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点克制给自己

 快乐者生存 2022-10-12 发布于北京

人,一旦失去了应有的克制,就如脱缰的野马一样,看似狂野不羁,内里却少了成熟老成的矜持。古往今来,大凡能够成点事的人,多是有着极强克制力的人。

克制是指克服、制服不好的或不应有的感情、思想;有条件做而不去做等的意思。克制,是人具有成熟、雅量、练达的体现。不善于克制的人,尽管看起来像个“勇士”,但不过是个鲁莽的狂夫罢了。

世间之事,错综复杂、酸甜苦辣、成败相伴、福祸相织。身处万事其中,拥有理智的克制是很重要的生存之道。现实中,许多的恶事、祸端、不幸等,往往来自失去克制后的冲动。可能就因一句话、一个脸色、一个眼神、一个手势。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得好:“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也就是说,所有的“大谋”被乱,皆是因没有忍住、克制住的所谓的“小”而引起的。好多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大都是导致出“大事”的罪魁祸首。

试想,两人打架前,基本都是从动嘴开始的。互相攻击、谩骂是前奏,就像雨前的激雷一样声嘶力竭;然后在双方无法容忍和克制的状况下,才出手干仗的。

少了理智的克制,就多了野蛮粗暴。伤害和不幸,也就无法避免。无论夫妻、朋友,同事,还是与其他人的矛盾爆发和激化,均是少了克制的约束。失去克制的结果,往小地说,是某种关系被破坏;往大了讲,是人损财破,两败俱伤。

有克制的人,最多动动嘴,很少动手;相反,缺乏克制的人,多是既动粗口,又动手。一张一弛之间,人品好与坏,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无疑。所谓“风光”的胜者,却是实际意义上的败者。

在愤怒面前,讲话有分寸、行为能克制,是有理智、有雅量的标志。每一次的克制,都是相较以前的一次进步。无法主宰自己,怎能驾驭别人?

很多事情,明知自己有能力可以做,但克制自己不去做,这是很了不起的坚忍。克制住别人不能克制之事,方能做出别人不能做出之大事。

克制是为了某个目标,自我约束,避免打扰、全力以赴的一种意志力。克制,有时很痛苦难受,但也可以得到因克制而收获的果实。克制者很懂能屈能伸的道理。李邦宪《省心杂言》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屈己者处众,好胜者必遇敌,欲常服者不争,欲常乐者自足。”

克制是一种毅力的付出,是对自我的征服,是理性的自控。克制,不是压抑,不是屈服,不是奴颜婢膝,不是无原则的迁就,不是献殷勤,也不是不斗争。集克制于一身的大成者,才能深谙其中的奥妙。马致远在《岳阳楼记》中说:“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期心睡自安。”

在各种人际关系中,欲想使自己变成一位让人接受、喜欢的人,更离不开克制。保持和谐、和睦的前提,就是时时要保持一定的克制力。一说话就急眼,一句不如意的话就抬杠、理论,稍不对自己的心思就翻脸,这是气度、雅量、克制都匮乏的表现。至少说,活得还不够老辣、通透和练达。

相互克制,就少了争执吵闹,就多了海涵谦让。海涵是雅量的代名词。海涵是消除人际关系危机的灵丹妙药,是“宰相肚子能撑船”般的宽广胸怀,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是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雅量。海涵不是委曲求全的认怂认输,而是一种豁达的克制力。

生活中,我们需要的克制不仅限于感情,还有对各种欲望的克制。欲望过多,克制过少,就是放纵。克制是相对隐忍和约束的混合体。生活需要激情,但激情和克制并不矛盾。对于理智的人来说,两者都很重要,而且缺一不可。不因克制而委屈,不因激情而纵容,是智者的心智。人这辈子的衣袋里不可或缺的东西之一,就是克制。

世间之事,错综复杂、酸甜苦辣、成败相伴、福祸相织。身处万事其中,拥有理智的克制是很重要的生存之道。现实中,许多的恶事、祸端、不幸等,往往来自失去克制后的冲动。

克制,是人具有成熟、雅量、练达的体现。不善于克制的人,尽管看起来像个“勇士”,但不过是个鲁莽的狂夫罢了。

在愤怒面前,讲话有分寸、行为能克制,是有理智、有雅量的标志。克制,不是压抑,不是屈服,不是奴颜婢膝,不是无原则的迁就,不是献殷勤,也不是不斗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