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艺正发生|土耳其的环卫工从垃圾里捡出了一座图书馆,犯罪小说家彼得·罗宾逊去世……

 文穴阅读馆 2022-10-12 发布于浙江

编译:LIT.CAVE STUDIO

校对:Carol

审核:Ansel

「文艺正发生2022」已上架喜马拉雅,欢迎大家关注收听

1

土耳其环卫工从垃圾里捡出一座书房

在土耳其首府安卡拉,有那么一座图书馆。里面的书全是环卫工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估计这些书要么是讨厌读书的人扔掉的,要么就是出版从业人士想要处理掉的。

事情的一开始是有心的环卫工人在垃圾桶里看到不错的书,就储存了起来。后来书越来越多,他们就把书放到了一个废弃的砖窑里,就这样,一个图书馆就诞生了。

起初这里面的书只会出借给环卫工人以及他们亲朋好友。但随着图书馆的书越来越多,它也开始对外开放了。后来市政当局还为他们提供了一名图书馆馆员的工资预算拨款,并将一辆垃圾车改造成了一座移动图书馆,也方便他们接收他人捐献的图书。

而且安卡拉的环卫工人们似乎能整的活还很多,详见下面的视频:

2

《弗莱斯曼有麻烦了》于11月开播

如果你喜欢2019年出版的畅销小说《弗莱斯曼有麻烦了》,那么你可能会对Hulu在11月开播的同名电视剧感兴趣。

《弗莱斯曼有麻烦了》是一本评论两极分化的小说,有人觉得它沉闷冗长,有人则觉得它客观地描摹了现实。它在某种程度上描绘了婚姻的苦涩。故事讲述了人到中年的托比·弗莱斯曼分居后的故事,当年他医学院还没毕业就结了婚,如今一头栽进约会APP的新世界里,这让他体验到了年轻时在异性中不曾有过的成功。


就在他实现性自由的第一个夏天,前妻蕾秋却突然消失了,而且把孩子留给了他,自此杳无音讯。托比在各种事情之间寻找生活的平衡点——抚养孩子,重新与老友建立联系,在医院迎来等待已久的晋升,以及在曼哈顿众多女性中挑选最佳伴侣。但他还是想弄明白蕾秋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为此他需要重新审视他的婚姻。

3

《艾德里安·摩尔日记》出版40周年

莱斯特大学近日将举行一系列活动来庆祝《艾德里安·摩尔日记》出版40周年。

《艾德里安·摩尔日记》又译为《十三又四分之三岁》,有些版本则译为《少年阿莫的日记》。它是出生在莱斯特本地的作家苏·汤森的第一部小说,其于1982年正式出版,累计销量超2000万册,被译成30多种语言。

本次展览会聚焦汤森的生活、创作以及她留给世人的文学遗产,其手稿也会在本次展览中展出,展览将在当地时间周五举行。

展览会上副教授艾玛·帕克、作家巴里·雷以及策展人萨拉·伍德也会就汤森的文学遗产做进一步的讨论。

在当地时间周六,帕克副教授还会带着参与者一边骑行,一边向大家分享那些对汤森的生活和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地点和场所。

在帕克看来,汤森的《艾德里安·摩尔日记》是一部值得珍藏且十分暖心的青少年喜剧,不过她同样指出,汤森的这部著作凭借着对「撒切尔主义」和精明的工人阶级尖锐的讽刺,以及以女性主义视角对20世纪80年代地貌变迁的审视,理应得到更多认可和赞誉。

4

畅销书小说家彼得去世,享年72岁

彼得·罗宾逊近日逝世,享年72岁,这位出生于利兹的犯罪小说家凭借《督查班克斯》系列小说成名,该系列小说后来还被改编成由斯蒂芬·汤普金森主演的同名电视剧。

他的出版商称他在上周二身体抱恙后突然离世。同为犯罪小说家瓦尔·麦克德米德和伊恩·兰金在社交媒体上为他哀悼。

罗宾逊在利兹大学学习英国文学,之后于1974年移民加拿大。他和妻子希拉·哈拉代一起住在多伦多。他非常怀念故土,由此把《督查班克斯》系列小说设定在虚构的约克郡伊斯特维尔镇,其第一部小说于1987年出版。

