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常用中成药-e98d4127192e45361066f5b5
2022-10-12 | 阅:  转:  |  分享 
  
一、解表类中成药

解表类中成药多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宣肺、利咽等作用,是为治疗表证而设。凡风寒或风热初起,现代医学所说的上呼吸道感染、鼻炎、肺炎、扁桃体炎等,见恶寒、发热、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此类中成药治疗。

但表证病性有寒热之异,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别,故使用解表剂时应首先辨清邪为风寒或风热,其次再根据兼证选用合适的药物。



1.感冒清热颗粒

【组成】荆芥、防风、紫苏叶、白芷、柴胡、薄荷、葛根、芦根、苦地丁、桔梗、苦杏仁

【功用】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主治】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流清涕,咳嗽,咽干。

【使用注意】本药适用于风寒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属风寒型。



2.双黄连口服液

【组成】银花、黄芩、连翘

【功用】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咽痛。

【使用注意】本药适用于风热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属风热型。



3.桑菊饮颗粒

【组成】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连翘、芦根、甘草、薄荷等

【功用】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主治】用于风热犯肺,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痰黄,口干口渴,咽喉肿痛,苔黄,脉浮数。

【使用注意】桑菊饮颗粒采用的特点是发热重、恶寒轻,咳嗽,有这几个症状就可以用桑菊饮颗粒。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还有肺炎、支气管炎、急性的扁桃体炎,如见到上述表现,也可使用。



4.维C银翘片

【组成】金银花、连翘、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桔梗、甘草、淡竹叶、薄荷脑、对乙酰氨基酚等

【功用】清热散风,解表退热。

【主治】用于流行性感冒,发冷发热,四肢酸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类方鉴别??

《桑菊饮颗粒与维C银翘片的异同:

两者都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等等。

但桑菊饮侧重于宣肺止咳的药多一些,所以外感风热,咳嗽比较明显的,用桑菊饮颗粒。而外感风热,咽喉痛、嗓子痛症状明显的,就选用维C银翘片。



5.小儿退热口服液

【组成】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栀子、牡丹皮、黄芩、重楼、淡竹叶、地龙、白薇、柴胡等

【功用】疏风解表,解毒利咽。

【主治】用于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恶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使用注意】本品利咽喉的药比较多,能解毒利咽喉,现代医学说的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见到上述的表现也可以用小儿退热口服液。



6.千柏鼻炎片

【组成】千里光、卷柏、羌活、决明子、麻黄、川芎、白芷

【功用】祛风活血,清热宣肺。

【主治】用于鼻渊,现代医学的鼻窦炎、副鼻窦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



7.通宣理肺丸

【组成】紫苏、前胡、桔梗、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茯苓、枳壳、黄芩

【功用】辛温发散,宣肺止咳。

【主治】用于恶寒较甚,头痛鼻塞,咳嗽痰白,无汗而喘,身痛,骨节痛证。

【使用注意】本品主要用治风寒表证偏于咳嗽,有痰的。现代医学的上感、急性支气管炎见到上述症状的亦可用。



8.穿琥宁

【功用】解热消炎。

【主治】用于感冒及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炎;流感与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肺炎。

【用法】肌内注射:一次40~80mg,一日3次。静脉滴注:一日400mg~640mg,一日2次(用相当于药液5倍量的5%葡萄糖水稀释)或遵医嘱。

【使用注意】本品在使用过程中如有发热、憋气现象应立即停止用药;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药物性状改变时禁用。用药过程应定期检查血像,发现血小板减少应及时停药,并给予相应处理。本品忌与酸、碱性药物或含有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等抗氧剂的药物配伍。



9.双黄连注射液

【功用】清热解毒,清宣风热。

【主治】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病毒及细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

【用法】静脉注射:一次10~20ml,一日1~2次。静脉滴注:1ml/kg,加入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溶液中。肌注:一次2~4ml,一日2次。

