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让古今中外读者为之倾倒。“一入红楼,终生难醒”,吸引着广大红学研究者不舍昼夜地探佚考证、千万红楼爱好者孜孜不倦重复苦读。可以说,《红楼梦》是一本此生必读、能读一生的千古奇书。鲁迅、王国维、季羡林、胡适、张爱玲……无数文化名人视《红楼梦》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明珠,赞誉无数: 张爱玲说人生“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鲁迅说:“(在《红楼梦》中)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 白先勇说:“《红楼梦》乃是古今中外第一奇书,胜过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王蒙说:“读一部《红楼梦》等于多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这本出了名难啃的大部头,不仅篇幅长,语言还是文言文与白话夹杂,第一遍看的时候,颇难进入。此外,《红楼梦》中出场人物极多,四大家族“贾史王薛”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宁国府、荣国府傻傻分不清,搞清两人关系还要查阅人物关系图,也需下一番功夫。克服了语言和人物关系这两只“拦路虎”之后,还有一道关卡,那就是《红楼梦》行文之隐晦。曹雪芹以“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描写手法著名,除了“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四位小姐谐音“原应叹息”之外,还有大量前后照应的细枝末节、蛛丝马迹。也因此,许多书友初读时觉得对白啰嗦冗长、不知所云,以为《红楼梦》全在描述贾府家长里短的家族琐事,失去阅读兴趣,与这本宝书擦肩而过。读《红楼梦》,不仅因为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杰作,更因为在千年之后的今天,《红楼梦》仍能为现代人带来孜孜不倦的精神养料。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有高贵、有卑贱、有贫穷、有富有、有美、有丑,他们如同真实世界中的众生一般鲜活。鲁迅评价《红楼梦》:“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读《红楼梦》,我们能明白:林黛玉的谨小慎微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失去父母被迫寄人篱下的明哲保身。薛宝钗的八面玲珑并非“油腻”的处事圆滑,而是大家闺秀在家族约束之下的装愚守拙……每个人物的行为都有其背后深层的原因,无法用“对错”二分法粗暴地评判,正如现实世界亦不是非黑即白。即使淫邪罪恶如贾瑞,妄动色心沉沦于对王熙凤的情欲痴恋中,身陷“风月宝鉴”中无法自拔最后暴毙身亡,曹雪芹也没有任何批判或轻蔑,只是如鲁迅所言“如实叙述”。《蒋勋说红楼梦》中写:“'慈悲’其实是真正的'智慧’。'慈悲’并不是天生的,'慈悲’是看过生命不同形式的受苦之后真正生长出来的同情与原谅。”《红楼梦》让读者怀悲悯之心,对他人多分体谅,也就放过了自己。我们能从《红楼梦》的人物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金陵十二钗”中性格截然不同的众人,也是我们不同境况下的真实写照:有时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如史湘云;有时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如林黛玉;有时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如薛宝钗;有时孤僻清冷、遗世独立如妙玉……读《红楼梦》,何尝不是在读自己?《红楼梦》的迷人,还体现在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细节之中。这部古典巨著完整呈现十七、十八世纪中国贵族生活的细节,从穿着打扮到衣食住行,堪称一部极具烟火气中国传统文化史。精明干练的女强人王熙凤甫一出场,曹雪芹便不惜大量铺墨于她的衣着穿戴:“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豪门贵族的日常,雍容华贵的王熙凤形象,轻松跃然纸上。《红楼梦》中的美食佳肴,更是被现代人津津乐道。贾宝玉和林黛玉前去探望生病的薛宝钗,在她家中喝到一道酸笋鸡皮汤,其鲜美异常使贾宝玉痛喝两碗。贾宝玉知道晴雯爱吃,特意从府上早饭留下一碟豆腐皮包子。最有名的,莫过于众人领着刘姥姥逛大观园时,贾母让王熙凤给刘姥姥夹来尝尝的茄鲞。做法极为复杂,却美味至极:“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㔐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了,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读《红楼梦》,等于是“沉浸式”体验中国古代贵族生活,吃穿用度、衣食住行均有细致描摹。真正的贵族,不只是为稀罕之物一掷千金,更是于细微处得见讲究。读《红楼梦》,我们能明白缘来缘尽、缘起缘灭,但最终一切都成空。所谓“缘起性空”,一切都由因缘和合所生起,最终化为乌有。尽管如此,但仍愿经历爱恨,感受喜乐与悲痛。如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恨纠缠: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为酬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要将毕生的泪水偿还,随其下凡历劫。黛玉和宝玉虽最终未修得好结果,但他们是最懂得彼此的人,人生难得一知己,这对于他们来说已足够。不只爱情,亲情亦然。甄士隐与女儿香菱的缘分,也只有短短几年。香菱原本是甄士隐夫妇的掌上明珠,是甄家娇生惯养的英莲小姐,可四岁那年的元宵节,下人霍启的一时大意导致英莲被拐,命途多舛,最终做了薛蟠的妾室。原文说甄士隐夫妇二人“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王熙凤的亲生女儿、贾王两大家族联姻的结晶的巧姐,在王熙凤重病缠身、贾家走向覆灭大厦将倾时,险些被卖去当下人,曾受凤姐恩惠的刘姥姥知恩图报、出手搭救,才改变悲惨的命运。而生性敏感的林黛玉,也有幸获得一段超越主仆的友谊之情。紫鹃是她的下人,知道她体弱,对她的关心无微不至。一次林黛玉出门许久,天色已暗,紫鹃担心黛玉受风寒,便拿着手炉挨家挨户寻找,才在薛姨妈处找到与宝玉、宝钗用餐的黛玉。这份朋友间的关心与体贴,令人心生温暖。(以上内容,作者为资深红迷、《红楼梦》5遍读者Kate) 诸如此类的海量细枝末节,隐藏在《红楼梦》的故事中。想要阅读这本“人生必读”之书,体会世间百态,但担心自己无法坚持阅读、文本难以理解、无人分享体会?机会来了,这一次,我们带你全本共读!三联中读携手作家、多次被北京理工大学评为“最受欢迎的公共课教师”的刘晓蕾老师打造《红楼梦》全本共读营:42天从听过到读懂。带你6周42天读完96万字大部头,完成打卡就能全额返学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