风廊道模式图,请你为北京通风廊道规划合理走向,并对北京建设通风廊道的措施进行评价.

答案:

规划走向:南北走向或西北-东南走向.

评价作用:能减轻城市热岛和空气污染(或雾霾);但作用有限(或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或治标不治本等类似描述);成本高(或难度大或拆迁难度大).

8.【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近年来,北京、杭州、武汉、西安、成都、广州等地都将通风廊道纳入规划与决策的视野。对于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的城市来说,通风廊道路线设计也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如图示意杭州市冬夏季一级风道。

图片

分析杭州市一级风道路线设计的主要原则及对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作用。

答案:

一级通风廊道的设计应尽可能与城市主导风向平行或近似平行,并充分利用面积较大,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山地、河流等生态冷源。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改善局地气候环境;缓解城区热岛效应;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