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湖有山,名为孤山 | 藏在杭城深处的人文秘境!

 黄之中 2022-10-13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图源豆芽部落@小熊打卡日记

“钱塘之胜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

孤山虽不高,

却是观赏西湖景色绝佳之地。

因处于西湖的里湖和外湖之间,

故名孤山。

孤山海拔38米,

是西湖群山最低的山,

也是湖中最大且唯一的天然岛屿。

孤山有风景,

你期待相遇的是哪一处风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源豆芽部落@夏小沫

图片

1904年,四位平均年龄仅30岁左右的年轻人丁仁、王禔、叶铭、吴隐相约在孤山南麓数峰阁里谈笑鸿儒,赏印品雅,正是这群意气相投的年轻人,创造了未来生长百年的西泠印社。

图片

图源小红书@小熊可可茶

西泠印社建筑多建于晚清及民国时期,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社址内有各类建筑物、造像、泉池,另有大量摩崖石刻及匾牌楹联等珍贵文物和艺术资料。被誉为国内外印人心中的“圣地”。

图片

图源小红书@小熊可可茶

2001年6月,西泠印社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古建筑代表之一,也是西湖文化景观中的文化艺术史迹代表之一。

图片

图源小红书@布丁

寻觅孤山名社,就去西泠印社,去寻访那段被岁月掩埋的世纪传奇。俯仰之间的草木碑亭,山壁上的摩崖石刻,它们见证了西泠印社的一路走来,传承着西泠印社人对印学的坚守和家国的热爱。

记得,孤山路31号,西泠印社。

图片

图源小红书@小熊可可茶

图片

孤山有名社,亦有两馆,分别是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和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两馆的存在为今日的孤山增添了许多文化的气息。

图片

图源小红书@知小音

浙江图书馆古籍部由三幢民国时期的百年老建筑组成,分别是红楼、白楼与青白山居,古朴的红瓦青砖,幽深的徒步廊道,仿佛蔓延至时光的尽头。

图片

图源小红书@知小音

白楼是可以进去参观的,遇上开放的时候,做好健康监测,登记信息即可,在这里缓步行走,时间的流逝也带上了书页的气息。

图片

图源小红书@Wt

这里是静谧的,年代感拉满的藏书架,被时光凝固的古旧书册,这里是古籍爱好者的心头好,是环境清幽的宝藏图书馆,轻轻走过此处,倾听这座百年老馆的藏书故事,是怎样的一种惊喜呢?推开窗户,吹过的秋风都好似温柔了几分。

图片

图源小红书@Wt

离开了图书馆,再去博物馆瞧一瞧,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就在孤山的这个角落等待你的脚步,孤山馆区相比其他博物馆,多了一缕风情,也许是因为靠近西湖,也许是因为地处孤山,也许是这里的风景格外醉人……

图片

图源小红书@fighting girl

走进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就好像走进了西湖边的一座园林,风景秀丽,令人心醉,在看文物之前,就已然欣赏到了好风光。

图片

图源小红书@fighting girl

孤山馆区规模不大却馆藏着不少特色的文物。整个孤山馆区包含了文澜阁、“黄宾虹书画陈列”“常书鸿油画陈列”“雷峰塔文物陈列”“漆器陈列”等多个展厅。

图片

图源豆芽部落@马且停

图片

孤山有许多人文景观,也有赏花圣地,待到冬末初春的时节,这里的梅花渐次绽放,才是盛景,但是这里的梅花,可不是“普通”的梅花,而是带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境你可明了?诗中意境就在此处。

图片

图源豆芽部落@盛

林逋大半生隐居孤山,以梅为伴,以鹤为友,自诩“梅妻鹤子”,死后获得“和靖先生”之号,他的隐士生活受到了众多文人的羡慕,也因为他的缘故,孤山成为杭城赏梅的最佳去处之一。冬日里,位于孤山北侧的林和靖墓、放鹤亭,与孤山东南角上的梅鹤轩,都是赏梅的胜地。

图片

图源豆芽部落@盛

图片

深秋的风带着一丝凉意,挑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去孤山寻小径去!藏在西湖孤山深处的“绿野仙踪”,其实最适宜探寻的季节是夏季,大片的绿意蓬勃又富有生机,但是秋日里走走,也有一番风味。

图片

图源豆芽部落@小熊打卡日记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绿云径”,走在这条幽深的小径之中,连石头也被青苔覆盖,绿意葱葱,适合漫步,阳光透过枝丫洒落一地,仿佛是最珍贵的钻石,璀璨又独特。

图片

图源豆芽部落@小熊打卡日记

寻觅这条小径就从孤山公园进入,往西泠印社的山顶方向走,不到山顶的位置,就可以找到它啦!

图片

图源豆芽部落@小熊打卡日记

///

孤山不孤,西湖寻景,

就去西湖深处,开启一场浪漫邂逅吧!

部分素材来源:杭州西湖西溪景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