他的英国出版商霍德·斯托顿表示,该系列图书已经卖出了875万册。2020年,他被加拿大犯罪作家协会授予大师奖,此前他也获得过德里克· 默多克奖(2010年)。

5

安妮·埃尔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享有盛誉的世界性奖项由瑞典文学院颁布,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640万人民币)。 

诺贝尔文学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表示,这位82岁老作家的作品“令人钦佩且拥有永恒的魅力”。

他说,她凭借着“勇气和医生般敏锐度”讲述了大体上为自传的小说故事,揭示了“社会的体验与描述羞耻、羞辱、嫉妒以及无法认清自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埃尔诺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女性,她告诉记者,该奖项赋予了她“继续与不公正作斗争”的责任。

她坦言文学不可能(对社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她仍然觉得有必要继续为“妇女和被压迫者”的权利而斗争。

法国的马克龙则向埃尔诺表示祝贺,称她的声音是“女性和被遗忘者自由的象征”。

出版她作品英文译本的菲茨卡拉尔多出版社代表——雅克·泰斯塔德则表示,她是一位“杰出而独特”的作家。

泰斯塔德说:“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女权主义作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人阶级作家——这我认为在她的作品中非常明显。”

埃尔诺的美国出版商、七故事出版社代表丹·西蒙则表示,埃尔诺“一直以来坚持为自己发声,作为一名女性,亦作为一名来自法国工人阶级的普通人,不屈不挠。”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专攻当代法国小说的鲁思·克鲁克申克博士说:“女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算是好消息。自1901年以来,已有13名目前已故和2名尚在世的法国白人男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克鲁克申克继续补充道:“她探索生活经历的记忆——既显得出奇又与平凡人的日常相关——私诊堕;无论是与俄罗斯的情人还是年轻30岁的男人的失败恋情;父母的去世;乳腺癌。”

埃尔诺于1940年出生在诺曼底,她早年“贫穷却充满野心”。

据她的个人网站所写,埃尔诺的父母经营一家卖咖啡的杂货店,当她遇到一位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的女孩时,她第一次为自己“身为工人阶级的父母和所在的生活环境感到羞耻”。

这些经历后来被纳入她的小说。她的官方传记称,她作品的主题通常与这些相关:“身体和性;亲密关系;社会的不平等;通过教育实现阶级流动的经历与体验;时间和记忆以及最为重要的——关于这些生活经历叙述”。

埃尔诺在伦敦做过互惠生也学过文学,1974年当她的第一本书出版时,她在一所法国中学教书,已婚且有了两个孩子

《清理干净》这部作品是基于她在1964年做私诊堕胎时的经历写就的小说,对此她并没有向家人公开。

在出版该作品的25年后,她在《正发生》一书中重温了那次创伤,在那本书中,她“筛取了那段时光的记忆和相关的日记条目”。而值得一提的是,《正发生》在去年被改编成了同名电影,并赢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最高奖项。

诺奖委员会的奥尔森补充道:“安妮·埃尔诺显然相信写作的解放力量。她的作品毫不妥协,语言朴素利落,简洁且犀利。”

这位作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离婚,在2000年她结束了教师生涯,全身心投入写作。

埃尔诺的另一本书《悠悠岁月》于2008年在法国获得雷诺多奖,并于2016年在意大利获得普雷米奥·斯特雷加奖,一年后,她又凭借自己在文学上的成就获得了玛格丽特·尤塞纳尔奖。

2019年,《悠悠岁月》继续入围布克国际奖,评委称其为“类型模糊的杰作”。他们表示“(在她的创作中)自传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形式,既主观又客观,既私人又代表着集体”。

《纽约客》则在2020年的报道中写道,在她的20本著作中,“她一直致力于一项任务:挖掘自己的生活”。

据悉,诺贝尔奖自1901年开始颁发,旨在表彰在文学、科学、和平和近来经济学方面的成就。去年的文学奖由坦桑尼亚小说家古尔纳斩获。

新闻来源:Literary Hub、BBC Culture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