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德振:借钱与还钱

 京都闻道阁 2022-10-12 发布于北京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师利国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赵萍 
生活中的许多矛盾、误会、埋怨、怒怼、波折皆由借钱与还钱这两种行为产生。一些人在特别困难的时候需要钱来解决困难和问题,便开始向亲戚朋友四处借钱;一些人在借钱时巧舌如簧、甜言蜜语,到了还钱时却支支吾吾、三缄其口,甚至闭口不谈,玩起了“躲猫猫”;一些人借钱后装愣充傻,推三阻四,恩人催他(她)还钱时,他(她)反而怀疑别人的人品,说别人“不把他(她)当朋友”、“薄情寡义”,“爱财胜过爱人”;还有一些人会为借钱还钱的事甚至反目成仇、吵闹打架,弄出人命官司来......诸如此类世相,让人心生烦恼怨恨,感叹“好人做不得”,甚至还衍生出“农夫悯蛇”的悲哀来。
这是现代社会人情世故中的一个“痼疾”和“伤疤”,每一个人心里都可能留有这样的、或轻或重的印记。人在绝境或特别困难时,向外求援,是一种本能的意识,待危机或窘境度过后,本应该及时反哺或回报伸出援手之人,投桃报李,感激不尽,这才是人间正道,不应该出现背信弃义、有钱不还等令人不齿的事情。
借钱还钱天经地义,不要等到别人“望眼欲穿”才记起欠下的债务,更不能等待别人上门来反复催要,才勉强答应,做出承诺。要知道,别人肯借钱给你,是因为非常看重你这个朋友,不想失去你,更不想你陷入困境,是一种仗义与担当行为;你如果为了金钱的持有,而故意赖账不还,视义气和情谊为敝履,那真是鼠目寸光、忘恩负义,今后又有谁愿意在你陷入困境时再搭一把手呢?!
常见有奸猾的人会算这样一笔经济账和做出这样的行为:“东方不亮西方亮”,今天我赖这个朋友的账,得罪就得罪了,大不了以后再不跟他来往了;明天我又发展新朋友,再向新的朋友借钱,也赖着不还......如此循环反复,向周围的朋友借个遍,让社会财富不费吹灰之力向自己聚拢,进入自己的荷包;有了钱,再去开拓新的、更广阔的人脉资源,获得新的、更大的骗钱途径。生活中,我还真见过这种人,也深受其害;他利用人们的善良和同情心,永远走在借钱的路上,薅亲戚朋友的“羊毛”,薅了一遍又一遍,还照样大摇大摆行于世上,不知廉耻,还神情自若,谈笑风生。
“借钱”成了他发财致富的途径,交往只是一种敛财的手段和工具,这种人根本没有人性,更没有情谊和信用可讲,所以每个人千万要识别清楚和看透,断绝往来;不能在一个坑里摔两次,把自己的辛苦挣来的钱,拱手交给“白眼狼”去花天酒地的挥霍;如此盲目“发善心”,还会滋生更多不劳而获的社会“蛆虫”,他们到处乱爬,实在是让人恶心又伤神,既扰乱社会秩序,又破坏别人家庭的安宁。
我常想,借钱见道义、见情谊,还钱却见人心、人性;及时还钱是每个人最基本的诚信修养,亲戚朋友尽管感情再好,别人再不差钱,你的及时还钱行为可以让亲戚朋友更加信赖你,你言行一致,一诺千金,别人会更加看重你的人品可贵,也为自己的解困纾困和助人为乐感到了欣慰,更有信心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做好事,多帮人;这样,整个社会风气和人情世故就会和谐融洽多了,不会产生各种戾气、怨气甚至各种仇恨、仇视了。
我还认为,借钱是门学问,还钱是个单解题;在生活中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开口借钱,更不要以借钱的方式,试探友情的深度、亲情的热度;要知道,相互无欠,便是最舒服的关系;没有利益与金钱的纠结与冲突,友情与亲情都会很稳定牢固。一旦借了钱,一些关系便发生了实质变化,债主与债人的借贷关系便摆在了前面,而这永远又是一种对立与矛盾的关系,让人难以理顺和兼顾。
还钱是个单解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那就是及时奉上借款,还要表达感激之心;以各种困难和理由拖延还款或有意赖账的,既是人品问题,又是精神疾病。要知道,金钱是为人们服务的工具,不是欺骗感情与友情的“钥匙”,你费心苦心用“钥匙”打开的门里,只有一副众叛亲离的桎梏等着你,甚至是一副冰冷的法律枷锁等着你,切莫因小失大,损害人生宝贵的做人信誉。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杨德振,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心智研究专家,已出版八部著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