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雅课堂•许浑专题】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行人呓语 2022-10-12 发布于重庆

【原文】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行人呓语】

一、前言

大唐盛世的脚步渐渐放缓,帝国最华丽的篇章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玫丽奇绝中翻过。人们的目光开始长久地投注在乐游原上,是挥之不去的怅惘,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们的点点哀怨渐渐弥散开去,是愁绪满怀的低徊,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大唐王朝这艘驶往历史深处的巨轮,已经百孔千疮,满目疮痍。登楼远眺,晚唐诗名最响的诗人许浑,发出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预告。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许浑,跟他走上《咸阳城东楼》,去听一听大唐帝国落幕历史的声音。

二、鉴赏

许浑痴迷创作律诗。他把自己的诗浸泡在怀古和田园山水中,随便拎一首诗作,全都湿漉漉的,不是“雨”,就是“水”。对此,人们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的戏谑。将许浑与杜甫并列,其实并不完全是对许浑的吹捧。许浑在晚唐诗坛上,确实段位很高,诗名很盛。
《咸阳城东楼》这首七律,大约创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此时的大唐王朝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许浑秋日登临咸阳古城,即兴写下此诗。关于这首诗的题目,也有说是《咸阳城西楼晚眺》。
首联“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意思是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满目的芦苇杨柳丛生,好像置身于故乡江南的汀洲。“蒹”,没长穗的荻。“葭”,初生的芦苇。“蒹葭”,指芦苇一类的水草。“汀洲”,指水中的小洲。古人作诗,有个不成文的惯例。那就是登高必多感慨,登楼必生愁绪。杜甫一登高就忧国,“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王维一登高就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李商隐一登楼就想归途,“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许浑也不例外,一上高楼,就扯出万里之遥的乡愁,“一”对“万”,可见乡愁之长、之重、之浓,经不起一点点的触发。“愁”字,垫定了全诗的基调。因为思乡,于是不管身处哪里,都喜欢找一些模糊的故乡的影子。而“蒹葭”与“杨柳”,也是思恋与伤别愁绪的生发之物,诗人触目所极,好似置身于江南故乡的汀洲。一个“似”字,见得诗人满心满眼都是故乡。
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意思是溪边的乌云开始浮上来,夕阳渐渐沉没楼阁。山雨即将到来,满楼都是飒飒的风声。诗人登楼远眺,伫立良久,目之所见,是溪山,是楼阁,是云日风雨。在“云起”“日沉”中,诗人的情绪转而低迷,在“雨欲来”“风满楼”中,诗人的情绪继而转为沉重。这一联写景,成为大唐帝国日薄西山的象征。唐朝末年,朝廷奸臣当道,各地军阀割据,百姓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暗潮涌动。面对大厦将倾,一些有识之士,不免忧心忡忡,譬如许浑。虽然“傲然有思归之想”,但“王事未果,有负初心”,因此始终彷徨不能去。
颈联“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意思是秦苑汉宫,一片荒凉。鸟儿飞入乱草丛中,秋蝉在黄叶间嘶鸣。“秦苑”,指秦国宫苑。“汉宫”,指汉时的宫殿。秦时建都咸阳,汉朝都城在长安,是在秦朝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两地相距很近。所以诗人登上咸阳城东城,面对曾经的秦苑与汉宫,各种前朝往事,历史的兴衰,王朝的更迭纷至沓来,令人思绪翩飞。“芜”,丛生的杂草。夕阳西下,鸟儿归巢,诗人不说“鸟归”或者“鸟飞”,却说“鸟下”,这个“下”字,语音极重,情感低沉。与“归”之有方向相比,“下”就显得随意放肆,写出秦苑早已是杂草丛生,荒无人烟。“蝉鸣黄叶”,入秋的蝉声,早已经没有了盛夏的热闹,声嘶力竭之后的有一声没一声,有气没力,更是衰败之相。这一联写景,写得极热闹,又是“鸟飞”又是“蝉鸣”,又是“绿芜”又是“黄叶”,但细细品读,在一“夕”一“秋”之间,凄凉无比,悲怆万分。
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意思是来来往往的过客,就不要打听追问前朝的往事了,我从东边来到咸阳,只看到潺潺湲湲的渭河水一直不停地向东流淌而去。“行人”,过客。古时有活着的人的意思,也泛指古往今来的征人游子,包括自己。说“莫问”,其实是在“问”,正因为“问”了,所以才有这忒多的感怀与慨叹。“故国”一词,见出诗人的用心深沉。“东来”指的是诗人自己自东而来咸阳。古诗里,但凡论及往事,愁绪万千,一般会扯上流水,比如南唐后主李煜说“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杜甫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温庭筠说“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总之,在这首诗里,诗人登城倚楼,立残阳秋风,看蒹葭杨柳,观溪云山雨,送鸟下秦苑,听蝉鸣汉宫,思接千载,愁肠万里。由景入情,触景生情,寄千年兴亡于慨叹,抒万古幽思于楼阁。

三、思考

别看现在许浑的声名不显,但在晚唐可以说是名头响亮,诗坛一霸。当时的人甚至将他与杜甫相提并论,说“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许浑的诗里多写“水”和“雨”,这一首《咸阳城东楼》也不例外,结句是“故国东来谓水流”。其中更以“山雨欲来风满楼”成为千古绝唱。但也有人评价许浑的诗,“不如不做,言其无才藻。鄙其无教化也”说他写得毫无新意,不是“水”便是“雨”,意境重复,浅陋无才,不写也罢,杨升庵也说,“唐诗至许浑,浅陋极矣,而俗喜传之。”针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你是如何看待许浑的诗呢?
许浑的诗,平仄押韵,对仗整饬,有一种跌宕起伏的音韵美,比如这首诗的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和颈联“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便如此。但也有人认为,颈联与颔联相比较。写景生硬跳跃,颔联写风雨将至,形势迫人,但接下来却是一幅悠闲自在的情形:鸟下绿芜,蝉鸣黄叶。总之实在有些矛盾,难以理解。对此,你是怎么思考的?

四、写法

金圣叹在《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中评价许浑:“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如此怕杀人之十四字中,却是万里外之一人独立城头,可哭也。”许浑这首登临怀古七律《咸阳城东楼》,以“愁”字起笔,状愁景,描愁境,写愁思,抒愁情。
凝炼意象,营造意境。诗人精选“风雨云日”、“蒹葭杨柳”、“鸟蝉”、“秦苑汉宫”、“城楼阁”众多意象,将其置于“秋夕“这一特别时段,分别从不同风物,各个层面营造辉煌而倾圮,壮丽而感伤的意境。一边是极荒芜的秦苑汉宫,一边又是极热闹的绿芜黄叶、鸟下蝉鸣;一边是极悲伤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一边又是极无情的“故国东来渭水流”。无可挽回的盛世,乱世哀音与衰景交织,诗人心绪复杂,结“万里愁”,生千古恨。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故乡之思,看蒹葭杨柳,似故乡汀洲。抒故国之恨,观秦苑汉宫,遍绿芜黄叶。无一处不是景之所在,情之所存。至于“溪云起”与“日沉阁”相合,“山雨欲来”与“风满楼”相应,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忧心忡忡,愁肠百结袒露无遗。登楼临眺,独立秋风斜阳,心系万里之外的家园,思接千古以来的故国。怀古伤今,感时伤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