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显卡战斧豪华版oc

 瓜爷耶 2022-10-13 发布于湖北

免责声明:以下图文素材来源网络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联系删除!

在9月20日晚,NVIDIA发布了基于Ada架构的新一代Geforce RTX 4090 80 16G 80 12G显卡,同时也标志着将2018年推出Turing架构时首次带来的光线追踪与DLSS功能通过2次架构迭代在如今的RTX 40系显卡中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次我也有幸拿到了七彩虹的旗舰系列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下面就是测试时间。

开箱

我也入手过不少顶级显卡,但是单就从外包装来说,这个快递的包装其实还真算得上夸张了

包装背面主要是介绍了散热器的规格、iGame Center软件的特性以及Vulcan系列标志性的“智屏”全新玩法。

顶部也主要介绍了GEFORCE RTX 4090的新特性

整体的包装其实确实比目前的显卡要大一圈。

拆开包装,显卡全部附件包括一个可拆卸的智屏以及底座、新的灯光组件、4*8pin转16ping+4pin转接头、灯光同步线、显卡支撑以及用于拆解显卡的配套螺丝刀。

这个智屏底座还是挺有意思的,全新的40系Vulcan智屏告别了固定于显示器侧面的小屏幕,变成了可拆卸的磁吸式屏幕,并配备了底座,可用于放置桌面单独展示。并且分辨率也较上代有了提升。

这个底座以触电磁吸的方式用来给智屏供电及传输画面,脱离了信号线和供电线,确实是不小的创新。

底座与显示器的磁吸非常稳固,也给喜欢桌面摆件的消费者带来了新的玩法。当然具体效果还得通电后才能见到。

显卡的设计延续了Vulcan的家族语言,以标志性的各种三角形图案造型搭配硬朗的金属外骨架带来浓浓的赛博感。正面由三个104mm的9翼扇叶风扇组成,显卡的尺寸为348.5*159.5*70.4mm,体型已经很巨大了。

背部设计整体与RTX 30系基本如出一辙,GPU芯片部位镂空。显卡背板的末端采用大开口设计,提高散热能效。

从RTX 3090Ti开始显卡的厚重程度就提升了一个档次,这次的是RTX 4090就更不例外了。

显卡的的正前方可以看到磁吸的金属触点,用以连接智屏。

上方的12pin接口处,还有一个灯光同步接口

前方的小屏幕可以替换成灯光组件,当智屏放在底座上被当作桌面摆件时,可以把额外的灯光组件接到显卡侧面。


智屏还保留本体下方的的磁吸触点,方便显卡竖装时屏幕朝向

侧面除了DP 1.4 a*3+HDMI 2.1,还有那标志性的七彩虹专属一键超频按钮。同样的,这次的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也将这个按钮升级为全金属,质感更好。

显卡整体的锖色外观搭配全金属外骨骼,一体感很非常强。

Vulcan系列经典的各种锐利三角形装饰元素搭配深沉的金属骨架确实会带来一种性能猛兽的感觉, 也一直符合七彩虹对于iGame Vulacan的定位。

本体2.5kg的重量也意味着显卡支架确实很有必要。

架构

用现在的眼光去看2018年推出的Turing架构其实不难发现,即便在当时不少人对于传统性能抱有质疑,但毫无疑问的是其融合栅格化实现实时光线追踪以及基于AI模拟的深度超采样功能的确让游戏产生了基于电影般的交互式体验,并开始引领行业发展。而在之后的2020年,NVIDIA的Ampere架构整合了更为强大的RT Cores 和 Tensor Cores,让FP32的吞吐量提升了一倍。其中图形、计算和算法都依赖于FP32,光线追踪的去噪着色器也受益于FP32的加速。而新的Ada架构所采用的TSMC定制4N工艺(5nm),配合全新的第三代RT Cores和第四代Tensor Cores,更是实现了2倍的性能功耗比飞跃。

完整的AD102 核心包含核心有12个图形处理器集群、72个纹理处理器集群以及144个流处理器、18432 KB的L1缓存(而GA102中为10752 K B),并配备了98304 KB的L2 缓存,比GA102高出16倍,所有应用程序都将受益于拥有如此大的可用快速缓存,而光线追踪(特别是路径追踪)等复杂操作将产生更大的收益。

