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乔玉良 蓦然回首,面对逝去的岁月,留下了许多人生感悟。不能忘怀我曾经的少年青春,是在孝义中学度过。孝中“追求正义、报效祖国”的校训,一直激励着我风雨兼程的人生。有幸在富学多识、师资学养深厚的孝中学习和生活,让我从年少的蒙昧走向成熟的启迪。思今追往、饮水思源,感恩感念与孝中各位先贤、各位尊敬的师长的一切美好相遇。作为曾经的学子,谨以此短文献给70华诞的母校——孝义中学。绝不仅仅是炫耀。我更有理由把孝中学子的自豪感,看作是我们这一代对逝去青春的追怀和自身价值的体现。1963年我考入孝义县中。初中三年在孝义中学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以及多名优秀教师的授课,使我初中阶段各门学科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英语,刚开始是从外面聘请的周治光老师,他讲起课来有声有色,非常吸引人,所以我们班同学的英语成绩普遍不错。后来因周老师身体原因换作时任教导主任的名师郭锡林老师接着教我们英语。郭老师讲课非常认真,特别是每天晚自习都要到教室亲自辅导学生。也因此我们班学生的英语成绩更加突飞猛进!我爱孝义中学,是她为我今后的人生铺下了浑厚的文化底蕴。1966年初中毕业后,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前,按照孝义中学提前招生的惯例我就升入了本校高中,当时是孝义中学高十七班。高中开学后我们基本没上文化课,随后就自发组织大串联,我们十七班组织了一支十八人进军北京的小分队。记得队长扛着队旗、大家背着行李,浩浩荡荡一起徒步前往北京。途中发生过好多事故,据说就是我们必经的娘子关铁路隧道里就有学生遇难。记得当时我们路过的时候正遇到一列货车迎面开来,车上拉了好多货物,隧道特别窄,因为背着被子很容易被刮到,当时吓得我们紧贴洞壁,闭着眼睛一动不动,等到火车终于开出隧道,我们才睁开眼睛,长出一口气,赶紧心惊胆战地跑出隧道。 小小少年的我们,每天天不亮就出发,经过26天的长途跋涉,沿途参观了刘胡兰烈士陵园、尹灵芝红色纪念馆、白求恩塑像所在地华北烈士陵园等,千辛万苦终于到了首都北京,住到了北京市六十三中。路上四名同学因身体不适半途折回,其余十四人在天安门广场留下了一张宝贵的合影。我们有幸成为最后一批中央首长接见的红卫兵。我爱孝义中学,是她让我有幸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并为我后来酷爱的旅游开起了一扇门!从1966年到1969年,停课闹革命教学中断,高中三年转眼即逝。之后我回到农村开始当代课教师,这也是我们这些人唯一的出路。工作中我努力学习、认真备课,因此我们村的雷老师介绍我到汾阳县干河中学任初中数学代课老师。凭借初中三年打下的坚实基础,我认真严谨地教授数学课程,不敢有一丝懈怠。在一次汾阳县教学质量大检查,全县十五个联校代表来我校听课。我作为本校代表开展公开教学示范,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和认可。1971年7月从汾阳回到孝义县下栅乡恒兴堡小学任民办教师。恒兴堡是一个非常小的山村,当时因为学生少,学校四个年级的学生只能在一起同时上课,叫做复式班。同时教授四个年级的课程对当时的我是一个挑战。怀着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就要选择负责,因此,我教出的学生四年级毕业时都以优秀的成绩升入附近村的完小。也因为我的努力,让我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教学工作中,我注重加强自我修养,趁着年轻不断努力强化自己的各种知识。1973年,我被当地推荐选拔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山西农学院(现山西农业大学)录取。当时全县参加考试的有二百多人,我排在第七名。郭锡林老师参与了评卷,发现我是他亲自教过的学生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非常惊喜并骄傲地对大家说:“看看我们孝义中学的学生,初中毕业和这么多北京插队知青一起考试,竟然成绩都能如此骄人,太厉害了!”有为根植于勤奋。你不努力,时间不因为你而停留;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曾经的理想、对知识的渴望,鞭策自己奋发学习。大学期间取消考试,我们只进行了两次考试。其中一次是英语口语测试,同学们都怕出丑,我主动要求第一个测试,获得了99分的高分。另一个获得99分的是一个缅甸华侨,老师感慨我的英语基础能和华侨相当!第二次考试是化学肥料计算,两个小时的题量我仅用一个小时就圆满完成,据说很多同学都没有按时完成。大学期间取得的这些成绩无论如何也离不开中学时打下的坚实基础,感恩母校孝义中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大学的这片知识沃土上,紧紧抓住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怀着对知识的渴望,甘愿孤独、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的头脑,相信自己今日作茧自缚,明日定能化茧成蝶。1975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吕梁农校任土壤农化教师。1982年进入遥感技术应用研究领域,然后调到山西省农业区划委员会遥感所工作。1992年8月,我第一次出席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43届国际宇航联盟暨第29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COSPAR)。当我和中国国家遥感中心郑立中主任走进美国国际会议中心大厅时,迎面看到的是一面“青天白日”旗在中国国旗的位置上摇晃。我随同郑主任马上与会务组反映,对方解释此前国际空间科学大会都是台湾代表参加的。