【使用注意】婴幼儿应采用肌注给药。儿童及成人应在肌注给药一小时后,确认无过敏反应后可改为静脉给药(同批号)。本品与pH值低于4.0的5%~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易产生黄芩苷析出。建议在使用时与氯化钠注射液或pH值高于4.0的5%~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出现过敏反应,马上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非那根注射液等抗过敏药物及硫酸阿托品等解痉药物进行解救。发现药液变深或浑浊、有异物等禁止使用。与青霉素、头孢拉啶、地塞米松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分别增加2、23、94倍。



10.柴胡注射液

【功用】和解退热,疏肌解热,升举阳气。

【主治】用于流感、普通感冒、疟疾等;寒热往来,胸脘胁痛,头痛、目眩,口苦、耳鸣以及疟疾、痢疾、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等症。

【使用注意】对本药物有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病史应禁用。有严重不良反应病史的患者应慎用。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本品。用药时间不宜过长。有药物过敏史或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二、清热类中成药

清热类中成药多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是为治疗里热证而设。清热剂虽系以清热药为主,但由于里热证的病位及性质各有不同,治疗之法有严格的针对性,清热药又各有不同功效,因而,使用本类中成药时必须随证而异。注意辨清里热所在的部位,而要辨别热证的真假,三要辨别热证的虚实,四要权衡轻重,量证投药。



1.牛黄解毒丸

【组成】人工牛黄、石膏、黄芩、大黄、雄黄、冰片、桔梗、甘草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现代运用】现代医学口腔炎、口腔溃疡、急性牙周炎、牙龈炎、急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使用注意】本品药性寒凉,易损伤脾胃阳气,故不可长时间过量服用。



2.板蓝根冲剂

【组成】板蓝根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肺胃热盛,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现代运用】现代医学所说的急性的扁桃体炎或急慢性扁桃体炎、腮腺炎、流感亦可使用。

【使用注意】本品具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可以服用以预防流感。



3.银黄口服液

【组成】金银花、黄芩

【功用】清热疏风,利咽解毒。

【主治】用于外感风热,肺胃热盛,咽干咽痛,喉核肿大。

【使用注意】现代医学所说的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如见发热、咽干痛、咽肿,亦可使用。



4.西黄丸

【组成】牛黄、乳香、没药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热毒壅结,痈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肿

【现代运用】现代医学颌下淋巴结结核、化脓性疾患、癌症等。



5.龙胆泻肝丸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车前子、泽泻、川木通、当归、地黄、柴胡、炙甘草等

【功用】清肝胆,利湿热。

【主治】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使用注意】高血压、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带状疱疹、化脓性中耳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急性盆腔炎、阴道炎,如果表现为上述症状可辨证使用。用药时间不能过长。



6.三黄片

【组成】大黄、黄芩、黄连

【功用】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主治】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赤便秘。



7.六神丸

【组成】麝香、雄黄、牛黄、蟾酥、珍珠等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时疫白喉,咽喉肿痛,单双乳蛾,烂喉丹痧。

?



8.清开灵注射液

【功用】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

【主治】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急、慢性肝炎,乙型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烧,以及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肌内注射:2~4ml/日。重症患者静脉滴注:20~40ml/日,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或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

【使用注意】不能与下列药物如硫酸的庆大霉素、青霉素G、肾上腺素,阿拉明、乳糖酸红霉素、多巴胺等合用。有表证恶寒发热者、药物过敏者慎用。出现过敏反应及时停药并做脱敏处理。本品产生沉淀或混浊时不得使用。稀释以后,必须在4小时以内使用。输液速度:注意滴速勿快,儿童以20~40滴/分为宜,成年人以40~60滴/分为宜。除按[用法用量]中说明使用以外,还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按每10ml药液加入100ml溶液稀释后使用。