Ada架构的第三代RT Core,最快可以提供2倍的射线-三角形交叉吞吐量,且由于目前的光线追踪越来越接近真实的渲染,原始的工作负载会越来越不连贯,可能会导致GPU的SM处理单元的使用变得效率低下。为此NVIDIA引入了着色器执行重排序,可动态组织和重新排序着色工作负载,能智能地安排各种阴影的着色工作,以便提高那些复杂材料中的RT Core着色引入效率。

DLSS被NVIDIA第一次引入时,是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的超分辨率来重新定义实时渲染——即渲染更少的像素,然后使用人工智能来构建清晰、更高分辨率的图像。与RTX 40系列一同问世的DLSS 3在保证了与前代同样良好的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性能。通过DLSS重建显示画面八分之七的像素,实际输出只需要渲染很小的一部分,其余都交给AI生成,进而让游戏的性能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

新的DLSS 3同时也整合了NVIDIA REFLEX技术,在提高游戏效能的同时减少输入延迟。

同时RTX 40系将流媒体和视频创作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Ada架构第八代专用硬件解码器(NVENC)中加入了AV1视频编码的支持。对比上一代Ampere架构中所使用的H.264编码器效率提高了40%(Ampere同样支持AV1视频解码,但是不支持视频编码),再配合NVIDIA Broadcast的AI降噪可以让游戏直播更加顺畅。

新版GPU-Z已经可以正确识别RTX 4090。得益于全新制程,NVIDIA的这颗AD102芯片上以608mm2的尺寸集成了763亿的晶体管数量,相比上代顶级显卡RTX 3090Ti的283亿晶体管数,即便在不通电之前也能预见整体能耗比会有一个质的提升。不过GPU-Z这里有一个小BUG,把RTX 4090识别成了4 nm制程。而台积电的N4并非4nm,是由NVIDIA与台积电定制的5nm技术。

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SM128CUDA16348Tensor Core512RT Core128功耗450W核心频率2520MHz/2625MHz显存容量24GB GDDR6X显存位宽384bit显存带宽1008GB/s显卡尺寸348.5*159.5*70.4mm供电相数24+4散热规格9*8mm热管TDP450W/480WW

测试环境

CPU

Intel i5-12700K

主板

MSI Z690 PRO-A

显卡1

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

显卡2

GeForce RTX 3080Ti

内存

ADATA龙耀D50 16*4 DDR4 3600

硬盘

WD SN750 2T

电源

Delta MK 1000W

系统

Windows 11 22621.666

显卡驱动

521.90/517.48

CPUIntel i5-12700K主板MSI Z690 PRO-A显卡1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显卡2GeForce RTX 3080Ti内存ADATA龙耀D50 16*4 DDR4 3600 硬盘WD SN750 2T电源Delta MK 1000W系统Windows 11 22621.666显卡驱动521.90/517.48

*注:所有测试均默认开启SAM

有看过我之前测试的小伙伴应该了解,所有的配件全都是之前的老配件,但是唯独内存是新买的。一直在用的镁光4*8GB不知道是兼容还是别的原因总是报错,介于DDR4的末期不太想换特别高端的,直接京东买了两对外观颜值都符合我审美的条子。作为测试平台唯一的新部件还是给简单亮个相吧。我这次是一步到位4*16GB,虽然用不上这么大的,而且从能效上来讲2条内存肯定是优于4条,但是我还是喜欢4条插满的样子,反正也是DDR4的末期了,该纯粹的追求一下颜值了。

内存我选的白色,虽然主板是黑的,但是白色它确实好看啊。

除了RGB,还有1.95mm的单面铝合金散热片,这都是吸引我的地方

整体上机效果非常符合我的预期。没装同步软件所以乱闪,这时候就需要七彩虹的iGameCenter来调试同步了,话说新版的iGameCenter挺强大的,这个软件的体验放在后面。

传统性能&光追性能测试

测试主要分3个阶段,游戏的传统性能与光追性能测试、DLSS 3的专项测试以及渲染、剪辑等生产力工具测试。

在所有测试之前,按照惯例肯定是先跑一个3DMARK。作为以DX12@2K为基准的Time Spy,其RTX 4090的跑分为34265,在目前已发售的显卡中那必然是最顶尖的存在了。

