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漫话非洲板块(3)
2022-10-12 | 阅:  转:  |  分享 
  
漫话非洲板块(3)

胡经国



4、马达加斯加岛自然地理

⑴、概述及基本信息

马达加斯加岛,简称马岛,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海面上。该岛为非洲最大岛屿,并且为仅次于格陵兰、新几内亚(也称伊里安)和加里曼丹的世界第四大岛屿。马岛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最近距离为386千米。

该岛面积为62.7万平方千米。马达加斯加岛是向西倾斜而多山的陆块。该岛的形状呈狭长形,南北窄、中部宽,全境最宽处达576千米。其海岸线总长为3991千米。它是南回归线穿过印度洋的最大岛。

该岛部分基本信息如下:

中文名:马达加斯加岛

外文名:TheIslandofMadagascar

所属地区:马达加斯加

地理位置:非洲大陆的东南海面上

面积:62.7万平方千米

岛屿排名:世界第四大岛屿

⑵、气候

马达加斯加全岛几乎均位于热带区域。该岛在气候上受风系与海拔高度的影响。东南沿海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季节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24℃,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生长着茂密的热带植物和森林。中部为热带高原气候;温和凉爽,土地肥沃。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西南部是全岛最炎热的半荒漠地区,年平均气温26.6℃。

另有资料显示,马达加斯加岛为世界第四大岛。其绝大部分位于热带,南回归线从岛屿南部穿过,气候受东南信风和地形制约。

该岛东部沿海和高原东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影响,高温多雨,年雨量一般都超过2500毫米,而且季节分配均匀,形成热带雨林景观。该岛西部由于处于雨阴面,因而降水较少,北部可达1000多毫米,向南逐渐递减到400毫米左右;有干湿季之分,干季由北向南增长;自然植被主要是热带稀树草原或疏林,西南部可见到面积不大的半荒漠。高原中部地势较高(平均海拔为1200~1400米),月平均温不超过20℃,年降水量为1000~1800毫米。

⑶、自然资源

马达加斯加岛自然资源丰富。

该岛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大约有20多万种动植物;包括fossa、小型食肉动物和大约35种狐猴在内。这些物种都是地球上的其它地方所没有的。由于马达加斯加岛的森林限制,因而fossa是该岛上最大的野兽(猫科动物)。

该岛还拥有青葱茂盛的雨林。其森林面积为1470万公顷。该岛粮食作物有大米、木薯、玉米等;大米已接近自给。其主要的经济作物有咖啡、丁香、剑麻、甘蔗、花生、棉花等;其中香草(华尼拉)的产量和出口量均位居世界首位。

该岛面积广大的草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牛的头数超过全岛的人口数,因而马岛又有“牛岛”之称。

该岛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该岛石墨储量位居非洲首位;还有云母、铀、铅、宝石、石英、金、银、铜、镍、铝矾土、铬、煤等矿产资源。

该岛河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水力发电潜力很大。

⑷、地质概况

马达加斯加岛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海岸线长5000千米。全岛由火山岩构成。其中部为海拔800~1500米的中央高原。察拉塔纳纳山北部的主峰马鲁穆库特鲁山海拔为2876米,为全岛最高点。该高原向东西两侧倾斜逐渐下降到沿海平原。该岛境内河流纵横,分别注入印度洋和莫桑比克海峡。

马达加斯加岛(以下简称马岛)原来是非洲大陆的一部分,地质构造与非洲大陆相似。全岛结晶基底由古老的结晶岩构成,2/3的结晶基底出露在地表,形成纵贯全岛的高原。高原偏居岛的东部,全岛地形不对称。在高原面上丘陵、火山、盆地错综分布。高原东部边缘是一大断层,致使东坡陡峻,沿海平原狭窄(宽16~80千米)。高原西部坡度较缓,呈阶梯状缓慢下降,沿海平原宽100~200千米;由覆盖在古老结晶岩上的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岩构成。

5、刚果盆地自然地理

⑴、概述

刚果盆地,又称为扎伊尔盆地,是非洲最大盆地,也是世界最大盆地,为世界自然遗产。它位于非洲中西部,呈方形,赤道横贯其中部。该盆地面积约为337万平方千米。

刚果盆地位于下几内亚高原、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及低小的阿赞德高原之间,其大部在扎伊尔境内,西部及北部包括刚果及中非的部分领土。

⑵、气候

刚果盆地气候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或热带湿润气候。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5~27℃,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

⑶、世界自然遗产

刚果盆地拥有仅次于亚马孙河盆地的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汇聚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包括1万多种植物,400多种哺乳动物,1000多种鸟,200多种爬行动物。这里的大森林被称为地球最大的物种基因库之一。

刚果(金)东部有3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南基伍省的卡胡兹·别卡自然保护区;东方省的喀朗巴自然保护区;北基伍省的维隆佳自然保护区。

