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希特勒的计划中,击败了苏联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谁?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22-10-12 发布于北京

1941年6月,德军悍然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开启了第三帝国对苏作战的序幕。希特勒没有想到的是,直到德国战败,德军也没能完成击败苏联这一战略目标。而在希特勒的千年帝国计划中,对苏作战仅仅只是第一步

希特勒的野心

希特勒在欧洲战事中大获全胜后,将目光迅速投向了远东。此时的德国尚与苏联缔交着互不侵犯条约,通过与德国人的交易,苏德瓜分了波兰。苏联对德国的厚道表现很是满意,完全没有察觉希特勒隐藏起来的狼子野心。

希特勒理想中的德意志版图,从来不仅仅局限于西欧一隅,西伯利亚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为未来的纳粹千年帝国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高加索地区广袤的黑土地也将养育整个雅利安民族。

假如战胜苏联...

虽然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纳粹德国就已经注定在东线战场上失败。但希特勒对于对苏作战之后的行动一直是有计划的。这一点可以从希特勒留下的日记,以及下属的回忆中得到证实。

按照希特勒的设想,一旦苏联战败,德军占领高加索地区和乌克兰以后,就已经掌控了整个欧洲的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希特勒可以整合全欧洲的资源为战争输血德国的战争潜力大为增强

而经过多年的征战,希特勒也意识到石油资源对于拥有庞大机械化部队的德军有多么重要,要想完成征服世界的壮举,德军必须将全球石油资源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而当时因为技术有限,西伯利亚地下庞大的石油资源并未探明,阿拉伯半岛作为世界最主要的产油区,其归属权就变得很重要了。挥师中东成为了希特勒必然的选择

除了资源,出兵中东还有重大的军事,政治意义。由于英吉利海峡的阻隔,德国无法在军事上有效打击英国,盟军又一直通过海运为大英帝国不断补给。导致困杀英国的行动同样效果不佳。

而一旦德军掌握了阿拉伯半岛,就能一举切断英美的海上生命线,失去补给的英国就会不战而降。解决了后顾之忧的德军甚至可以在中东与印度战场的日军会师,彻底终结盟军的胜利希望。

另一种想法:对日作战?

互联网上一直有一种传闻,说希特勒其实并不喜欢当时的盟友日本,而是对中国颇有好感。只要中国愿意加入轴心阵营,德国将向中国提供大量的武器弹药支援我国对日作战

这种想法其实都是来自早期国民政府与德国政府短暂的蜜月期,这段时间中国的确从德国得到很多帮助。中德关系始于1926年,当时的中山大学教授朱家骅向德国工程学会致信求助,希望德国方面能够帮助中国建立武器工业。

此后数年,中德之间展开了许多方面的合作。从资源丰富的中国,德国人获得了大量的战略原材料和农产品,极大增强了德国在大战前的物资储备。

而中国也从德国手上获得了急需的先进武器和工业制造能力。这才有了抗战初期的精锐德械师。可以说,初期的中德合作是一笔双赢的好买卖

直到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德之间才开始出现裂痕。一边是互惠互利的生意伙伴,一边则是同一战线的战略盟友。德国政府高层在与中日的双边关系上也出现了分歧。这一点从侵华战争伊始,德国政府无视日本提出中止对华援助和贸易就能看出来。

随着战争规模逐渐扩大,希特勒意识到德国已经无法继续蛇鼠两端,特别是欧洲即将开战的情况下,希特勒下令,加紧从中国采购战争所需的战略物资,同时尽快将中国订购德制武器送往中国。做完最后一笔买卖,中德这才分道扬镳

勿抱侥幸

德军击败苏联会对中国起到什么影响?我们不妨来假设一下。从希特勒对世界的布局来看,中国的确不会成为德军的直接目标。但将抗战的希望寄托于希特勒身上,同样是无稽之谈

一旦德军彻底解决纳粹政权面临的紧要威胁,转头看向亚太的时候,一个山河破碎的中国和一个几乎攻占了整个亚洲的日本,希特勒会选择哪方作为自己的盟友去迎战北美洲的庞然大物,没有任何悬念。

就连蒋介石在得知希特勒承认汪伪政权和对高加索石油产区的企图后,都意识到拉拢德国支援抗战的路线已经绝无可能。

要知道,早期的蒋介石可是对中德同盟的设想推崇备至。中国人民寻求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最后依旧只能靠自己

所以说,德国在战胜苏联后,或许会想拉拢我国对战日本的假设,综合现实因素来看并不成立。

还是要感叹一句,历史幸好并未如希特勒计划般发展。虽然德军在高加索地区投入了大量的作战力量,但直到冬季降临补给耗尽,德军也没有成功撕开苏军的防线,彻底失去了占领高加索产油区的希望。

在漫长的冬季中,第三帝国的战争潜力被逐渐耗尽,加上盟军对欧洲腹地德国工业基地的打击,使得德军无法支撑如此遥远的双线作战。希特勒的千年帝国胎死腹中

而关于希特勒战争计划的讨论最终沦为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世界也得以从一个战争狂人的手中幸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