Time Spy Extreme的跑分为19057,再超超频过2万应该是轻轻松松。值得注意的是,显卡频率的曲线非常稳,足以见到TSMC N4工艺的强悍。

以DX11@4K为基准的Fire Strike Ultra的跑分为24314,同样是显卡中顶尖的存在,不过目前显卡很多新功能都是基于DX12,所以NVIDIA未来优化的重心也必然在DX12。

光追测试Port Royal的跑分为24910,提升幅度同样巨大,毕竟第一个踏入显卡光追领域的也是NVIDIA自己。

请不要吐槽我的RTX 3080Ti,我也想用RTX 3090Ti来对比,目前我个人的确负担不起额外购买一个3090级别的显卡进行测试了,就暂且用RTX 3080Ti来对比一下吧。整体跑分差不多是翻倍的效果,但是也符合我的预期。毕竟最新的工艺制程搭配顶级显卡公司的技术,这个升级跨度应该比20系到30系更大。

然后测试一下游戏,这里测试的项目为4K分辨率下的光追测试以及传统性能测试,均为不开启DLSS,除特殊说明外均为极限特效。首先就是作为2019年的IGN年度游戏《控制》,同时也是最早一批支持NVIDIA光追的游戏。完全关闭光线追踪以及DLSS下,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大概超过RTX 3080Ti 40%左右的帧数

在开启光追后,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的帧率与RTX 3080Ti差距还是在45%左右。作为三年前的游戏,在纯粹的光追性能上依然能称得上硬件杀手。

《巫师3狂猎》到底有多好玩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只是作为一款2015年的游戏我是没想到我还能在目前顶级显卡的测试中用到它。因为NVIDIA在发布会上表示会有35款游戏首发加入DLSS 3功能,其中就有这款当年的年度大作,所以也就顺势拿来测一测性能。在测试中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的帧率大概超过超过RTX 3080TI 35%左右。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画面即便放到7年后的今天也足够精细了。

接下来测试一下同样是首批支持光线追踪的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在开启光追的情况下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 也是40%左右的提升

在关闭光追的情况下,同样也是40%的帧率提升,但是仔细看一下基准测试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的GPU占用率,平均只有67%,我经过反复测试发现确实占用率无法保持高占用率,一般都是60%~80%左右,我不太确定是否为测试版驱动的问题,因为12700K全程占用率也很低,内存也是一样,猜测瓶颈不应该是它们,当然也不好说。不过作为测试版驱动,有点小BUG也是正常,只是没喂饱目前的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 是一定的了。

《地铁:离去》增强版相比2019的首发版加入了所有光源的全局光照、光线追踪自发光光源、光照无限反弹、光线追踪反射等,DF社表示如果说2019年版的《地铁:离去》是对未来光线追踪游戏的惊鸿一瞥,那么增强版则是未来已来。在自带的benchmark下采用极限画质,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的帧率提升大概为50%左右。

网易的《永劫无间》也是近些年少有的纯国产现象级游戏了,在2021年还创造了国产买断制游戏的销量记录,且就在最近还开放了我最喜欢的PVE模式(当然我还没上去玩过)。虽然主打的“武侠吃鸡”别有一番风味,但是从发布开始在游戏设置中那句“即将加入DX12”一直到现在都没改变过…好在还是支持NVIDIA的DLSS,但是众所周知光线追踪乃至RTX 40系的DLSS 3都需要DX12的支持,所以还是希望官方能尽快加入DX12的大圈子吧。在4K极限画质中,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对比RTX 3080TI同样是40%左右的差距。

又到了育碧时间了,在《刺客信条:英灵殿》自带的benchmark中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同样是有40%的帧率提升。但是通过图表可以看到,其实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在测试中有好多次的瞬间低帧,猜测还是因为测试版驱动的问题,只能等推送正式版驱动了。

同样是育碧的《孤岛惊魂6》其实就有点意思了,在自带的benchmark中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的帧率提升只有10%左右。但是还是那个老问题,测试中显卡占用率上不去,这个还是跟驱动以及游戏优化有关。说句题外的,本来还想测试一下育碧宣布停更的《看门狗军团》,但是无论是RTX 3080TI还是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在进入游戏过程中都是报错,重下了游戏也不管用,只能暗暗感叹育碧是真的拉跨。

微软的当家花旦《极限竞速:地平线5》差不多从3代开始就一路高升,之后的每一代都是口碑爆棚。在自带的benchmark中,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的GPU帧率提升还是在40%左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GPU限制比率上面,对比RTX 3080TI的98.3,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仅有15.5,也就是说整体帧数大部分都受制于CPU渲染能力制约,只有15.5%的过程是受显卡制约。唔,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之前测试中跑不满的情况都是CPU拖了后腿了?

