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石文化

 书柜茶室 2022-10-12 发布于上海

石头敲开人类历史之门。中国石文化,是古今一切应用、研究石头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构成了石文化的基本内容。人类的历史应从石头写起。

古代米芾拜石,大文豪苏轼也玩石,苏轼首创将盘、石、水、植物相结合,以水养石,造一盘雅致景观,趣味盎然。苏轼在玩趣上同样善于创新,有独到的见解。这种人为的石盆景也被后世所模仿并发扬光大。最豪奢的石头玩家则属宋徽宗赵佶。他除了玩石头,绘画书法均为一绝,但他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国之君,结果他一生本末倒置,身处王位却无心政事、更别说励精图治,最终把自己玩成了北宋的亡国之君。正是“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宋微宗赵佶痴迷奇花异石的事迹颇多。奸相蔡京投其所好,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专门在江浙一带为赵佶收集奇花异石然后运往汴京,运石船队每十艘为一纲,后来便有了“花石纲”的故事;为了运送巨石,朝廷还专门为此打造大船;有的巨石过于庞大,无法穿过城门,便把城门拆了,把石头运进去,再重建城门。这些造船、运输、拆建的工程,都需要巨大的财力、人力,于是朝廷便增税、抓壮丁,天长日久,百姓苦不堪言。

有时为了特别喜爱的石头,赵佶还会利用皇权,巧取豪夺。曾经米芾有一块名为“研山”的天然灵璧石,是米芾之妻李氏收藏。此石原为南唐后主李煜收藏,后传给李煜第五代后人李氏。李氏知道米芾爱石,就赠与米芾了,这块灵璧石不仅珍贵稀有,也是夫妻二人的定情之物,所以米芾非常珍惜。然而这块石头被赵佶看上了,米芾却舍不得给他。赵佶心心念念此石,为了得到,竟搬出皇权倾轧豪夺,要求米芾在要石头还是要命两个选项上二选一。最终米夫人万般无奈,将“研山”交于赵佶,救回米芾一条性命。

千百年来,玩石同赏月、听松一样,是人们通过自然之物来投射意趣,抒发情感的方式,已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