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咸丰年间,通货膨胀严重,朝廷始大铸其钱。在不同面值的铜币中,有一种面值”當二百","當三百”的铜币被老一辈藏假定义为“存世仅两枚”的稀罕之物。 然,几十年过去了,世海沧桑,据这些老藏家著书立说之日已有数十载,古钱币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出土和新发现,存世多寡状况随着时间在变化,过去老藏家的断言应该是老黄历了。在各大型网站、拍卖公司、藏家自己展示出来的,显现存世的”咸丰元宝當二百”,“咸丰元宝當三百"铜币已远不止“仅有两枚”。
2020年5月,正值新冠病毒猖獗之时,我把收藏古币的视觉转向了马云的淘宝网,从它的子系统“咸鱼”上发现了一个出让过世老父亲藏品的卖家。 通过两次交易后仔细辨识所出让的钱币均为真品后,几经交涉,我打包兑人了他的100多枚大清铜币。其中不泛“咸丰通宝”、“重宝”、“元宝”和不少“宫钱”,“花钱”,大钱占多数,小钱也是精品。可以说个个都是珍稀之币,许多钱币我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一下子把我40多年搜藏银币和铜币的档次陡然之间提高了多少个数量级。我不禁感叹和感谢那位过世的仁兄,真是一个收藏大家! 静静躺着的一大堆大清钱币,被我一枚一枚地检验和欣赏着。这些猎物中我发现了"宝泉局咸丰元宝當二百”,"宝泉局咸丰元宝當三百”各一枚。因为我首见,对此钱币并不惊艳。但随着几天的对比学习、研究。我才发觉,这两枚铜钱之珍贵。它们是被老钱币藏家们称之为存世仅两枚的”一级”,“无定价”,“十分的珍罕”之物!天哪,老天又眷顾我!? 激动,兴奋之后,查阅古籍,发现"宝泉局咸丰元宝當二百”,“宝泉局咸丰元宝當三百"铜钱有两种。 一,见199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定祥主编的《马氏万拓楼丛书咸丰泉汇》称: “宝泉局事实上中间还试铸了当三百、当四百值等的大钱(克勤王还铸有星月纹百、二百、三百)”。 马先生还说: “阅谱可知,谱载有“宝泉局咸丰元宝当三百”黄铜钱一品(批注有“当四百”者,失去至今未见。"
又见1992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华光普主编的《中国古钱目录》p326载有两枚。
钱谱上将“宝泉局咸丰元宝当二百“,“當三百钱”均定义为”试样”,“未予发行",且是“仅见二品”,"一级”,“无定价,十分的珍罕”,可见其收藏难度及它的存世价值。
我用我的华为p40pro照相机之专业摄影功能为囊获的两枚“宝泉局咸丰元宝当二百(青铜质)”,“當三百(黄铜质)”铜币“留下了倩影,并测量了它们的身高体重。
“宝泉局咸丰元宝当二百”(青铜质)直径52.5mm厚4.0mm,穿8mm,外缘 7.6mm,字高1.4mm(币文面)-1.6mm(币值面)。重58.44g。币文楷书,娟美隽秀,纤体有鎏金之相。
宝泉局咸丰元宝当三百(黄铜质)直径52.0mm厚4.5mm,穿8.5mm,外缘6.0mm,字高0.8mm(币文面)-1.0mm(币值面)。重61.6g。币文楷书,雄健苍逸。轮边修圆,温润圆滑。
近观钱币币文笔画清晰,立面拔高,几无粘连,书体有大家风范,审视养颜。 铸造工艺规范,内方外圆铸工精湛,无偏斜跑范。 钱币铸材密致,无泡发空隙,敲击声浑厚无沙哑。 钱币包浆成熟,色谱多样,是熟旧老铜氧化自然生成,中有红色应系钱币表面鎏金处理氧化后的生成物。 钱币地章,边轮和穿口,穿廓,穿内壁的修整痕明显,尤其是穿内壁打磨修整的痕迹肉眼可见。内穿四角修整或穿绳磨痕真实整体状态是耄耋之态。 其他闲话不说,让钱币自己说话。总之,它们绝对是大清宝泉局官炉钱币,开门见山的试铸之品,传世古籍,价值稀罕,令人爱怜! 2022年10月11日撰稿于青城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