⑷、生物资源

①、物种基因库

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部,其面积约为337万平方公里,赤道横贯其间。刚果盆地气候类型属于热带湿润气候,拥有仅次于亚马孙河盆地的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汇聚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包括:1万多种植物和400多种哺乳动物,盛产各种名贵木材。在雨林中高达40米的阔叶乔木终年常绿,花开不断,形成浓密连续的林冠。哺乳动物包括:大象、黑猩猩和大猩猩(濒危绝灭的动物之一)、长颈鹿、狮子和猎豹等;还有1000多种鸟、200多种爬行动物。这里的大森林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物种基因库之一。因此,刚果盆地享有“中非宝石”之称。

②、热带雨林

非洲刚果盆地热带雨林的面积仅次于南美洲亚马孙盆地热带雨林,有“地球第二肺”之称。它的一半以上位于中部非洲国家刚果(金)境内。刚果(金)国土面积达23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54%被森林覆盖。刚果(金)盛产乌木、红木、灰木、花梨木、黄漆木等25种贵重木材。

在这里,热带雨林广布;有黑檀木、红木、乌木、花梨木等名贵树种。土壤以砖红壤、红壤为主。

6、埃及自然地理

⑴、概述及部分基本信息

埃及,全称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埃及位于北非东部,其领土还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埃及既是亚洲和非洲之间的陆地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埃及是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国;在经济、科技领域方面长期处于非洲领先态势。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国。但是,如今的埃及阿拉伯人并不是古埃及人,其文化也完全不同。

埃及是一个非洲强国,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埃及境内拥有很多的名胜古迹,例如国际知名的金字塔、帝王谷。

埃及经济的多元化程度在中东地区名列前茅。各项重要产业如旅游业、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有着几乎同等的发展比重。埃及也被认为是一个中等强国,在地中海、中东和伊斯兰信仰地区尤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虽然埃及在非洲和中东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是埃及的经济却不乐观,全国大部分人比较贫穷。

埃及部分基本信息如下:

中文名: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简称埃及

外文名:TheArabRepublicofEgypt

所属洲:非洲

国土面积:1001449平方公里

水域率:0.6%

⑵、位置境域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埃及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其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其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

埃及的疆土形状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其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1024千米。地形平缓,没有大山,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为2637米。

埃及国土面积为100.145万平方公里。其疆域横跨亚、非两洲;其中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埃及具有独特的地缘位置:在陆路上,它连接亚、非两洲;在海路上,透过苏伊士运河及红海连接了地中海及印度洋。

⑶、气候

埃及全国干燥少雨,气候干热。埃及南部气候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气候相对温和。白尼罗河发源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青尼罗河发源于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两河汛期不同。1月份平均气温为12℃,7月份平均气温为26℃。全境干燥少雨,年均降水量为50~200毫米。

其热带沙漠气候区,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每年4~5月间常刮“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

⑷、水文

①、尼罗河

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扎伊尔、苏丹和埃及九国,全长6700公里,是非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最长的河流;可航行水道长约3000公里。尼罗河有两条上源河流,西源出自布隆迪群山,经非洲最大的湖——维多利亚湖(南半球)北流,被称为白尼罗河;东源出自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塔纳湖,称为青尼罗河。青、白尼罗河在苏丹的喀土穆汇合,然后流入埃及。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谷和三角洲是埃及文化的摇篮,也是世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尼罗河在埃及境内长度为1530公里,两岸形成3~16公里宽的河谷,流到开罗以后分成两条支流,注入地中海。这两条支流冲积形成尼罗河三角洲,其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是埃及人口最稠密、最富饶的地区。埃及水源几乎全部来自尼罗河。根据尼罗河流域九国签订的协议,埃及享有河水的份额为每年555亿立方米。

②、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沟通红海和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该运河于1859-1869年由法国人投资开挖。1976-1985年,埃及耗资大约20亿美元进行大规模运河扩建工程,使运河的通航能力显著增加。扩建后的运河长度为195公里,最大宽度为365米,水深11米以下宽度为160~190米,最大吃水深度16米,能通过28万吨的满载油轮。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船只日平均约为60艘;运河年收入近20亿美元。

③、湖泊

埃及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公里)。

纳赛尔湖是位于埃及南部和苏丹北部的大型水库。严格来说,只有位于埃及境内的那部分(占总面积的83%)被称为“纳赛尔湖”(LakeNasser);而苏丹境内的那部分则被称为“努比亚湖”(LakeNubia)。

纳赛尔湖是由于1958至1970年建造的横截尼罗河的阿斯旺水坝而形成,长度约为550公里;在北回归线附近最宽为35公里;覆盖5250平方公里的面积;储水量为157立方公里。

在1990年代,上升的水位导致湖水流入西部沙漠;1998年开始形成数个托西卡湖泊(ToshkaLakes)。

⑸、地形地貌

埃及全境大部属于海拔100~700米的埃及行政区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

沙漠与半沙漠广布。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其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分为流沙,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尼罗河纵贯南北;两岸谷地和三角洲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构成肥沃绿洲带。全境有95%为沙漠。

埃及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为2629米。

⑹、自然资源2022年9月12日编写于重庆

5







献花(0)
+1
(本文系胡经国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