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事件,对现代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作用。从宏观上讲,苏联解体标志着苏美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终结;从微观上讲,苏联的衰落也给诸多国家分离势力的抬头提供了时机。在巴尔干半岛,就有这样一个国家,这个国家“亡国”900余年,历经各种强权的统治,后来趁苏联势力的衰落、国际格局的洗牌,而于90年代初实现独立与复国。 ![]() 末代国王的“诅咒”这个国家便是克罗地亚。克罗地亚人是南斯拉夫族群的一支,他们于7世纪迁徙到今天所在地区。7~10世纪,克罗地亚长期处于周边各强权的反复争夺中。公元10世纪以后,匈牙利和罗马教会将势力延伸到此地。公元1075年,兹沃尼米尔由教会加冕为国王,引发了贵族们的不满。公元1089年,愤怒的贵族们刺杀了这位“屈从于教会的国王”。国王在弥留之际高呼:“我死后,克罗地亚将在千年内屈从于外来统治”。结果他一死,克罗地亚竟真的再无独立王国的地位。 由于兹沃尼米尔没有留下继承人,匈牙利势力趁虚而入。1102年起,克罗地亚沦为匈牙利的一部分。1526年匈牙利衰落后,克罗地亚在奥斯曼帝国、哈布斯堡帝国、拿破仑帝国之间易手,期间威尼斯共和国也涉足此地。直至19世纪末期,克罗地亚全境都被奥匈帝国统治。各种强权相继入侵的历史,导致克罗地亚族聚居区支离破碎,克族人同其他民族形成间或杂居的格局,为后世的巴尔干民族矛盾埋下了隐患。 ![]() 南斯拉夫大家庭的成员1918年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克罗地亚又被协约国强行拉进南斯拉夫王国。由于南斯拉夫的统治集团,是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他们奉行“大塞尔维亚主义”,这引起了克罗地亚人的强烈不满。南斯拉夫王国时期,克罗地亚人的分离运动一直没有停息。1941年二战期间,纳粹德国鼓动支持一小撮极端的克罗地亚人,建立起乌斯塔沙政权。这个政权充当德国和意大利的傀儡,让克罗地亚陷入更深重的民族仇杀灾难。 1945年德国投降后,铁托领导南斯拉夫人民重建国家。铁托虽然是克罗地亚人,但他反对克罗地亚独立建国,更注重维护南斯拉夫大家庭。不过,铁托总结了南斯拉夫王国灭亡的教训,给予了克罗地亚较高的自治权。于是,在铁托执政时期,克罗地亚利用毗邻发达国家的区位优势,实现了经济腾飞。50~80年代,克罗地亚快速实现工业化,其冰箱、汽车、家电各种产业欣欣向荣,其人均收入直追富裕的中西欧国家。 ![]() 亲兄弟,也要明算账然而,克罗地亚人的分离思想并未完全消失,而加盟国间利益分配不均的弊端,更引起克罗地亚人的反感。原来铁托为了帮助落后地区发展,便设立了联邦团结基金会,并从富裕的加盟国抽取财富,以补贴贫穷地区。克罗地亚每年上缴大量财税,所获得的回报却少之又少,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强。1967~1971年,克罗地亚出现大规模动荡局面,后在铁托的强行干预和安抚下,方才恢复稳定。然而,固有矛盾和分离倾向,却并未完全消失。 80年代中后期,南斯拉夫由盛转衰,其国内物价飞涨、经济衰退。日渐恶化的形势,让南斯拉夫国内积攒已久的矛盾重新爆发,也再次助长了克罗地亚的分离倾向。恰好在此时,苏联控制下的东欧华约国家,也相继发生政权更迭,而苏联由于国力衰落、势力范围收缩的缘故,已无力对其东欧卫星国进行干预。苏联的衰落和东欧的变乱,给南斯拉夫的崩溃带来推助效应,变相鼓励了克罗地亚等国的独立建国。 ![]() 常言道,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要看其自身建设,而且还要考虑历史大环境的影响。在历史大环境的作用下,克罗地亚最终独立。1991年6月25日,克罗地亚脱离南斯拉夫,成为主权国家,并很快得到德国等欧共体国家的承认,随即陷入残酷的战争之中。而到这时,克罗地亚距离其亡国也已经有900年历史。 参考资料:《南斯拉夫兴亡》 |
|
来自: 梦想童年594 > 《世界帝国兴亡史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