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的枷锁》:承认自己是个人渣难,还是爱上了一个人渣难?

 书虫驿站 2022-10-11 发布于河北

.

.

.


- 听 -

~读书涨知识,非正经思考开始~




我终于是将入手的毛姆这一套书读完了,以前读毛姆的书时,佩服于他的洞察人性,沉迷于他时不时自嘲但又极其风趣的俏皮话,女性读他的书时总有一种同蓝颜知己相谈甚欢的错觉。

这一套书我算是倒着读的,最早是读了他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然后买了毛姆的一套经典小说,从《面纱》《刀锋》,又读了《叶之震颤》,再读《月亮与六便士》,到如今刚刚读完的最厚也是这套里最后的一本《人性的枷锁》。

然而,又不得不提一句,其实最早我读的是《毛姆传》,但如今那本书中介绍的毛姆是如何的,我已然全部忘记。

如今我所了解的毛姆是从他一部部作品中透出的东西,汇总而得的一个形象,早前我便提出一个关于作家的观点,我认为一切作家都应该是病态的自虐者与无情的行刑者,如今,我心不改,并发现了这句话最显性写照之一的——毛姆。





《人性的枷锁》是毛姆一本具有自传性质的书,并且算是他早期的成名作,相比之前我对他的认识,如今的我如此佩服于他的勇气与真实,这是我读他后期作品时未曾体会到的。

这本书中几乎是涵盖了我所读其后续目录中,或故事情节,或某种隐秘感情,或某种不可言说人性的全部雏形。

那个为梦想痴狂、赤裸裸暴露人性卑劣的画家(《月亮与六便士》);
那个为爱禁锢自己、挣扎于人性同文明的医生(《面纱》);
那个为追寻生命答案,阅尽千册万本各色书籍、踏遍千水万山周游世界寻找人生意义的飞行员(《刀锋》)……
 
我有些庆幸自己竟是倒着读的毛姆的书,才发现那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事实之原因:为何年轻人都爱读毛姆?那是因为毛姆的书最体现真实的人生,那些年轻人闭口不谈,社会秘而不宣的“真实”内心。





人活一辈子是一个越活越虚假的过程,成长如同一场自我埋葬,在我们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一点点的为自己筑建厚厚的壁垒,直到最后的时刻来临,我们建成自己的坟墓,将柔软的身体装入坚硬的棺椁内部,文明是我们的棺材。

年轻的人们,那些冲动岁月里的人们活的最真实。

任哪一个,要爱便要爱,要恨便也会恨,爱到死去活来,恨到咬牙切齿,尽力的拉扯与哭喊,摧枯又拉朽,如此赤裸,如此鲜活,如此真实。

那天书看到高潮部分已是深夜,我既是恨书中主人公,气到想将书扔出窗外,可又迷恋书中故事迷的不肯睡觉,最后窝在被窝看书的我跳起来,伏案写了两页气愤不已的评语,接着拿起书继续读到眼皮打架,再也睁不开眼为止。

过后,心中骇然,这里面掺了罂粟吗?





读这书时,我心中总在徘徊那个问题:人性的枷锁是什么?到底是个什么枷锁呢?那是贪婪吗?或者欲望?是善还是恶?

故事如流水,时而湍急,时而轻缓,就这样一路下来淌过心田。我看着、分析着手中书,又回忆起毛姆后来写的一系列书,蓦的发现,原来人性的枷锁并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现象

实际上,人人都有其人性的枷锁,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在我欲罢不能对其中人物又气又恨、又爱又怜的读书时,我隐约感到了一种“枷锁”。

枷锁是努力反抗又无可反抗之“本能”,是一种不可遏制的渴望,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冲动,那便是“命”,枷锁即使你的命,如此而已,简单又粗暴。

发现所谓的“枷锁”,其实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发现了“命”那就顺命好了,之后学会自洽,顺命而为就好了。回到题目,其实世间哪有什么人渣,不过是不肯正视自身的傲娇与羞耻心作祟罢了。


Deer
左手文艺|右手逗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