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苏小妹出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和尚的下联让她气愤

 焰里寒莲 2022-10-13 发布于安徽
文章图片1

苏洵、苏轼、苏辙“三苏”之名不但响彻宋朝文坛,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

然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苏洵的妻子程氏,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词人。

由此可想而知,苏家的文化氛围是如何的浓郁而深厚。

在这样的环境中,苏轼、苏辙二兄弟快乐地成长起来。

文章图片2

同样的,苏家还有一个苏小妹,天资聪颖、博学多智,有才女之称,其言其行后世多有记载。

据说有一次,她碰到苏轼的友人佛印和尚,就想出言刁难一下他。

于是,苏小妹出了个上联“面对面吃面”,未曾想这个和尚确有真才实学,很快就对出下联,并且其内容还让苏小妹羞涩不已。

文章图片3

才女与和尚的联句大PK

大才子苏轼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的“玩主”,因而一有时间就会登山访友。

当时有一个特别有名的和尚名叫佛印,从小就是神童,不但诗词歌赋无所不精,而且根本不戒酒肉,几乎是荦腥不忌,说他是一个酒肉和尚也毫不为过。

但是因为他佛法精深,因而在宋朝佛学界也是一个扛把子的人物。

文章图片4

两人都是闻名已久,后来碰到一起后,就经常诗歌唱返,打打哑谜,对对对联,玩得不亦乐乎。

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从小博学多才,更是联词作对的好手。

并且苏家家学渊源,对于所谓的男女之防不甚理会,因而苏小妹能够时常与苏轼和佛印他们在一起愉快地“玩耍”。

当然多数时候,他们是诗词唱和,而联词对句更是他们互相争锋的乐事。

文章图片5

有一天,苏轼、佛印又出去游玩,苏小妹在家里待得无聊,于是就跟着出来玩。

他们一直玩得非常尽兴,但是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不久,大家就都感觉腹中饥饿,于是就找地吃饭。

这时候,众人发现了一家小面馆,于是就决定进去吃一碗面。

文章图片6

等到伙计将面端上来时,苏小妹看到苏轼和佛印相对坐在桌前,每人面前摆着一碗油汪汪的面条。

她忽然灵机一动,就笑吟吟地对佛印说,我现在有一个上联“面对面吃面”,请大师指教。

佛印已经是饿得饥肠辘辘,就差前心贴后心了,这时候就想赶紧填饱肚子。

可是小才女出了上联,他也不能丢了出家人的脸面。

文章图片7

而且这个上联虽然通俗易懂,却因为三个“面”字意思不同,增添了对联的难度。

饥饿难奈的佛印干咽了一口口水,摸了摸自己的心口,又瞄了一眼苏小妹那出众的身材,随后给出了下联:“心连心贴心”。

苏小妹细一思索,不禁红晕上脸。

文章图片8

她狠狠瞪了一眼佛印尚竖在胸前揖手的手掌,拿起筷子就吃了起来。

看到苏小妹吃了个闷亏,苏轼在旁边不禁偷偷一笑。

吃完饭后,苏轼等人游兴不减,继续游玩。

文章图片9

当他们经过一片枝繁叶茂的竹林时,佛印发现有几株鲜艳的芍药在翠叶间隐现,于是他笑呵呵地说道:碧纱帐内坐佳人,烟笼芍药。

苏轼等人一直是沿着江边游玩,因为天气炎热,跟随佛印的小和尚正好蹲在江边,用手掬水洗脸解热。

那个圆溜溜地小光头,在江水映衬下煞是好看。

文章图片10

看到此处,苏小妹不禁笑了出来,随后跟上一句: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滚葫芦。

这一次,两人又拼了一个势均力敌,似乎苏小妹还更胜一筹,大家不禁相视一笑。

看到佛印还敢继续与自己“作对”,从不服输的苏小妹决定主动出击。

于是她眼珠一转,继续围绕和尚的光头作文章。

文章图片11

就见她谩声吟出一联:“僧眠锦被,万花丛中一葫芦。”

这个联很有意思,既可以理解为讽刺和尚居然盖着绣满鲜花的锦被,一点出家人的朴素底蕴都没有。

也可以说成是在遍地的鲜花中,居然有一个葫芦,让人感觉非常不和谐。

然而佛印绝不是弱者,就见他稍一思忖,就对出了下联:“女对青铜,半亩塘中两菡萏。”