经过交涉,我们随即把“青天白日”旗卸下来,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挂上去,亲手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在会场的上空,盛年的我心情无比激动。我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受到与会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中科院院士陈述彭先生评价说:“《中国黄土区域土地利用的遥感调查与制图》利用不同时期的卫星与航空影像精确改正后进行对比分析、获取了可信的数据定量结果,不仅对山西农业区划具有实践意义,而且对全球环境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会议期间,应邀与陈述彭院士(下图右二)、徐冠华院士(下图右一、原科技部部长)、郭华东院士(下图左二)和何建邦院士(下图左一)一起合影,这是我一生难忘的时刻。 1994年7月,我获得美国宇航局(NASA)1500美元资助,出席了在德国汉堡召开的第30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会议主席Rajendra Kumar Gupta教授这样评价我的报告:“把遥感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发展中国家利用空间技术发展农业的一个很好的范例”。此次报告也受到中科院与国防科工委航天技术局领导的关注。回国后,1995年申请到国防科工委卫星应用重点技术研究十大资助项目之一《山西省高中低产农田遥感监测研究》。1996年出席了在英国伯明翰召开的第31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1998年获得1200美元资助出席了在日本召开的第33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2000年出席了在波兰华沙召开的第33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2004年获得1200欧元资助出席了法国巴黎召开的第34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2006年7月出席了中国北京召开的第35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并作了题为《遥感技术在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农业上的研究》及《应用遥感与GIS技术进行黄土高原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监测研究》的报告,总结了本人自1982年从事遥感技术应用研究领域20多年来,具有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实践意义的一些成果,报告博得了与会全体专家的热烈掌声。期间,2002年6月因工作需要人才引进调到太原理工大学从事教育工作,直到2012年退休。已培养研究生20多名,这些学生在全国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不同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代表性的有中科院遥感所、山西农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宁夏大学等科研院所,国家环保部、卫生部、海洋遥感所、山西省环保局、地震局、测绘局、引黄局等事业单位和海南移动、易智瑞、金瓯和东方通用航空摄影等行业知名公司。在长期的科研和教学生涯中,将遥感技术应用于自然资源和环境调查、资源动态监测、农作物估产、灾害监测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领域。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7项,主持与完成省内科研课题15项。获国家、省部委科技进步奖15项。有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这些成果在山西省农业发展与资源开发中广为应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SCI收录6篇,EI收录3篇。1992年获首届“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和“山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并获“山西省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二等功”奖章;1994年获“山西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奖;1995年元月获首届“山西省青年科学大会一等奖”,山西省省委书记胡富国同志亲自颁奖,8月获“山西省第二批优秀专家”,并享受省政府津贴;1997年5月获首届“山西省科技发展论坛一等奖”,时任山西省省长孙文盛同志颁奖;1997年12月在北京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温家宝总理颁发奖牌与证书;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8年成为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我爱孝义中学,是她使我由一个祖祖辈辈农民家庭出身的女儿、初中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迈向了不平凡的人生道路。谨以此文,纪念母校孝义中学七十周年校庆。值此七十周年大庆之际,衷心祝愿我的母校繁荣昌盛,桃李芬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