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脑萎缩的危害与症状

 手抖怎么治 2022-10-13 发布于北京

脊髓小脑萎缩症不只是遗传性脊髓小脑萎缩症(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是一种小脑退化的疾病,因为小脑主要是控制肌肉神经、反射反应,还有平衡感,所以一旦发病,不只是刚开始的走路摇摇摆摆、容易跌倒,到后期会逐渐无法行走、卧床,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最后在「活跃的精神困在僵硬的身躯」的情况下死亡。

为什么非遗传性的小脑萎缩症需要被了解?

当小脑萎缩症被认为是遗传疾病时,至少可以做产前的遗传检测,让悲剧不要一直延续,因为小脑萎缩症是父母双方必须要有一个发病、才会遗传给子女,只要子女确认不会发病,就可以安心。但现在发现有检测不出的小脑萎缩症型、或是明明没有家族史,却也发病的患者,表示小脑萎缩也可能因为外力、环境、肿瘤、中毒、自体免疫疾病或是不明原因而发生。再加上小脑萎缩症大部分是在20~40岁左右发病,正是中壮年的时期,如果无法事先预防,等于是让一个家庭不但面临失去经济的压力,还进入承担照护压力的循环。

现在小脑萎缩症还是处在没办法完全治愈的状态,只能靠复健跟一些减缓病程的药物,所以在初期出现症状的时候就要积极地干预,这样不仅可以控制病情发展速度,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减轻家庭负担,如果说一旦生活工作成为困难,那么对于家庭来说,是非常大的负担。「这并不是只有几个家族的问题,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

小脑萎缩症(Spinocerebellar Ataxia)与某些类型的肌肉萎缩症,如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及运动神经细胞疾病(Motor Neuron Disease)等,或会因肌肉功能转弱而导致构音障碍,影响说话清晰度,一般有以下症状:

1,咬字含糊不清,严重者甚至未能说话

2,音调单一

3,说话速度偏慢,或难以控制稳定的语速

4,说话音量变弱

一般有助提升说话清晰度及沟通性能的技巧

1,多用简化语句,让自己更容易稳定地控制语速及音量

2,说话时坐直,发声前先充足吸气,呼气与发声同步进行,以帮助提升音量

3,若咬字含胡,说话宜逐个字慢慢夸张口型说出

4,着意强调说话的音调变化,如:问问题时,句尾可提高音调

5,如情况许可,可以文字或简单动作来辅助表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