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尚借宿时,掉进枯井,无人问津,谁料,次日一早,家里的女主人,死在了他旁边

 四季视野 2022-10-11 发布于北京

宋朝,一个县令正在审讯一个和尚,那和尚受尽苦刑,却依然喊着:“冤枉啊!”事实上,和尚真的是冤枉的。他借宿时,掉进枯井,无人问津。谁料,次日一早,家里的女主人,死在了他旁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和尚名叫智能,是个苦行僧。他云游四海,立志要把佛教发扬光大。然而,他差点受冤而死。

事情还要从一个下雨的夜晚说起。智能讲完法,眼看雨越下越大,就在附近找了一户人家避雨。

家的男主人名叫董顺,常年在外做生意,平时只有董顺的妻子杨氏和父母在家里。

董顺的父母都是念佛之人,非常欢迎智能的到来,热情地招待智能。只是杨氏好像心里有什么事,闷闷不乐的。

晚上智能出去小解,因为雨天路滑,一不小心栽到了宅院的一口枯井里。

井又深,井壁又滑,智能爬了半天也没爬上去。他往身子底下一摸,感觉软绵绵的,趴近一看才知道,是一个死人。

智能吓得汗毛倒竖,大声喊着“救命”,可是风大、雨大、雷声大,根本没人听到他的呼救声。

直到清晨起来,仆人们打扫院落,才发现了枯井里的智能。

他们把智能,连同那死人,一起捞了上来。当看清死人相貌的那刻,所有人都惊呼起来。原来那死人就是董顺的妻子杨氏。

董顺的父母闻讯赶来,一看智能跟杨氏在一起,就一口咬定他是害死杨氏的凶手,命仆人将他五花大绑,送进了县衙。

县太爷也是个糊涂虫,逼着智能承认罪行。

围观的百姓不明真相,纷纷指责智能:“还是出家人呢,竟然干这种勾当!”

智能没做亏心事,当然不承认。他被打得皮开肉绽,却依然喊着:“老爷,冤枉啊!”

可是县太爷却只把这句话当做狡辩,稀里糊涂地判了智能死罪。

智能绝望地长嚎一声:“罢了!或许是我前世的债吧!”

恰好包公来丰泽县访查,看到这一场景,不禁心生疑惑:“做了坏事的人,往往经不住刑罚的逼迫,可是这和尚不但死不承认,还说出了前世造孽的话。莫非这里面另有隐情?”

于是,包公命人将智能带到了自己这里,又给了县太爷一个死刑犯,让县太爷把死刑犯打扮成和尚的模样,砍头示众。这样,百姓们就都以为智能已经被杀头了。

包公听了智能的讲述,感觉智能确有冤屈。为了找到证据,他派了王朝马汉去外面打听杨氏的闲话。

可是三天下来,没有一点收获,王朝马汉只听到了一些家长里短。就在他们失望的时候,酒楼老板娘说出了一句惊人的话:“智能和尚真是冤啊,竟然替孙宽那个坏蛋死了。”

王朝马汉一阵惊喜,赶紧把酒楼老板娘带到了包公那里。老板娘一看面前站的是包公,就把实情全都说了出来。

原来董顺常年外出,杨氏在家耐不住寂寞,就与街头的混混孙宽勾搭在了一起。

孙宽长相帅气,又油嘴滑舌,没几天就把杨氏哄得失去了理智。

最后,杨氏约定与孙宽一起私奔,日子就定在了智能和尚去董顺家的那天。

她提前收拾好金银细软等待着。

谁知到了那天,天下起了大雨。杨氏平时养尊处优,吃不得一点苦,一看下了雨,就怕雨水打湿了衣服,泥巴弄脏了鞋子,说什么也不私奔了。



其实,孙宽并不真心喜欢杨氏,只是看上了杨氏的钱财。现在一听杨氏不私奔了,他气坏了,一怒之下用刀杀了杨氏,把杨氏装金银的包袱偷走了。

由于孙宽时常在老板娘那里喝酒,老板娘才打听到了这些小道消息。

真相大白了,包公命人将孙宽捉拿归案。可是孙宽鬼得很,仗着死无对证,一个字也不说。

包公有办法,对孙宽说:“如今智能已经杀头了。人命只能偿还一次,你就算承认了杀人的罪,也不会受责罚。可是你要是窝藏杨氏装金银的包袱,我就要定你一个偷盗罪了。”

孙宽一听,赶紧把装金银的包袱交了出来。

包公拿到包袱立刻变脸了:“孙宽,你与杨氏有染,最后又把杨氏杀害,这包袱就是证据,现在你还不认罪吗?”

孙宽被拿到了把柄,只好如实交代,任由包公处置。

孙宽被包公判了死罪。智能终于沉冤得雪,重获自由。

经过这场考验,智能的修行又提高了一筹。他更明白了保持善心的重要性,从此更加专心地弘扬佛法,拯救芸芸众生。

故事改编自《包公案》。这一场冤屈对于智能来说,确实算得上是一种修行。正义终究会来临,包公及时赶到,为智能讨回了公道。所以说,恶人就算暂时得利,也终将落入法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