9.醒脑静注射液

【功用】醒神止痉,清热凉血,行气活血,解毒止痛。

【主治】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蒙闭心窍、气营两燔、营血火毒等证。

【用法】肌内注射:2~4ml/次,1~2次/日。静脉滴注:10~20ml/次,用5%~10%葡萄糖或稀释后使用。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易挥发,开启后尽快使用,否则影响药效。



三、祛暑类中成药



1.藿香正气胶囊(水)

【组成】藿香、紫苏叶、白芷、厚朴、大腹皮、生半夏、陈皮、苍术、茯苓、甘草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现代运用】胃肠型的感冒,亦可使用。



四、泻下类中成药



1.番泻叶冲剂

【组成】番泻叶

【功用】泻热行滞通便。

【主治】实热型便秘,脘腹胀痛,数日未解,排便不畅或干结;习惯性便秘。



2.麻仁润肠丸

【组成】火麻仁、大黄、杏仁、白芍、陈皮、木香等

【功用】润肠通便。

【主治】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习惯性便秘。



3.麻子仁丸

【组成】麻仁、熟大黄、苦杏仁、白芍、枳实、厚朴

【功用】润肠通便。

【主治】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解,数日一次;亦用于肛裂及肛门手术后。



五、温里类中成药



1.良附丸

【组成】高良姜、香附

【功用】温胃理气。

【主治】寒凝气滞,胃脘冷痛,喜温喜按,脘痛吐酸,胸腹胀满;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2.附子理中丸

【组成】附子、干姜、党参、白术、甘草

【功用】温中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等见上述证候者。

类方鉴别

《良附丸与附子理中丸的异同:

???两者均能治疗中焦寒证,但良附丸治疗的是实证,兼有气滞;而附子理中丸是治疗虚寒证,中焦虚寒,没有气滞。如果病人寒凝,兼有气滞又有虚候可以把良附丸和附子理中丸合用。



六、理气类中成药



理气类中成药多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疏肝、止痛等作用,使气机通畅而脏腑功能协调,适用于气机失调引起的各种气病。临床若见胸胁胀痛、急躁易怒、痛经,月经不调等肝郁气滞,可加以辨证选用加味逍遥丸、舒肝丸等;若见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胃脘胀闷不舒等脾胃气滞,可加以辨证选用香砂养胃丸、气滞胃痛颗粒、木香顺气丸等。

理气类中成药多辛温香燥,容易伤津耗气,应适可而止,切勿过量。



1.加味逍遥丸

【组成】柴胡、薄荷、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生姜、丹皮、栀子

【功用】疏肝清热,健脾养血。

【主治】肝郁血虚、肝脾不和,胸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急躁易怒,腹胀痛,痛经,月经不调。

【现代运用】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月经失调、轻度或中度乳腺增生出现上述症状的亦可使用。



2.气滞胃痛颗粒

【组成】柴胡、香附、白芍、延胡索

【功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主治】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食少纳呆。

【现代运用】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有上述表现的可以使用。



3.香砂养胃丸

【组成】白术、木香、砂仁、豆蔻、藿香、陈皮、厚朴、香附、枳实、半夏、甘草

【功用】温中行气和胃。

【主治】胃阳不足,湿阻气滞,胃脘胀闷不舒,胃痛隐隐,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现代运用】现代医学所说急慢性胃炎、胃动力不足、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可以用。如果胃溃疡可加山药收敛胃酸、健脾和胃。



4.舒肝丸

【组成】川楝子、延胡索、白芍、姜黄、木香、沉香、豆蔻、砂仁、厚朴、陈皮、枳壳、茯苓、朱砂

【功用】舒肝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肝郁气滞,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嘈杂呕吐,嗳气泛酸。

【现代研究】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舒肝丸对于四氯化碳引起的动物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说明能够抗肝损伤。另外从药理研究也显示能够抑制胃的排空,抑制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胃酸,对于胃溃疡达到治疗效果,也能促进胃黏液的分泌。另外能够镇痛,缓解疼痛。



