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话day306:人性中的暗物质

 亘心为上 2022-10-13 发布于重庆

这几天因为忙,共读的进度推进速度明显下来了,我寻思了下,我得做个改变,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每天的读书量。

人的惰性,无时不在,但凡松懈一些马上就会闪现。战胜自己,是一个时刻要摆在心头的信念。

《人生十二法则》里有一句话,这么说的,你追求什么,决定了你看见了什么。这其实就是说,我们致力于达到什么,就决定了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想成为的理想样子,但最终达成的并没有多少,这其中有一直追求的,也有中途退却的。在我的人生信念里,终我一生,追求我热爱的,毋论如何,一直在路上。所以我不主张立flag,我想的是“按部就班”。

晚上我毕业班的一位学生和我讲,他工作之后系列大打算。我听完,我也跟他讲,尽力而为,按部就班,有计划地去做就行。

完美的人生能有多少,也许只有少数人,即便是那少数人,未必就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完美的。我们评价别人的时候,别人的真实我们未必清楚,反之亦然。所以,羡慕、嫉妒、恨,大可不必有。但现实中,羡慕嫉妒恨的却真的不在少数,有些人确实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这一类人总是处处提防别人超过自己。话说回来,有这样想法的人,也是一种人性使然。这是一种自打远古时代就遗留下来的基因传统,没有人能奈何得了。

冯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做事情抢在前、争利益躲在后,重事实、说实话与不作假、不拍马屁的人,永远是稀缺的。这个确实是有这样的,我就认识这样一位学生,她曾经凭实力可以获得励志奖学金,却说自己家不贫困,最后放弃了这个奖。像她这样的学生,一直保持成绩名列前茅而又不争利益的很少很少。这次听说她获得了国奖的推荐,我在想呀,这验证了老子的一句话,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种不争的品德,在我们历史上也有不少的例子。如果用现代道理来解释,我觉得不争是更为重视自身的锻造,对自己要求的更严,机会是会青睐的。不过,这倒不是提倡不去争,只是争也要光明正大,搞阴谋诡计的终究是会害了自己。

因为人性如此复杂,所以做思想工作素来充满了复杂性,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一个人下一秒的想法。因此,做辅导员真是一项在复杂人性中挣扎的工作,能遇到好的学生那是幸运,若是遇到麻烦的,那就是灾难。但做辅导员还是快乐多于忧伤,要不然怎么叫“累并快乐着”呢?

一天下来,想起了这些,就说到这吧,朋友们晚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