作为超越CDRP成为波兰新王的Techland发售的一款大作,由于编剧性骚扰事件Techland终止与阿瓦隆合作后,还是给游戏整体蒙上了一层阴影。在测试中开启光线追踪并关闭DLSS,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的性能提升大概是55%左右。

又到了我最喜爱的游戏时间,FS社的《艾尔登法环》自发售后便好评不断,不出意外今年的年度游戏评审也是它与还未发售的《战神:诸神黄昏》强力对决的舞台了。游戏内容就不用多说了,还没玩的记得一定要玩一下。老头环这个游戏的画面倒是谈不上多么多么棒,但是在野外时尤其是远景对于显卡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在游戏中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大概有35%左右的FPS提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AFTERBURNER中可以看到,RTX 3080TI已经是370W全力在跑了 ,而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的功耗也才刚刚300W而已,能效比确实惊人。

作为暴雪天胡开局却变成X都不玩的典范,《守望先锋》再一次彰显了暴雪游戏引以为傲的开发能力以及弱到爆的运营能力,但是同时它也依然是我为数不多每天还能上线玩耍的竞技游戏,没有之一。而《守望先锋2》PVE模式的缺失以及地图、英雄的羸弱数量改名叫《守望先1.1》还凑合。言归正传,在游戏中,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的帧率大概有55%左右的提升,游戏本身的优化还是不错的,后面测试显卡超频的时候我我还把渲染率拉到200%,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依然可以轻松带起来175Hz刷新的超宽4K画面。

最后测试一下经典的老牌网游《魔兽世界》。同样是暴雪最出名的游戏,但是无容置疑的是《魔兽世界》是一个CPU游戏,对于游戏的帧率CPU比为显卡更重要的,但是不代表它就不吃显卡。自从《魔兽世界》加入光追之后它对硬件配置的要求直线上升,可惜的是光追也仅仅针对阴影,还是略微有点失望吧。在游戏中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大概有40%左右的提升,不过可以通过AFTERBURNER看到,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的显卡占用不到90%,还是因为CPU瓶颈了。

长求总可以看这里。简单说一下,首先还是请不要吐槽对比的RTX 3080Ti,因为仅仅作为一名电子爱好者而非专业的媒体评测公司,这个显卡的售价对于个人来说不便宜,目前我确实没有额外的钱来单独购买这种级别的显卡进行测试。而且RTX 3080Ti和RTX 3090Ti虽然隔着一个RTX 3090,但是差距其实也已经非常小了,网上评测根据游戏不同大概是3%~10%左右。其次,在测试的过程中还是能发现一些问题,就是即便是在4K分辨率下的3A大作,想要喂饱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以目前的我的i7-12700K来讲还是不够的。是的,所谓4K游戏CPU众生平等的定律在RTX 4090上要被打破了。

DLSS 3

DLSS 3作为RTX 40系独有产物,NVIDIA已经在发布会上宣布显卡上市后会有35款游戏首发加入DLSS 3阵营:包括老牌3A大作《巫师3狂猎》、目前再次大火的《赛博朋克2077》、马上发售的新游《瘟疫传说:安魂曲》等,并且陆续将会有更多游戏支持 DLSS 3 。

这里说一下由于不少游戏自带的基准测试是无法正确显示DLSS 3帧生成后的性能提升,所以接下来游戏均使用FrameView 1.4的指标进行测试。

最新版的3DMARK已经支持NVIDIA DLSS测试。在测试中可以看到开启/关闭DLSS时画面品质几乎相同,经过了3次迭代的DLSS深度超采样对比当年的1代画质真的只能用飞跃形容。

