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山好汉之乡 | 山东菏泽郓城到成武,三塔一文庙,在昌邑国的故土上

 北京的骑士 2022-10-13 发布于北京
在黄河下游的山东省菏泽市,雍容华贵的牡丹似乎是这座古城的名片,我说是古城,你可能会产生疑问,菏泽古称“曹州”,黄河流经的区域,哪一个没有历史遗迹?唐代诗人刘禹锡曾来过这座古城并留下诗句:“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藻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曹城”。我访古的脚步踏进菏泽时,并不是牡丹花开的季节,彼时北国一片萧瑟,当朝霞初染,金色的霞光辉映在鲁西南的平原大地之上,展露出宛若棋盘的街巷,也展露出市井百姓生活与史迹融为一体的,无限质朴的姿态和相互辉映的面容。

菏泽市下辖县郓城是《水浒英雄的故乡,素有“梁山一百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一座古塔建于五代,形制是平面等边五级八角四门楼阁式砖塔,古塔名为“观音寺塔”,当地也叫其“荒塔”。“荒塔燕子”郓城十景之一而黄河水曾经几度泛滥,也使得古塔几度被毁,据《郓城县志》记载,明正统十三年,河决荥阳,七月郓城沦陷,塔身被淤没二层由此可知,观音寺塔原高七级。似是护佑着一方百姓的平安,近千年来,战火洗礼风雨冲刷地震威胁,洪水袭击古塔顽强不渝地坚守在这土地上关于古塔的营建,当地和各种媒体都有传说纵观晚唐以后的古塔,应是有塔必有寺,郓城古观音寺已毁,但菏泽下辖郓城县观音寺塔与巨野县永丰塔,建造年代相近、塔身由层层砖斗拱环砌成拱顶,层层内收错落有致的相似特点猜测营建古塔的工匠兴许是同一批人,或者有师承关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五图:郓城观音寺塔(国八)

当我登上巨野县永丰塔的塔顶,看时光蹉跎里,巨野老城的云卷云舒,读升腾的雾霭变幻着岁月,读不尽风雨洗涤过的世事浮沉与枯荣。悠悠岁月为巨野古老的土地留下星罗密布的史迹文化,前几年我曾写过海昏侯废墓与明鲁王野地宫均在巨野,而这一篇,记录两个结合郓城观音寺塔,寻访起来路线便捷的永丰塔和巨野文庙这两处史迹均在巨野县城,站在古朴洁净的巨野街头,看民居里百姓的和乐融融初冬的风迎面吹来,那极具北方情致的质朴如青烟般拂过这充斥着吆喝声街巷纤陌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三图:永丰塔(国七)

一块“三绝碑”立于永丰塔前,古碑刻于五代后周显德二年三绝是指书法、刻工、内容上的精湛,古碑全名叫“大周任使君屏盗碑”,碑文记载的内容,是大周(后周)显德二年,当时的后周皇帝周世宗应百姓请命,为表彰济州(今巨野)刺史任汉权“其治有声望,群盗屏迹,惩盗化民”而立,碑体由整块优质的青石打磨而成,碑身下宽上窄呈梯形,此碑不仅为辅证正史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而且对于后世了解当时巨野的地理环境、地貌变迁提供了依据,碑文笔迹隽秀飘逸挥洒自如极具艺术感,五代国祚短暂,此碑是难得的史实文物。

图片

图片

图片

永丰塔建于宋代,形制和郓城观音寺塔相似,平面等边八角四门楼阁式砖塔,青砖砌成的叠涩远远望去严丝合缝,有种规整的对称美。那叠涩挑檐既美观而醒目整座古塔敦厚古拙,似在寓意九九回环人生往复这座塔是可以登塔的,塔心繁杂中透着玲珑光线从东、南、西、北四面券门照射进来,明暗有别塔体由下上逐层内敛,收分得当塔顶为圆柱形亭式建筑,砖木结构,青瓦覆盖,亭角飞扬,塔刹为宝葫芦状登至塔顶远望俯瞰,巨野文庙全景尽收眼底,纵横的街巷民居里,幢幢老屋质朴的弥散着烟火气,岁月漫漫,生活的痕迹积淀在平淡无的日子里,生活的馨香却蔓延在古城的每一寸土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巨野文庙无疑也是儒家思想纪念孔子的产物,大成殿建于明代,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肃穆静谧自带一种特殊的气质,充满了时间的味道。殿前环绕的24根龙柱格外引人注目,前廊根和后廊两端根刻有双龙戏珠,其他的石柱刻有缠枝花卉。我围着大殿环绕一周,殿外红墙绿瓦、飞檐彩拱,殿内幽暗庄严,一道门隔开古今,将现代社会的喧嚣屏蔽门外,将学识留于门内一下子感觉融入在历史之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七图:巨野文庙大成殿(国七)

巨野文庙也是巨野县博物馆所在地,院内堆放着一些古碑,比较惹眼的,是不知从何地迁来的汉墓,复原在了院子角落。雕刻寥寥,看似是一座百姓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时间之石纵然苍老,却蕴含着历史文化的肌理,固守着一方史迹。一座卧化塔体积不大,却是鲁西南地区现存最的地面建筑卧化塔建于唐代,原为七级方形楼阁式石塔,塔身通体由一块块青石层层干垒而成,现只剩五层,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上有石雕的斗拱,工艺朴拙。

图片

图片

上二图:卧化塔(国八)

晚霞染红在昌邑故城的残墙上,昌邑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秦二世二年的楚汉之战、汉景帝三年的七国之乱等历史事件都曾发生在这里。从郓城到巨野再到成武的访古一日,古曹州史迹如同个个尊者,从残留的容颜,可以窥见它曾经的美丽如一位智者,沉默不语,却见识过千余年的历史风云变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四图:昌邑故城址(国七)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