文章图片12

好在这个下联意义非常正面,描写女子对着青铜镜梳妆时,镜中映出的美人和现实中的美人仿佛两朵菡萏一样娇艳欲滴。

苏小妹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心情好了一些。

然而,她还不想就此放过佛印,于是就想着都说佛印佛法精湛,就以佛为题来嘲讽佛印。

文章图片13

于是她说出一个拆字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可惜这次也没能难倒佛印,就见他摸了摸根本没有胡茬的下巴,随口说道: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这一下又把苏小妹气得够呛,于是她只能是愤愤地说了一句:“栖息禾下鸟飞去,马到芦边草不生。”

这下子直接骂佛印是“秃驴”了,登时让苏轼大笑不止。

文章图片14

后来有一天,苏轼和佛印又出去游玩,这次却没有带上苏小妹。

两人说说笑笑就走到了一处河边,苏轼看见河里水有两块木头飘飘摇摇,他就笑嘻嘻地对佛印说道:“我有一上联就在这河水之上。”

佛印看了看水中的两块木头,又看了一眼苏轼的笑脸,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意思。

文章图片15

只见佛印和尚转脸四顾一周,随后就也笑呵呵地指着身边一片被雨水半浸的谷地说道,“我有一下联,却在这水里。”

二人就这样心照不宣地笑笑,都没有再说什么。

两人游玩回来,正好苏小妹从后院过来。

与他们闲聊时,两人就把经过说给苏小妹听,并且让她猜两人的对联是什么。

文章图片16

苏小妹看了看佛印,发现他眼睛有些红肿。

又看了看苏轼,只见他浓密的胡须都快把脸遮住了,再联想到二人述说的经过,不由嫣然一笑。

她轻移莲步走到桌前,挥笔写出一个对联:河上双木无珠,粟湿只头没脸。

苏东坡和佛印看罢,不禁都伸出大拇指表示佩服。

文章图片17

佛印不由得慨叹道:“小妹真乃女中之魁,学问不在你我之下。”

原来,这副对联用的是谐音对仗法。

“河上”与“和尚”同音,“两块木头”可以说是“双木”,再加上佛印眼睛红肿几乎看不清眼珠,这就是上联的意思。

文章图片18

而半边植株浸在水里的谷地,可以说成是“粟湿”,与苏轼同音。

并且苏轼的形象过于粗犷,一把大胡子几乎包住了整个脸,所以说只看见头看不到脸了。

苏小妹能够仅凭猜测就写出了对联,可见确实不愧才女之称。

而她能够在与大名鼎鼎的佛印的轮番较量之中不落下风,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

文章图片19

四处“开战”的小才女

苏小妹之所以能够和佛印不断地联句较量,是因为她在家里,和自己的父亲、兄弟经常性地切磋技艺,可以说丝毫不弱于父兄。

如果不是因为在宋朝或者说是在封建社会里,女性地位极为低下,她要是生为男儿身,世上恐怕会有“四苏”的存在。

苏家由于一家人都是学识渊博之人,于是家庭氛围极为温馨,根本没有古时那些极为古板别扭的臭规矩。

文章图片20

而生在这样的家庭里,苏小妹能够与苏轼、苏辙等兄弟有时间就属诗作对,甚至是毫不顾忌地开玩笑。

据说苏轼是个长脸,而苏小妹的额头有些宽,兄妹二人就互相捉弄起来。

这时候就显示出苏轼的不“厚道”来,他居然嘲讽小妹: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

文章图片21

当然,苏小妹是绝对不甘示弱的,她随即反讽: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二人不禁相视一笑,亲情更加浓郁。

有一次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苏小妹看到切开的咸蛋,不禁灵机一动,灵感激发地说了一个上联:咸蛋剖开舟两叶,内载黄金白玉。

文章图片22

然后她就开开心心地对向苏轼“挑战”:请对下联。

这可难住了大才子苏轼,他几乎是茶饭不思,却依然没有思路。

不得已,他就站上来四处观看,寻找灵感。

文章图片23

这时有仆人送上来一盘石榴,当破开的石榴籽露出来时,他不禁思路大开,立即有了下联,那就是:石榴打破坛一个,中藏珍珠玛瑙。

长在这样家庭的苏小妹眼光奇高,一般男子入不了她的法眼。

她还和父亲商定,要自己凭才学择婿。

文章图片24

那些达官贵人子弟,自认为学识不凡的,有很多都送来自己的诗文,看看能否得到苏小妹的青睐。

结果有一次,苏小妹看到一个朝官公子的文章,实在是有些“内伤”,就提笔写了一句:笔底才华少,腹中韬略无。

当苏轼看到过,认为评语过于尖刻,而且容易树敌,就在后面加了两个字,结果就变成了“笔底才华少有,腹中韬略无穷。”

