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街串巷觅宋韵

 grandy3hz 2022-10-13 发布于浙江
胡新华
09-30
阅读 3228

作者:胡新华

                        导读

       我们每天走过的一街一巷,天天看到而熟悉的一桥一坊,蕴藏着杭州这个东南锦绣之城的秘密。

       让我们一起品读《走街串巷觅宋韵》共十五章。以简约通俗的文字抒写每一个地名的内涵与故事,集南宋历史及民间传说读物的信息、知识于一体,有助于大家用较少的时间和新的视角,清晰地了解南宋历史文化发展概况、有助于发挥地名语言的独特性,诉说文明正能量,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知我杭州、爱我杭州、兴我杭州。

                    宋室南度险为夷

        靖康之变(1127)北宋沦亡,被金朝所灭,宋康王赵构,逃往南方建立南宋。为显示日后收复故土的决心,南宋在杭州设立临安府(意为临时安顿之意)。

  千年古都杭州,大街小巷有讲不完的故事,在这里让我们一起走进,上城区紫阳街道,白马庙巷追根溯源,南宋民间流传着“泥马渡康王”的故事里。

  话说:北宋未年,金兵南侵,宋徽宗第九个儿子赵构还是康王的时候,奉命岀使金营求和,结果被扣金营中做人质。途中,赵构择机逃脱,逃到磁州(今河北邯郸)时,夜宿崔君庙,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位神人告诉他金兵将至,赵构梦中惊醒,外面已备有一匹白马,急忙跳上马一路狂奔。这匹马最后居然载着赵构渡过了黄河,而过河后即化为泥塑之马。

  后来,宋高宗赵构就在这里建了庙,庙里塑一匹白马,由南宋御画院金带侍诏萧照、苏汉臣绘制精美壁画。“泥马渡康王”的故事就成了杭州说书先生的经典节目,一直在民间流传。小巷因白马庙得名。

  行走在含蓄古旧的潮鸣寺巷,我却有一种人面桃花初相逢之感。眼前,一条风姿绰约的社区风情主干道,根据历史遗迹,沿路设置四个有故事的囗袋公园,即成为居民休闲的小乐园,也保存着千年风骨。

  拉开历史的帷幕,当年潮鸣寺、回龙桥一带景色,东、南、北三面皆水,水之外皆莱畦,寺独居其中,竹林幽茂,人迹罕至,俨然一山林也。赵构南逃此地归德院,半夜忽闻隆隆声响,以为金兵追至,惶恐避于竹林,后来虚惊一场,知道是钱江潮声。次日,高宗为寺院题写:“潮鸣禅寺”匾,后人便把归德院改名潮鸣寺,巷因寺名。

  探寻的脚步,在京杭大运河南端夹城巷停息。南宋建炎三年(1129)由御营将领苗傅和刘正彦发动的兵变,诛杀了宋高宗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以请君侧,并逼迫高宗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太子赵隽的兵变,称苗刘兵变。在南宋君臣相互配合下,最终被韩世忠受命带精兵,出杭州西进,在夹城巷与长板巷之间的运河堰桥上擒住苗刘,同时正法。从那时起人们就把这座堰桥叫“德胜桥”了。

宋高宗获报大喜,为表彰韩世忠的勋绩,亲笔题了“忠勇”二字,悬揭旗上。一条古巷,牵引出南宋初年的投降派遭受重创,主战派重新洗牌南宋政权。

  穿行在其间,如今夹城两边筑有的城墙早已不在,但河道依旧,巷陌格局依在,苗刘兵变形成得胜的桥名多富有自豪感。老德胜桥西岸已辟有一片绿地,建起了“夹城夜月文化公园”,市民可以从今天的风物中,找寻到昨天的故事,享受着这座城市带来的幸福和温暖。

  留下镇位于西湖区西部,也是今日西溪路的尽头。千年前这里称之为“西溪市”。相传,建炎二年高宗逃到这里,在一户姓林的人家歇息。金兵追至,林家兄弟推开后门,指着河边一条小路,让高宗一行逃跑。面对金兵盘问,林家兄弟故意指着相反方向,说看见有人往那边去了。后来金兵得知上当,回头把林家兄弟等人都杀了。

