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姓从什么时候开始简化的?如今还有哪些复姓存在?

 阿族 2022-10-12 发布于浙江

一般姓氏分为两类,一个是单姓,一个是复姓。其中单姓是比较常见的,而复姓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太常见的,但是大家对这复姓肯定是不陌生的,那么复姓从什么时候开始简化的?如今还有哪些复姓存在?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


所谓复姓,其实就是由两个字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像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欧阳、司马、上官这种就是复姓,这复姓的起源是比较多的,有的是来自官职,例如司徒、司马;有的是来自封地,例如令狐,上官;有的是来自祖先名字的,比如皇甫;甚至还有来自居住地的,例如西门等等。

而在古代,特别是在宋明之前,复姓的名人是比较多的。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这个时期的姓氏文化还没有成熟,但是复姓就已经出现了,例如端木赐,颛孙师,澹台灭明,司马耕等等,都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着。
到了秦汉时期,这姓氏文化基本上定型了,姓与氏也合在一起了,所以复姓也就更多了。在汉高祖的时候,有夏侯婴、叔孙通;汉文帝时期由申屠嘉、淳于意;汉武帝时期由司马相如,司马迁,公孙卿等等,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复姓,那就是周阳姓,这个姓氏是由赵姓所改,周阳由的父亲赵兼,封为周阳侯,于是改为周阳氏。

到了汉末三国的时候,仍然还是有很多复姓的,例如诸葛亮。到了南北朝时期,周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也开始使用汉名汉姓,而这个时候的复姓也有所增加,例如呼延、宇文、慕容、长孙、贺兰、独孤、尉迟等等这些姓氏,大部分都是出身于部落、氏族或者地方的名号。


虽然说这些姓氏有所增加,但事实上在春秋战国以后,复姓一直是在减少、简化、整合以及重组的,特别是复姓会简化为单姓。在唐代的时候,少数民族融入汉族,大量通过赐姓或者谐音等方式进行简化了。到了明朝的时候,颁布了“去胡令”以后,这复姓简化就更多了。

也是因为这样,如今复姓就非常少见了,现在留存下来的复姓大概就只有八十一个,分别是: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万俟、闻人、夏侯、子书、子桑、即墨、达奚、褚师、吴铭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羊舌、微生、公西、颛孙、壤驷、东方、子车、夹谷、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亓官、司寇、巫马、东郭、南门公良、漆雕、乐正、宰父、独孤、南宫、申屠、公孙、段干、百里、呼延、轩辕、令狐、公仪、梁丘、公户、公玉、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司空、闾丘、谷梁、拓跋、公祖、第五、公乘、贯丘。

总得来说,相比古代,现代的复姓氏少了很多的,很多复姓都简化成了单姓,例如贺兰改为贺姓,慕容改为慕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