文章图片25

意思完全反转过来,也避过了一次可能无意结下的仇怨。

后来看到秦观的诗文后,苏小妹对他极为欣赏,两人最终结为了夫妻。

然后就有了苏小妹三难新郎,前两关秦观都轻松度过。

文章图片26

然而在最后一关,苏小妹出得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却让秦观抓破了脑袋,也没能想到合适的下联。

好在他有一个才华出众的大舅哥,苏轼早就料到小妹会“为难”秦观。

过来一看,果然见到秦观站在庭院中,嘴里像着魔一样地反复念着“闭门推出窗前月”。

文章图片27

苏轼也替秦观着急,当他看到院内的鱼池时,忽然灵机一动,捡起一块石头扔了过去。

当秦观被“咚”的一声惊醒过来,转头看到水破上一波波的涟漪和破碎的月亮倒影,立时有了下联:投石冲破水底天。

借大舅哥之助,秦观终于踏入了新房。

文章图片28

千年“网红”现真身

作为一个“聪慧过人,博学强记,尤工为文”的才貌双全的女孩,苏小妹怎能不让人喜欢。

于是从南宋时起,围绕着苏小妹的才华,以及与秦观的爱情婚姻,江湖上不断地流传出不同的传说。

最早记述苏小妹故事的是《东坡问答录》,书中收录了“以世法游戏佛法”的苏东坡与“以佛法游戏世法”的佛印之间,诙谐滑稽的禅机对答。

文章图片29

一直到清代为止,以苏小妹为主角或论及苏小妹故事的作品有数十部,涵盖了杂剧、类书、笔记、京剧、小说等众多的文学样式。

特别是冯梦龙编撰的《苏小妹三难新郎》,成为一篇流传百世的短篇白话小说。

于是,苏小妹的故事越发神奇与谐趣,妇孺皆知。

文章图片30

后人更将这些故事搬上戏曲舞台,做成影视节目,一幕喜剧,足以令人笑破肚皮,从而津津乐道。

随着苏小妹的影响越来越大,却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史上并无苏小妹其人。

于是一批学者开始翻起了各类史册,进行了一番考证。

文章图片31

结果就是苏轼、苏辙根本就没有妹妹,然而他们却有姐姐,而且在苏轼之上,共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

可惜的是,其中的大姐、二姐和大哥都属早夭,只有比苏轼大1岁的三姐苏八娘长大成人。

八娘是按同族同辈女性的大排行来确定的,如果从上面有七个女孩算起,称她为“苏小妹”也无不可。

文章图片32

苏洵在《自尤诗叙》中对自己的这个女儿进行了追述,他称八娘:“幼而好学,慷慨有过人之节,为文亦往往可喜”,这就与苏小妹博学多才对上了。

然而,这个苏八娘却没有能够像传说和小说里记叙的那样,和秦观幸福地成为“比翼鸟”和“连理枝”。

苏洵的《自尤》诗主要就是记叙自己这个女儿的遭遇,苏洵自认为女儿“俨然正直好礼让,才敏明辨超无伦。”

文章图片33

可以说,苏洵夫妇将她视为掌上明珠,美玉无瑕,才德兼备,而且一直在家里生活得极为欢乐幸福。

然而女大当嫁,苏八娘十七岁时,“汝母之兄汝伯舅,求以厥子来结姻”,她的舅舅夔州路转运使程濬给儿子程之才向苏八娘求婚。

那时候有一个习俗,“乡人婚嫁重母族”,于是苏洵夫妇只能答应这门婚事。

就这样,苏八娘嫁给了表哥程之才。

文章图片34

当才华横溢、知书达礼的苏八娘进了程家门,才发现其舅程濬徒具儒者官宦的躯壳,而“内行有所不谨,而其妻、子尤好为无法”。

程氏一家人喜好浮华搅扰,经常无理取闹,苛责苏八娘。

性格和教养的冲突,文化背景的差异,让八娘对程家的言谈行事看不下去,几乎无法容身。

本来以为只要生下孩子情况就会有所好转,不料想在一年后,苏八娘产下一子后却染上一场大病。

文章图片35

程家人不但不给积极医治,相反的还将“未能语”的孩子抱离了她的身旁。

最后,苏八娘被程家活活虐待致死,死时年仅十八岁,花季才女就此凋谢。

由此可知,世上本无苏小妹,只有早夭苏八娘。

而后世苏小妹传说越来越多,越来越神,究其根本原因,是人们心目中对一切美好的追求,对一切才华的尊敬,对一切幸福的渴望。

文/蓝风烛尘

文章图片36

参考文献:

[1]郭文卿,苏小妹其人,中国物资再生,1995(06);

[2]刘尚荣,苏小妹之谜,第23届中国苏轼研讨会论文集,2019(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