  高宗后来没有忘记民间义士的救命之恩,把林家封为土谷神,为他们建了一座五方土谷庙,供人们祭祀。1218年一位叫孙候的人,在林家门前修了一座桥,取名“忠义桥”《西溪梵隐》卷一:“溪市三桥,唯此最巨,居中虹起,石色光莹”。

        国务院第八批全国文保单位留下老街的“忠义桥”榜上有名,这是杭州唯一一座有南宋题记的石拱桥,宁静恬淡悄然锁着千百年的历史时光。悠悠古镇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命力。

  自高宗赵构定下以杭州为“行在所”之地,他被西溪的风景,繁华所吸引,欲在此建宫殿。后经过与凤凰山之间权衡,可能是因为地理环境和水陆交通,对皇室安全、对当时国力处于衰败的考虑,他放弃“西溪市”而改凤凰山麓北宋州治旧址,修建宫城禁苑后,仍慨叹道:“西溪且留下”。

       至此,“西溪市”逐渐改称“留下”沿革至今。

  相传:宋高宗赵构,曾经祥符桥东1.2公里处,金兵穷追不舍,赵构带的护卫大多被金兵战死,他孤身逃命,却被大河拦住,危急关头芦苇丛中划来一条小船,船夫将他摆渡到对岸逃脱了金兵追捕。后来高宗赵构在此建了石桥,百姓把这座桥称为渡驾桥。

  龙居寺:如今属上城区,在黄鹤山龙居湾。始建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初名湧泉院,北宋改永庆寺。宋高宗赵构南渡时,曾宿于该寺,始称龙居寺。

  相传:南宋建炎年间,金将兀术大举进攻临安(杭州),在杭州石桥乡,金兵追康王赵构由许村到半山,曹将军抵抗金兵,因寡不敌众,身亡于此。康王为纪念曹将军,在此筑殿,名将军殿。村以殿得名,石桥乡将军殿村。

  金祝牌楼:松木场东南,体育场路西段。原有灵卫庙,俗称朱金祝庙。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兀术率兵南下,十万大军一路渡过长江,从石桥乡,一路穷追不舍,在奸人的带领下追到松木场一带,声称要活捉赵构,迫使他再次弃城,赵构仓皇往东南逃亡。

  此时钱塘县令朱跸率领部下金胜、祝威将领带着弓箭手和两千名骑兵迎敌。在战斗中朱跸因伤势过重而牺牲,金胜、祝威继续拼死作战。他们一边防卫,一边往葛岭方向退去。傍晚他们在老百姓的帮助下,临西湖筑淤泥混杂着竹片、锋利刀箭、铁钩子的临湖大道。次日清晨,金军在雾霭中,横冲直撞,直奔临湖大道,路面塌陷,成了暗器四伏的沼泽地,金军惨遭挫败。

  金兀术狡诈地改变策略,兵分两路,一路虚张声势、一路从后面偷袭,宋军最终腹背受敌,寡不敌众,最终战败。1130年金兵撤离江南,宋高宗赵构重新回到临安(杭州)。

       杭州人民,没有忘记这三位赤胆忠心的热血将领,他们保家卫国献出了生命。2006年,“一纵一横”道路整治工程中历史文化碎片的挖掘与整理,在金祝北路与体育场路交叉口树碑立传。以金祝命名的金祝路、金祝南路、北路、金祝花园等,处处都在纪念着他们,永远活在杭州人民的记忆中。

         康王赵构自率近万军队,经河北临漳,踏河冰渡过黄河,经历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在商议定都之始,有群臣建议定都建康〈南京),高宗执意定都杭州,是考虑南京至杭州有水网密布的常州、无锡、苏州可作为战略纵深,不利于金军骑兵部队之突击,再则,杭州是万物富庶的“东南第一州”。

       南宋的风帆在摇摇曳曳中终于升起来了,大宋国祚得以延续,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天时、地理、人和造就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的辉煌。

                 敬请关注下一章:

                               中央官署聚上城

发布于 09-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