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9-1972】革命气息浓厚的民生时代(4.3)

 昵称21405352 2022-10-13 发布于湖南
上一期介绍了珍宝岛、“913”事件后,国内经济的调整,本期讲当时的民生情况(共2076字,阅读需6分钟)。


1969

布料供应放宽
1969年,中央就棉布分配规定,按人口平均定量16尺1寸,比上年增加7尺1寸;调剂用布平均每人1尺。当年,居民每人平均棉布消费量达到21尺6寸,比上年增加6尺。
到“文化大革命”,军装成了新潮流,成为大家羡慕的群体和信任的衣服,军装也是社会地位的体现,军装制服的纪律性和集体性,和当时的社会精神是一致的。
而隐性层面,是军装代表吃国家饭,有稳定的生活基础。这当时是大多数人向往的。
(1970)

“文革”样板

文化革命期间,所有的娱乐都是红色的,唱歌要唱红歌,电影要看红色电影,到哪里都需要背诵毛主席语录,所有与红色不符的,都被标记上了资本主义腔调。工农兵形象取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时髦的发型,都会被指责“封资修”,甚至会被剃头示众。口红等商品更是不为接受。
收音机大概是当时最时髦的电子产品了,如果你骑一辆自行、挂一个收音机,大概就是最靓的仔。
当时,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和国家经济委员会发文,要求呢绒、绸缎、烟、酒以及劳动人民的舞台、银幕需用的化妆品,还要继续生产和销售。商品的品种不要轻易取消。口红这类高级化妆品,不要在国内销售。
(1970)

革命主义爱情

60、70年代的爱情、婚姻,都是简单操作、低调进行。
一位1970年结婚的女同志,男方提亲,聘金6元、聘礼2斤糖。婚事确定下来后,结婚那天就男方骑着自行车接亲。女同志带着衣物、脸盆、桶等“嫁妆”出嫁了。中午摆一桌菜,“宴请”亲友,就完事了。
当时在工厂的工人结婚时,会由厂里的领导主持,在厂食堂一起吃饭。分别向毛主席像、向家长三鞠躬,新郎、新娘互相鞠躬,向来宾敬礼,分发喜糖,婚宴也是简单的饭菜,有的甚至就是面条。最后在新郎新娘合唱《社会主义好》的歌声中结束。
在农村,结婚要唱《东方红》、学语录、向主席像三鞠躬这些程序基本上相同,但农村是讲究“做席”的,简单的几个菜、有点猪头肉或猪下水,再2斤散装白酒,就算是一“席”了。在农村还讲究“随份子”,多少完全看交情和以前双方彼此的随礼。
除了随份子,还有送贺礼,主要是脸盆、暖瓶、毛巾、被面等日用品,毛主席像章、石膏像也是热门礼品,几乎家家都有。
“文化大革命”,谈婚论嫁时,首要的标准是看出身、成分。工人和贫下中农是硬杠杠,共产党员是最佳配偶,代表以后更容易被组织提拔。地、富、反、坏、右分子或他们的子女,即使男子高大英俊,姑娘貌美如花,也常常俊男娶丑妇、靓女嫁恶夫,美其名日接受学习。
社会舆论否定“男女情爱”,把男女的关系简化为“同志”“战友”“阶级关系”,试图用政治观念图解两性间的关系。
(1971)

上山下乡

1968年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
“文化大革命”让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老百姓生活贫困。在农村,农民辛苦劳动一年到头,每家不论大人小孩,平均360斤口粮。
这口粮,要用工分折价去买,买够口粮后,剩余的工分折合成钱分给本人。社员每人一年的口粮30多元,许多人一年也挣不够这钱;能分到现钱的,都舍不得花。
有的地方,水利等工程投入太大,要靠庄稼产值弥补,于是入不敷出,便把亏损平均摊到社员头上,每人所挣的工分越多,竟然欠账越多。那时有的地方,见不到一点现金,买盐打醋,全靠养几只鸡下蛋去换。
(1972)

朴素穿着

在粗布衣的70年代,“的确良”如一股清风闯进人们的生活,代表着时髦和前卫,一直延续到了80年代。
那时拥有“的确良”衬衫是很洋气的一件事。“的确良”是一种化纤布料,通常用来做短袖衬衫。现在来看,它透气性差、不吸汗,又不舒服,但怎么穿也不皱、不破,印花颜色鲜亮,让看够灰暗色系的中国人眼前一亮。
“的确良”因为耐穿,解决了大多数人家布票不够的问题,而且买十尺只收五尺布票。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化工能力的提升,能够生产更多化纤产品。
厚底鞋、喇叭裤是70年代最流行的服饰,也是时代记忆。喇叭裤将臀部、腿部的曲线清晰地勾勒出来,成为女性魅力的直接展现,加上厚厚的鞋底,让女性看上去纤细、苗条。
喇叭裤原为水手服,裤管加肥用以盖住胶靴口,免得海水和冲洗甲板的水灌入靴子。从1960年开始为美国颓废派服式,后于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中国敞开对外大门时,恰值喇叭裤在欧美国家接近尾声但仍在流行的时候。
中国青年几乎一夜间接受了喇叭裤。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上走的话,那就和现在光膀子的效应一样。喇叭裤、长发、蛤蟆镜的形象几乎成了叛逆代名词。
喇叭裤刚开始流行的时,马上就被禁止,说喇叭裤是代表虚幻、没落、腐朽,但是已经有人认为这跟思想意识没关系。
当时《中国青年报》写了一篇文章论证,根据中国唐代壁画飞天,中国舞蹈人物不都穿着喇叭裤吗?文章论证说这个喇叭裤是源于中国的,不是西方的,是我们民族的。
关于衣服穿着的斗争,不仅是阶级斗争宣传的需要,更是当时时代发展的一种映射。

预告:前面通过3期讲了当时中国的外交、内政、经济调整,民生发展,下一期对第四次经济波动周期,做个总结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