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我们小时候不一样”,“我们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在家带孩子了。”“你看谁家孩子这么大了还不结婚”,“我们那时候生好几个都是自己带”。 来自于爸妈的忆当年,多多少少都听过了。不说耳朵起茧子,也差不多快要倒背如流了。好像要血缘关系才能维系亲情,这血缘关系延续不下去的话,亲情就要崩塌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代年轻人总结出来一套非亲生式的家庭教育,看着很有趣,却引人深思,当代父母活得通透。 ![]() 当代家长的非“亲生”式带娃,从小就接受不一样的家庭教育 学生长大成人的过程,要接受三中教育,第一种是家庭教育,之后是学校教育,最后是社会教育。 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早晚有人要教你。所以与其要学生去学校里吃苦,毕业之后去社会上吃苦,莫不如直接在家长这里,在家庭教育的环节里,把苦吃够。 ![]() 所以有家长总结了这样的家庭教育方针:
![]() 面对这样的调侃,说当代家长是不是这样的?很快就有家长站出来“狡辩”了,说自己不是不爱孩子,是因为自己就是被惯着长大的,所以千万不能惯着孩子。 所以现在的学生在小学六年级之前,就要学会必备的家常菜,可能就是为了给家长做饭。这一代的家长是真的幸福,上有老下有小的。 ![]() 上面的家长是最有责任心,最能吃苦的70后,60后。下一代是学校致力于培养素质教育,什么都会的10后,想一下是不是觉得很完美? 这些当代家长对于自己的调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对于上一辈人付出的肯定,和畏惧。看到了上一辈家长对于学生和家庭的付出,心有余悸。 ![]() 家庭教育延续在思想里 之前有一个大学生采访,采访的时候问说以后想不想结果生孩子。一名学生想都不想直接拒绝,说看到了自己爸妈在自己身上的付出,确认自己做不到这样,所以不敢生。 当时有人抨击这名学生说她自私,只想着自己。其实笔者也不禁想问一句,在确认自己做不到的情况下不去做,难道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吗? ![]() 另外一点也很直观,和这个带娃理念一样,都说是为了自己,是自私。但其实人活一辈子,都是为了自己得到快乐。 有些人的快乐来自于自己生活的享受,有些人的快乐来自于付出之后的欣慰和感动。有些人的快乐来自于喜欢之人的快乐,我们允许有不同的快乐存在。 ![]() 这是每个家庭在成长的过程中,刻进脑子记得想法,很早就决定了。随着不断的经历,去不断地改变,也就是后面遇到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也就是说读书少,也很少出去接触生活的人,思想的延续基本就来自于家长。当代家长这样的教育理念,恰恰说明了这一代家长的成长环境很轻松。 ![]() 当代家长积极勇敢,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去调侃,去摆在明面上。这种调侃会随着对于孩子的爱的加深,逐渐地改变味道。 笔者寄语: 笔者觉得这样的理念很好,很通透。人活一辈子很多事情看透了就好了,自己开心,对得起良心就好,不用在乎太多的指指点点。 ![]() 而且学会在家庭生活中取悦自己,是一种能力,能够让家庭生活得更加和谐。大家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家里家长心情好了,学生心情才会好。 如果家长是委屈地过活,多半家里也不快乐。且现在调侃归调侃,现在的家长对于学生的培养,从孩提时代就精挑细选,学习之后更是舍得花钱。 ![]() 所以这些调侃,我们就理解为当代家长的懒惰。我可以让你花我的钱,但是不能分享有我的快乐。我可以用尽全力让你快乐,但同时不能委屈了自己。 笔者觉得,真正能做到这些的家长,是有大智慧的。且家庭一定和谐,但前提是你的另一半和你的想法一样,不然这矛盾可就大了。 今日话题: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