在开启DLSS 3的超分辨率+帧生成后,其整体能效提升了接近70%,并且画面质量的损失肉眼几乎不可见。

之后测试一下今年因为扳机社的《赛博朋克:边缘行者》而再次火爆的《赛博朋克2077》。要说这个游戏我真是又爱又恨,当年让我原价买到了RTX 3080,而首发的各种BUG和优化也让我头疼不已。然而即便现在已经更新到1.6版本,但是这个游戏还是没有更新二周目等,着实让人失望。不过关于游戏中各种霓虹色彩和镜面反光等特效其实完全称得上新一代的显卡杀手。不同画面设置的画质如下,开启DLSS 超分辨率+帧生成后帧数暴涨但是画质却几乎没有什么损失

*注:以下游戏测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4K@极限特效。

开启光追后《赛博朋克2077》的帧率会下降约40%,而开启DLSS 3也就是超分辨率+帧生成后,在没有几乎没有损失画面的情况下性能直接提升了300%+。不过这里说一下,目前我所使用的客户端为测试版,后续CDRP会将DLSS 3选项更新到游戏本体。

然后测试一下由网易出品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武侠RPG网游《逆水寒》。测试跑的这个benchmark属于网易打算在10月13日更新的“拂云亭”场景,当然这个场景的光照真的特别吃配置,我的RTX 3080Ti在测试时会彻底变成幻灯片。所以就只跑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了。同样在开启DLSS 3后的画质与未开启做对比从肉眼的角度来看是真没发现什么区别

看来真正的显卡杀手来了,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在不开启DLSS下,跑拂云亭场景的光追特效只有14帧!而开启了DLSS超分辨率+帧生成后帧率提升了500%+,这能效着实有点惊人。

相信有不少人玩了姐弟俩的黑暗之旅《瘟疫传说:无罪》,不管你喜不喜欢这款游戏,都得承认它确实是讲了一个好故事。我这次测试的游戏是还未发售的《瘟疫传说:安魂曲》,于本月18日发售并首发支持DLSS 3。可以看到这个游戏的画质基本上无可挑剔,不知道这一作姐弟俩又会发生怎样的冒险故事。从画面上还是可以看出开启关闭DLSS 3对于画质几乎是没有影响的,现在的DLSS真的不同往日了。

本作的画面确实足够美轮美奂,当开启DLSS 3后能效大概可以提升60%,而且几乎没有损失任何画质。

最后测试一个有趣的游戏,它叫《Unreal Engine 5 Lyra》,是虚幻5引擎的初学者游戏模板。整体画面有点像《传送门》,支持无缝切换各种DLSS设置。画质方面我依然是看不出什么差别

当开启DLSS超分辨率时,Lyra的帧率会有接近100%的提升。而开启DLSS帧生成后,能效会再次提升25%。

生产力测试

下面我们来简单测试一下渲染方面的性能提升。基于CUDA图形渲染跑分,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大概是RTX 3080Ti的两倍多。

光追性能测试RTX中,跑分差距也为两倍多。在渲染方面的性能提升跟游戏性能提升一样巨大。

上面有提到过Ada架构所使用的第八代硬件解码器(NVENC)对于流媒体以及内容创作者的影响。其中RTX 40系自带的双编码器和更强的AI工具性能可以显著提升视频编辑的输出速度。例如在OBS中可以将编码器改为NVIDIA NVENC H.264或者NVIDIA NVENC AV1,然后将视频分辨率改为4K并将FPS改成120。接下来就可以轻松的以4K@120HZ录制你的游戏实况,且很少影响显卡的性能。

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还可以使用NVIDIA ICAT来加载多个视频进行分析对比、剪切以及创建循环、缩放对焦区域以及调整视频播放速度等操作,下方就是我录制的基于4K@120HZ的P3与P6质量对比。并且ICAT还支持快速比较DLSS 3画面与其他图像技术进行放大比较等

功耗&噪音测试

甜甜圈烤机大概跑了不到5分钟左右,温度曲线已趋于平稳。在烤机过程中GPU温度在60℃上下,热点68℃,功耗最高510W。先不要惊呼,首先必须要说的是,目前我的室内温度为20℃,所以如果是夏天进行烤机测试的话温度肯定会多一些(考虑到空调房26℃,估计最多再加10℃差不多)。真正让我惊讶的是烤机时GPU的核心频率一直保持2760HMz一点没有波动,作为测过好几个RTX 30系以及少量Radeon 6000系的我来说真的是不可思议,暂且不说甜甜圈疯狂降频的三星10nm工艺的RTX 30系,即便同为台积电出品的Radeon 6000系在烤机过程中都会存在少量波动,尤其接近功耗墙时。而这个基于台积电N4工艺的AD102核心在500W+的输出下频率依然纹丝不动,当然这也免不了作为厂家的七彩虹的功劳,因为基板的电路分布走线以及元器件的选用真的不是靠简单堆料而成的,只有实际的效果才能说明一切。

在烤机过程中最热处还是核心的背面,在54℃左右。

侧面的温度最高处为电源线接口,大概有47℃左右。所以一个靠谱的电源线真的很重要!