5.越鞠丸

【组成】香附、川芎、栀子、苍术、神曲

【功用】理气解郁,宽中除满。

【主治】六郁证,胸脘痞闷,腹部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

【现代运用】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见上述证候者。



6.木香顺气丸

【组成】木香、香附、厚朴、青皮、枳壳、槟榔、陈皮、砂仁、苍术、甘草等

【功用】理气止痛,健胃化滞。

【主治】食积气滞,胸膈痞满,脘腹胀满,呕吐恶心,嗳气纳呆等证。



一、理血类中成药



理血类中成药包括止血类的和活血类两大类,我们重点介绍的是活血类中成药。复方丹参片、血府逐瘀胶囊、速效救心丸、华佗再造丸等都是目前临床,尤其是心血管科、神经内科常用的药物,这些药物的主治证候是什么?各药功效又有何不同呢?

理血类中成药多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等作用,适用于血行不畅及各种瘀血内停的病证,如现代医学的冠心病、高血压、缺血性中风等。活血祛瘀药能促进血行,性多破泄,因此用量不宜过大,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中病即止,勿使过剂,若月经过多剂孕妇当慎用或禁用。



1.复方丹参片

【组成】丹参、三七、冰片

【功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气滞血瘀,胸痹,胸闷,心前区刺痛。

【现代运用】现代医学所说的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硬化、高脂血症者见到上述证候者可以使用。

【使用注意】寒凝血瘀胸痹、心痛者不宜使用。



2.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液)

【组成】桃仁、红花、地黄、川芎、赤芍,当归、牛膝、柴胡、桔梗、枳壳、甘草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气滞血瘀胸痹,头痛日久,痛如针刺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



3.元胡止痛片

【组成】元胡、白芷

【功用】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气滞血瘀引起的胃痛,胁痛头痛,痛经,月经不调。

【现代运用】现代医学的神经血管性的头痛、外伤头痛、痛经、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痛,属气滞血瘀者,可以使用。

【使用注意】本品对钝痛效果较好,对锐痛效果不太理想。



4.速效救心丸

【功用】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

【药理研究】增加冠脉的血流量,抗心肌缺血,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缓解心绞痛;镇惊、镇痛。

【现代运用】本品还可用于眩晕、心血管、神经官能症、脑梗塞、胃痛、痛经、带状疱疹属气滞血瘀型者。

【使用注意】本品为急救药,不可长期服用。



5.华佗再造丸

【组成】川芎、冰片、吴茱萸等

【功用】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

【主治】瘀血或痰湿阻闭经络之中风瘫痪,拘挛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

【使用注意】应用华佗再造丸应该监测一下患者的血压。



6.香丹注射液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药理研究】扩张血管,增进冠状动脉血流量。

【用法】肌内注射:一次2ml,一日1~2次。静脉滴注:一次10~2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

【使用注意】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碱盐类、人工合成的含氮杂环类、有机盐类化合物、蛋白质、重金属盐类合用。



7.川芎嗪注射液

【组成】川芎嗪

【功用】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主治】缺血性中风,胸胁刺痛,跌打肿痛,高血压,冠心病,偏头痛,缺血性脑病等。

【用法】肌内注射:磷酸川芎嗪每次50~100mg,1~2次/日,15日为1疗程。穴位注射:选3~4个穴位,每穴注射磷酸川芎嗪12.5~25mg或盐酸川芎嗪10~20mg,隔日1次,1个月为1疗程。静脉滴注:每次磷酸川芎嗪100mg或盐酸川芎嗪40~80mg,用5%葡萄糖液250~500ml稀释后滴注,1次/日,10~15日为1疗程。

