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租赁准则,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难是因为陌生,因为不熟悉; 简单是因为很多逻辑和以前学过的固定资产类似,所谓“使用权资产”可以认为是“类固定资产”,用以前固定资产的知识就可以掌握得七七八八了。 购买多个固定资产,要分别确认;租赁多项资产,也要分别确认; 分期购买固定资产,要用现值计量;分期支付租金,也要用现值计量; 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使用权资产也要计提折旧。 为什么两个像是双胞胎兄弟一样,如此类似呢? 因为本质上就区别不大。 资产一直是那个资产,产生经济效益的方式也都一样,只是购买方式不同。 一个财大气粗,直接买断了; 一个囊中羞涩,只能买几年的使用权。 喏,今天要说的减值,也是和固定资产处理大差不差。 根据减值迹象,判断可收回金额和账面价值孰高,使用权资产的减值处理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使用权资产减值准备 而且减值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有老铁问了,为什么使用权资产的减值不能转回? 为了防止操纵利润。 你们想想看,如果减值可以随意计提和转回,那利润这个KPI就再也限制不了高管了。 只需要十四字箴言,就可以将利润玩弄于股掌之间: 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 当遇上了风口,利润起飞时,偷摸摸计提一把减值,让利润不那么膨胀,为以后可能的黑天鹅事件做好利润储备; 当风口落下,行业收紧时,把以前计提的减值再冲回,原本干瘪的利润立马变得肥头大耳。 不管行业潮起潮落,风云变幻,利润永远岿然不动,一直稳中向好。 不知道的还以为高管的管理水平有多么卓著,可以逆风飞翔呢。 制定准则的大佬能允许你这么玩吗? 当然不可能。 所以直接规定,减值不能转回。 但这个真的就毫无漏洞吗?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一个非常隐蔽的方式: 假如使用权资产今年账面价值1000万,本来不该计提减值,但是因为公司今年亏损,管理层大笔一挥,也将其计提了200万的减值,那这项使用权资产的账面价值就变成了800万; 然后这项资产如果在第二年顺利转租了,且转租价格还不错,假设转租未来获取现金流的现值是900万。 嘿嘿,你猜这个100万的差额,是计入哪里了? |
|
来自: 徐甘木finance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