烤机过程中的声噪表现还可以吧,51分贝其实还好了,毕竟平时游戏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功耗,离近肯定还是能很明显的听到声音的。

软件测试

七彩虹专属的控制软件iGameCenter又升级了,各种监控数据也都应有尽有

灯光的控制软件的内容更丰富了,界面也更友好了。

设置好的内存灯效终于可以同步了,不再是瞎吉儿乱闪了。

超频调节可能不如目前常用的AFTERBURNER详细,但是基础功能该有的都有。

标志性的小屏幕设置还是一如既往,虽然跟前代一样玩家可以自定义上传静态/动态图来展现自己的个性,但是新版iGameCenter自带的各种动画监控等资源非常多,而且质量还很高。

这个智屏的分辨率由上代的480*128PX升级为800*216PX,清晰度直接翻倍。相比较小屏幕立在显卡侧面堵风,我还是更喜欢把屏幕放在桌面上展示。

超频测试

其实我一直都是反对显卡超频的,主要还是现在的显卡出厂即灰烬,超不了多少反而还影响稳定性。而这次的台积电的工艺升级也着实让我有了兴趣,不过就不测试的特别详细了,以我晚上与朋友高强度的《守望先锋2》开黑为例,4K超宽分辨率+175Hz+极限特效+200%渲染度,差不多从下午打到了晚上,期间进行过小调试,核心稳3080MHz左右还是没有问题的。这里建议不超或者小超显存,因为目前显存的频率已经很高了,且不说有花屏的危险,对于游戏来讲差不多到边际效应了。但是核心频率对于性能的提升是实打实的,原本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的一键超频就可以将核心频率拉到2700+HMz,而我在游戏时又足足超了300HMz,并且经过调试后稳如老狗,让我非常满意。

后记

差不多测试到这里就结束了,TSMC和NVIDIA的碰撞的确没让我失望,在功耗几乎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性能的大突破,并带来了许多全新的功能,无论是主打游戏的玩家还是搞生产力的内容创作者都能受益颇丰。不过在这里我要给想入手RTX 4090的小伙伴提一些建议:

1、  如果你想升级显卡的时候顺便升级电源,尽量购买ATX 3.0的电源,虽然大部分显卡都会带转接线,但是这种又硬又大的小爪子在你的显卡侧面确实不太美观,而且转接线依然是没有直连稳的。

2、  我虽然没有电源焦虑,但是如果你手里本身有现成的非ATX 3.0的850W电源,在购买厂商顶级非公的旗舰卡时还要注意:显卡如果自带4*8PIN而不是3*8pin转12+4pin转接头,而一般的850W电源只有3个独立的PCIE槽,可能你会想到用一根PCIE线的两端分别接入转接头,进而实现4*8pin的转接——不要这么做,因为这样很可能会让你开机的时候卡VGA灯无法进入系统,且即便侥幸进入系统还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所以在购买电源与显卡时请想考虑清楚。

3、  上面有说过,不过我还是提示一下:玩超频的时候不要把显存超的太高,性能提升不大反而有花屏的危险。愿意超频多尝试一下核心频率,还能体验3GHz打游戏快感。

4、  最后,以前的CPU在4K分辨率下众生平等的定律在RTX 4090面前已经被打破了。以4K分辨率的顶级特效下,不少游戏在我的i7-12700K下还是出现了瓶颈。想更好的体验RTX 4090带来的惊喜的话,请更换更好的CPU(比如刚刚才发售的ZEN4或者马上要发布的13代)以及所匹配的内存,以前的小马拉大车在RTX 4090上已经不复存在,除非你想让你的RTX 4090仅仅发挥出一个RTX 3090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