【使用注意】脑出血及有出血倾向患者禁用。脑水肿者或小量脑出血与闭塞性脑血管病鉴别困难时慎用。不宜与碱性注射剂一起配伍使用。



二、补益类中成药



补益类中成药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是为治疗虚证而设。在上述的药物中有偏于补气的,如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黄芪注射液等,有偏于补阴的,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有偏于补阳的,金匮肾气丸,还有气阴双补的,如生脉注射液。总之,在临床使用中,一定要先辨清虚证的类别及涉及的脏腑,不可乱投用药。



1.香砂六君子丸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

【功用】益气,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泻。

【现代运用】本品常用于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2.参苓白术散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也是四君子汤,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

【功用】补脾气,益肺气。

【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体倦怠。

【现代运用】现代医学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肠炎、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支气管哮喘、慢性肺心病等。

类方鉴别

香砂六君子丸和参苓白术散的异同:

两者均可益气健脾,用治脾虚夹湿之证。香砂六君子丸行气之力较强,症见腹胀腹满者使用更佳,而参苓白术散偏于渗湿止泻,更适于脾虚便溏者。



3.补中益气丸

【组成】黄芪、党参、白术、甘草、陈皮、当归、升麻、柴胡<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等。

【现代运用】尚可用于气虚发热;脏器脱垂如子宫脱垂、胃下垂、脱肛者;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见上述表现者可辨证使用。



4.六味地黄丸

【组成】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亏虚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现代运用】2型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性功能低下辨证属肝肾阴虚证者,可运用。



5.知柏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黄柏、知母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腰膝酸软。

【现代运用】本品常用于2型糖尿病、性功能低下、长期低热属阴虚火旺者。



6.生脉饮

【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用】益气复脉,养阴生津。

【主治】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等。

【现代运用】冠心病、心绞痛、病毒性心肌炎等见上述证候,属气阴两亏型者,亦可使用。



7.金匮肾气丸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附子、肉桂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消渴。

【现代运用】2糖尿病、慢性肾炎、性机能低下等见上述证候,属肾阳亏虚者,可辨证使用。



8.参附注射液

【组成】人参、附子

【功用】益气温阳。

【主治】气虚、阳虚所致胸痹、怔忡、咳喘,放化疗后气虚血亏,术后体虚阳虚水肿、尿频,胃痛,泄泻,痹证,肾阳不足之畏寒肢冷、腰酸、阳痿,厥脱及各种慢性病见有阳虚(气虚)症状者。

【使用注意】对本类药品有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孕妇慎用。不可与中药半夏、瓜蒌、贝母、白芨同时使用。药液里若有浑浊、沉淀、变色、漏气,禁止使用。



9.生脉注射液

【功用】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

【主治】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等;冠心病、心绞痛、病毒性心肌炎等见上述证候者。

【使用注意】阴盛阳衰者不宜用;该药用量过大或应用不当,可引起心动过速,晕厥等。药液里若有浑浊、沉淀、变色、漏气,禁止使用。



10.黄芪注射液

【功用】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

【主治】心气虚损、血脉瘀阻之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及脾虚湿困之肝炎。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与其它药物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若发现溶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或瓶身细微破裂者,均不能使用。



三、祛风湿类中成药



1.尪痹颗粒

【组成】生熟地黄、续断、骨碎补、狗脊、羊骨、附子、淫羊藿、独活、桂枝、防风、威灵仙、红花、皂角刺、伸筋草、知母、白芍

【功用】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表现为肌肉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畏寒乏力。



2.小活络丸

【组成】川乌、草乌、胆南星、乳香、没药、地龙

【功用】温经活络,搜风除湿,祛痰逐瘀。

【主治】风寒湿邪、痰瘀阻络所致中风、风寒湿痹。

【使用注意】本品温燥,阴液亏虚者,应慎用。



3.天麻丸

【组成】天麻、羌活、独活、杜仲、牛膝、炙附子、当归、地黄、玄参

【功用】养血祛风,活血通络,舒筋止痛。

【主治】肝肾不足、阴血亏损所致风湿痹证。



四、安神类中成药



1.安神补脑液

【组成】鹿茸、制首乌、淫羊藿、干姜、甘草、大枣、维生素B1

【功用】生精补髓,益气养血,强脑安神。

【主治】肾精不足、气血两亏的头晕、乏力、健忘、失眠的神经衰弱患者



2.柏子养心丸

【组成】炙黄芪、党参、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五味子、肉桂、茯苓、半夏曲、朱砂、炙甘草

