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甄志丙对小龙女图谋不轨,真得手了吗?金庸晚年解开读者的心结

 耳东话史 2022-10-13 发布于湖南

《天龙八部》中,虚竹和梦姑在西夏驸马大选时重逢,有情人终成眷属;《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和赵敏不惧对立的立场,排除万难走到了一起;《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和任盈盈同样不畏世人的偏见,一同笑傲江湖。

(杨过剧照)

读者自然喜欢这种大团圆式的结局,金庸笔下大部分的主角也的确是都能在故事的结尾与自己的心爱之人走到一起,《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和小龙女的也不例外,杨过苦守小龙女十六年之举让人佩服,他绝望的纵身一跃后意外与小龙女重逢,他用行动诠释了何为“深情”二字,不过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似乎又不如其他主角那么完美,这事还得归咎于那可恶的甄志丙,那事对于读者耿耿于怀,可甄志丙真得手了吗?

一、甄志丙的月夜恶行

首先,无论当年甄志丙是否得手,他毋庸置疑是个人渣,身为正道门派全真教的弟子,他居然会对一个被定身的女子下毒手,着实是让全真教蒙羞,也愧对师父丘处机的教诲,他永远洗不白。

甄志丙该死,这是读者心中的共识,不过对于读者而言,咱们更关心的应该是纯洁无瑕的小龙女是否有失身于那贼道。

(甄志丙、小龙女剧照)

不妨看看原著中的描述:“她心中一荡,惊惧渐去,情欲暗生,心想原来杨过这孩子却来我。只觉他双手越来越不规矩,缓缓替自己宽衣解带,小龙女无法动弹,只得任其所为,不由得又惊喜,又害羞,但觉杨过对己亲怜密爱,只二人化身为一,不禁神魂飘荡,身心俱醉。”

这里有两个字十分关键,一个是“戏”,这说明甄志丙的行为没有读者心中想象的那般过分,一个是“盼”,也就是还没有成为事实,光从这两点来看,事情似乎还没有那么糟糕。

二、小龙女的人设

看了甄志丙所行之事后,咱们再看看另一位当事人的反应,经历了那莫名其妙的一晚之后,小龙女的性格的确是有了些许变化。

曾经的她冷若冰霜,就如同那阴森的古墓一样,让人不敢靠近,而当甄志丙对她行恶之后,她却成了一副娇滴滴的模样,对杨过撒起娇来。

(小龙女剧照)

原著道:“不料小龙女穴道遭点之时,固然全身软瘫,但杨过替她解开了,她仍软绵绵的倚在杨过身上,似乎周身骨胳尽皆融化了一般。杨过伸臂扶住她肩膀,柔声道:'姑姑,我义父做事颠三倒四,你莫跟他一般见识。’小龙女将脸蛋藏在他怀里,腻腻糊糊的道:'你自己才颠三倒四呢,不怕丑,还说人家!’杨过见她举止与平昔大异。”

这又能说明什么?其实还是那句话,“没读者想的那么糟糕”,因为小龙女自幼生长在古墓,根本不懂那些俗世之事,或许对她而言,只是觉得有了一些接触之后,两人就必须成为夫妻,就如同现实世界中“俩博士以为睡在一起就能生孩子”一样可笑,不过是与社会脱节而产生的误会。

所以小龙女的表现依旧不能说明什么。

三、金庸晚年的说法

金庸的故事分为三个版本,连载版、三联版以及新修版,新修版是十三年前才问世的,这一版本中,金庸是提到过不少感慨,比如承认自己当年将张翠山死后张三丰的表现写得不太好,他经历丧子之痛后才发现当时过写得于肤浅。

同样的,关于那个罪恶的月夜发生的事,金庸在晚年出版的新修版中也给出过自己的答案。

(金庸)

原著道:“所谓'守宫砂’是我国古代民间的传统信念,据称以'守宫’(形同壁虎之小动物,有长尾及四足)和以朱砂及其它特种药材,舂烂成泥,点于处女手臂,则殷红一点,长时不褪。该女子如嫁人成婚,或失却贞操,此'守宫砂’即隐没不现。古人以此法鉴别处女或非处女。古代官府或民间,常以此法判定刑案,或滥施私刑,少女冤枉受刑或竟丧命者为数不少。近代医学已认定此法无医药学根据,不复采用。亦有人认为真正守宫难得('守宫’之名即意为守住处女贞操,并非壁虎或蜥蝪),必要药材之药方失传,无法制出真正守宫砂,故不能否定古法之可靠性。小说中仍提此法,不过表示当小说中事件发生之时代,此法曾普遍流传。读者视之为我国南宋时代之民间迷信也,不必信以为真。即在我国古代,官府亦常传召稳婆(有经验之接生婆),鉴定女子是否处女,亦不以守宫砂为真正鉴别根据。”

这段文字出自新修版《神雕侠侣》第七回,在笔者看来,这就是金庸给出的答案,小龙女当年并未失身。

对于笔者而言,甄志丙与小龙女之时也的确是如鲠在喉,但这番解读也不全是自欺欺人。人生中有些遗憾是美的,这是笔者的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它让我看淡了不少遗憾的事情,甚至会主动去美化那些遗憾,让自己相信美好的事情,也就释然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