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槐与风 ![]() 2022-05-22 @ 思於菟 生活中,我们在健康时很少去思索“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总觉得自己有许许多多的光阴,未来可期。 我们奔波忙碌,就足够腰缠万贯,足够扬名立万,也足够放纵享受人生。 然而生命的脆弱在于,一张CT片,就可以把一个快乐的普通人拽到泥潭,让她脱力,越挣扎,却越陷越深。 / 在学校摔伤粉碎性骨折,我的腰椎两节失去生理弧度,第三节直接压扁,双侧肋骨也有不同程度的骨折。 可是因为疫情原因,出校、去医院、居家隔离等一系列手续下来,我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当医生一脸震惊地看着我,好奇我是怎么抵达医院不喊一声疼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心思回复他了。 接着就是住院各种检查、抽血、挂水、等待专家会诊…… 巡房的医生和他的学生们,每日都会来看我,神色复杂,什么时候让我出院,他们根本也不说,一点口风也不透露。 我每天要有好几次被核磁共振的声音震得发昏,接着是无止境地抽血环节。 我早已忘记了在学校摔伤的那种疼痛,虽然已经入夏了,可我却尝到了被冰冷的仪器冻到后恐惧无助的滋味…… 护士姐姐们经常摸我的腰椎,说那里会长出新的骨头,可这有多大可靠性呢? 他们一再用成千上万的X光线、一管又一管鲜血、一袋又一袋刺激性的盐水向我轰击是为了什么呢? 真的是为了让我的骨节重新生长吗? 他们一边告诉我刺激性药物注入会缓解我的疼痛,一边又告诉我这种药物注入时会有些疼。 双重疼痛使我无法思考,他们究竟是为了我的治疗以防万一,打上五倍、十倍的保险系数,就像架桥一样? 还是麻木机械执行指示不敢跨越雷池一步,怕我在医院出事而导致失业? 我总是改不好胡思乱想的毛病,病房里排着被褥齐备的床铺。 每张床上都有一个被吓得不知所措的病人。 一清早就有护工过来让我们选择一份定量分配的食品,白天,我们的陪护会被单独“提去”跟主治医生谈话,然后就是接受治疗,最后被推进病房,上床继续望着天花板发呆。 有一个问题,过去我早就思考过,而现在尤其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生命的最高价值究竟是多少?到底为它该付出多少代价,而付出多少便不可以? / 我的爸妈给了我答案。 他俩在我的住院日常中书写了“活着”的骄傲与温情,以及对疫情下无情岁月仍保有的浪漫。 每到中午时分,我都会努力抬眼,看着牛牛在送饭间隙偷偷用力抱住太后,然后迅速松开,在护士的催促下头也不回得大步离开。 装洒脱是替苦味的生活向我们母女告白,其实拎着保温盒微微颤动的手指早就出卖了她也快承受不住的事实。 父亲和母亲这段时间一天天地老下去了,不对,是半天半天地老下去了。 中午抬眼,挂水昏睡过去,黄昏醒来做核磁共振发现母亲比中午更老。 本来爱笑的她,不笑了。 我看着一管又一管的血丢在盘子里,一管,两管,三管…一共七管。 我望着护士姐姐变换着位置将针管推进,变换位置,搅动,听着她细声细语地提醒我握拳…… 母亲的眼泪顺着脸颊“啪嗒啪嗒”一滴一滴地滴在我的小臂上,我的眼泪顺着脸颊一滴一滴,流在枕头上。 母亲替我按着棉花,动了动嘴唇:“鼓起来了。” “没事,不疼。” 我自己不怕疼,我怕她疼。 鼻尖一酸,鼻血也顺势汹涌。母亲手足无措地塞住我的鼻子。 喉头没有书中描写的腥甜味,只有腥味和酸味。 这大概就是心酸的味道吧。 我就着这股腥与酸,把药片吞了下去,祈祷今天是恢复的一天。 给我会诊的结果出来了。无非就是三个选项: 1、动手术,鉴于我的凝血功能和以往病史,很有可能出血止不住。 2、即使全程无大量出血症状,骨折位置恰好靠近某条神经,处理不好的话,瘫痪风险高达百分之八十。 3、保守治疗,等骨节自己生长,只是以后只能弯腰驼背走几步路,基本能生活自理,无法从事工作了。 听完后,我沉浸在无尽的沮丧中,这种沮丧像是炼狱,而我被置于烤架之上,被三千业障化作的熊熊烈火翻来覆去地炙烤。 / “病人发烧了。”恍惚间我听到护士姐姐们在交谈。 我努力抬起眼皮,动了动干涩的嘴唇,想要告诉她们我发烧是因为感觉自己在炼狱中被炙烤,却发现自己根本发不出一丝声音。 紧接着又是一场昏睡。 好在当我沉浸于无尽的沮丧中时,一直关心我的朋友们送来了鼓励和安慰。 我能感受的到,他们真诚而非出于施舍或是怜悯。 于我而言,他们的话化作了千里快哉风,吹进了病房,在我胸腔之中蕴蓄成一股浩然之气。 这股浩然之气不断升腾,倏尔间冲向束缚住我的烤架,三千业障化作的熊熊烈火瞬间熄灭。 事实证明,境随心转,运由己生。 阴差阳错之间,我的学年论文指导老师给我送来了第四个选项。 去她认识的医生那里做保守理疗,像和孩子一样重新生长,可以恢复到正常,绝无后遗症! 这个好消息像是一支小船,而老师就是摆渡人,把我破碎的笨重身躯,摇摇晃晃地推向唯一可以得到救赎的彼岸。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都说在劫难逃,可是只要有一线生机,你都要抓住机会秉持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态度用力去逃。 就这样,我和我的母亲在这个疫情极度不稳定,随时有可能被隔离的大环境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颠沛流离,跨市叩响了第三家医师的门。 / “妈妈,你还记不记得《搜神记》里面的好彩妹啊?” “记得。” “笑口常开,好彩自然来。” “你要多听医生的话,晒晒太阳,保持心态平和,促进骨骼重新生长。” “好嘞!我的母亲大人!” / 我用语音输入艰难写下此篇,只是想告诉读者: 如果身处阴暗之中,请记住太阳会照常升起,外面阳光免费。 不要沮丧,毕竟还有阳光来温暖我们的骨头。 啊,祈祷今天又是一个晒骨头的好天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