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陈晓军 时间:2022年10月1日 早 今天是因疫情封校管理的第8天,学校没有教学任务。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我能与这些孩子们感同身受,他们一定特别想趁着这个用醇厚、温暖、明亮、细腻浸染出的万千诗意的秋天,出去走走看看,兜兜浪浪。我也知道他们当中很多是新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少是第一次来到宁夏,来到银川,除了校园里的草木、湖水、曲径,实训室的仪器、设备、试剂,图书馆的名著、传记、典籍,他们也一定特别想去贺兰山聆听松海波涛,想去腾格里沙漠感受落日晚风,想去怀远市场逛个夜市、撸个烤串…… 今天更是国庆节。初阳之下,是鲜明的五星红旗;红旗之下,是朝气蓬勃的孩子们。他们或晨读、或晨跑,目光坚定,身姿挺拔,我忍不住用镜头定格这青春风采,这人文风景。每每这时候,我的心里总把自己当做农民,孩子们的成长,就像是麦田里的麦子,从播种到分蘖,从拔节到扬花,从灌浆到收获,每一棵普通的麦苗都牵动人心,我渴望每一粒穗子都饱满硬实。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世上唯有“变化”才是永恒的。是的,变化的不确定性,也许就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确定。正如这突如其来的疫情,或许打乱了计划中的美好,但希望,也相信我身边的这些孩子们能再次认识真正的英雄和英雄主义,感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绝,明了“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的赤诚,知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执着,读懂“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纯粹,从而给予他们生生不息的深沉力量,带给他们润物无声、长远深刻的繁华成长。 无论是炊烟袅袅、小小村落,还是崇山沃野、大江大河,或是隔离方舱、逆行坚守,亦是落叶校园、窗明教室,我和我的“麦苗们”都会挺直脊梁,不信东风唤不回,因为我们成长站立的地方,是温暖强大的国。 祝祖国生日快乐! 2022年10月8日 晚 今日寒露,秋意渐浓,是封校管理的第15天。 孩子们国庆期间过得丰富多彩,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有社团的活动充盈,教室读书,球场挥汗,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无时无刻奋斗向上,看到他们,那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反复在我脑中萦绕,我真羡慕他们。 二十岁左右的年纪,思想活跃,富有朝气。走进他们的宿舍,与他们共进晚餐,同他们参加劳动,和他们一起在教室听课,他们问我人生道理,我分享人生经验;他们教我如何“玩转”先进的实训设备,我认真聆听并照猫画虎跟他们操作,奈何专业受限,很多时候被看了“笑话”,大部分掌握得非常不到位。 我看到他们在课堂与实践中体会到了明知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在疫情防控志愿活动中明白了“水不扬波,但万载不息;崇山阻隔,却百折不回” 的中华风骨。我看到他们重新认识了自由和约束,戴口罩、隔位坐、勤消杀,他们的言行让我有理由相信,他们一定懂得了穆勒的《论自由》:自由是每个人在不伤害他人的幸福,以及不妨害他人争取幸福的努力的前提下,用自己的方式追求本身幸福。他们学会了深入思考和甄别,疫情面前,信息庞杂,碎片化的内容时刻推送,但他们有独立的分析判断,不会将脑子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而是在纷繁世象中选择正确的行动方式,做有理性行为的个体。 作为一名教育者,最令我欣慰激动的,不仅仅是学校高楼大厦的平地而起、校园树木植被的鳞次栉比,更是价值观念的升华、治理理念的进步、道德标尺的抬高、内心法则的沉淀。 与他们在一起,彼此成长成就,彼此拉长幸福,我享受这个过程,传授知识、成风化人,太美好。每次的开学第一课上,我都会与老生重温、与新生许下青春之约:要牢记向上的初心与志向、要相信奋斗的价值和意义、要坚持求知的欲望和行动、要接受苦难的淬炼和考验、要保持热爱的滚烫和坚定。事实已经证明,这些孩子们正在成为最守信的履约者、最可爱的追梦人。 夜深了,近处远处的学生宿舍已经熄灯,愿这轮明月代我寄温柔:孩子们在学校,一切安好,请放心。(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摘编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