【功用】补气,养血,安神。

【主治】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的神经衰弱患者。



五、收敛类中成药



1.缩泉丸

【组成】薏苡仁、乌药、山药

【功用】温肾缩尿。

【主治】小便频数、遗尿等病证;慢性尿路感染、膀胱神经调节失常所致尿频、真性及应力性尿失禁。



2.乌梅丸

【组成】乌梅、细辛、蜀椒、黄连、黄白、干姜、附子、桂枝、人参、当归

【功用】缓肝调中,清上温下。

【主治】蛔厥,久痢,厥阴头痛,症见腹痛,时发时止,心烦呕吐,手足厥逆。

【现代运用】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六、祛痰止咳平喘类中成药



1.桂龙咳喘宁胶囊

【组成】桂枝、芍药、杏仁、瓜蒌皮、半夏、龙骨、牡蛎、生姜、大枣、黄连、炙甘草

【功用】止咳化痰,降气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痰湿阻肺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

【现代运用】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见上述证候者。



2.川贝枇杷糖浆

【组成】川贝母的流浸膏、枇杷液、桔梗、薄荷脑

【功用】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主治】风热犯肺、痰热内阻,咳嗽痰黄或咯痰不爽,咽痛;感冒、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七、消导类中成药



1.保和丸

【组成】山楂、神曲、莱菔子、麦芽、半夏、陈皮、茯苓、连翘

【功用】消积和胃。

【主治】食积停滞所致脘腹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泄泻,感冒夹积,消化不良,慢性胃炎,食少腹胀,嗳腐吞酸,形体消瘦。

【药理研究】能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胰液分泌量及胰蛋白酶排出量,另外能够调节胃肠的运动,抗溃疡,增加食量和排便量。

八、妇科类中成药



1.艾附暖宫丸

【组成】艾叶、香附、当归、地黄、白芍、川芎、黄芩、吴茱萸、肉桂、续断

【功用】理气养血,暖宫调经。

【主治】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月经不调,痛经,月经错后、量少有血块、小腹胀痛喜热、腰膝酸痛;功能紊乱性月经失调见上述证候者。

【使用注意】男子见下焦虚寒者,亦可使用。



2.益母草膏

【组成】益母草

【功用】活血调经。

【主治】血瘀的月经失调,产后恶露不绝,月经量少,淋漓不净,产后出血时间过长,功能性月经失调、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等见上述证候者。

【药理研究】益母草可促进宫缩,增强子宫的收缩力。



3.乌鸡白凤丸

【组成】乌鸡、人参、黄芩、山药、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丹参、鹿角胶、鳖甲、天冬、香附、桑螵蛸、牡蛎

【功用】补气养血,调经止带。

【主治】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功能性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见上述证候者。



九、外用类中成药



1.正红花油

【功用】救急止痛,消炎止血。

【主治】心腹诸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扭伤、刀伤、烫伤、火伤、蚊叮虫咬等;对晕车晕船、头晕引起的不适有一定疗效。



2.伤湿止痛膏

【功用】祛风湿,活血止痛。

【主治】风湿关节炎,肌肉疼痛;扭伤、跌打伤痛。



3.马应龙痔疮膏

【组成】麝香、人工牛黄、珍珠、芦柑石、硼砂、冰片

【功用】清热燥湿,活血消肿,祛腐生肌。

【主治】湿热瘀阻所致的各类痔疮、肛裂,症见大便出血,或疼痛、有下坠感;也用于肛周湿疹。



献花(0)
+1
(本文系丹妮36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