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3天时间上一门近万元的写作课,我学到了什么?

 有颗荔枝 2022-10-14 发布于广东

这是荔枝第 68 篇

原创文章


上个周末,我在深圳参加了为期3天的SuperWriter写作课。这个年初写下的梦想清单,终于在2019年结束之前,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钩。

课程结束的时候,我甚至在毕业之后第一次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好想继续待在课堂上和老师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啊。

01

其实我这次来上写作课的目的主要有2个,一是想要更加系统地学习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二是希望能找到坚持输出的动力。

三天的课程下来干货当然很多,但是我的第二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答呀。于是晚间交流会的时候,我向老师请教了这个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请问老师会不会经常有不想写作的时候?又是如何克服这种惰性并坚持下去的呢?“

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我自己虽然喜欢写字,但是也经常会有无论如何就是不想写的时候,所以我的更新频率大家也都知道

老师听完后突然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首先请大家不要觉得我在说大话,关于这个问题..." 听完前半句话我瞬间心想,哎呀原来老师也会经常有不想写字的时候嘛!

然而紧接着他说道——

“说实话,我几乎从来没有过不想写作的时候。

如果你问我这三天里的课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会说,是山口老师的这句话。

从事写作20年,在日本出版过20多本书的他,说自己从来没有过不想写作的时候。

“因为我真的非常热爱写作,一想到写作就觉得很高兴,所以为什么不写呢?通过写作教别人写作的技巧,是我的使命。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的时候,是会不知疲倦的。就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说的那样:“一个人越是接近梦想,天命就越成为他生存下去的真正理由。而我所谓的惰性,其实还是不够热爱,或者说还没有找到那么强烈的使命感吧。

02

两年前上过课的学姐夏文芳老师,现在已经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新书即将上市。这次重新回到课堂上,她也跟我们分享了从一个写作小白到成功出书这两年,对于如何坚持写作她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经验。

先说说我之前是怎么写文章的呢?找一个安安静静的周末,坐在电脑前开始构思主题和框架,然后断断续续地码字,时不时翻翻书和笔记,或者打开网站找素材和图片,少则2小时,多则好几天。所以每篇文章写下来我都觉得耗尽了时间和精力。

然而文芳学姐说,写作的时间其实分为两段,一是不被打扰的专心写作的时间,二是写作前收集素材的时间。

前者要保证能抽出45~60mins的大段时间,并且最好准备至少3个不同的主题,如果一个主题写不下去就立马换下一个, 这样才不会浪费这段完整的时间。

后者则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不管是闺蜜聚会,看电视剧,还是带小孩的时候,她都会留心甚至主动地去引发写作素材。

比如,看电视剧对我们来说可能会觉得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而她却能在看电视剧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结果最后写出了一篇全网千万阅读量的爆文。

所以,最重要的其实是确保在坐下来正式开始写作之前,就已经把素材准备完毕,才不会浪费掉完整的大块时间去做收集素材的事。

回想起我之前写文章效率最高的时候,也是因为时时刻刻在脑海里构思着文章的内容,才能坐下来后就立马一股脑全写下来。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平时还要上班,只有周末才有时间写东西,而每次又要花费很长时间,于是写作对我来说慢慢变成了一种负担,一件没那么快乐的事。

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能在生活中时刻开启自己收集素材的天线,再利用好不被打扰的大块时间,输出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03

在课堂上,山口老师还让我们进行了一个张开信息收集触手的练习,简单来说就是围绕一个写作主题进行九宫格的填充。

因为我对自己公众号的定位是希望可以专注在“个人成长”这个领域,之前也一直在思考应该持续输出哪些内容才能对读者产生价值,刚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梳理下。

于是我洋洋洒洒地往九宫格里填上了我有所了解和实践的跟“个人成长”领域相关的主题,比如阅读、早起、手帐体系、习惯养成、时间管理等方面,每个主题下再继续延伸到具体的内容。

写完之后我激动不已,感觉像是终于给自己的公众号找准了未来可持续产出的方向。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我想写的这些内容,就是读者真正想看的吗?其实我也不知道,于是我又抓住上台展示的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一边怂得地发抖一边给大家展示了我的”个人成长“九宫格。

短暂的沉默之后,一位小伙伴一阵见血地指出了我的问题,“听完你刚刚讲的这些内容,我总觉得好像还缺了一些精神力量,或者说让人想要变好的动力。比如说一些榜样的力量,或者是你个人的经历故事。

山口老师也给出了类似的建议,比如我还可以写一些从人际关系中得到的成长,人与人交往之间得到的成长等。

听完大家的建议后,我突然意识到,原来一直以来我都太执着于干货,却好像很少跟大家分享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

可能是因为之前的几篇干货文让我的文章被更多的人看到和转发,所以我想当然地认为应该写出更多的干货,却没有意识到干货只是最表面的技巧,能让人产生想要变得更好的动力,其实才是最有力量的文字。

就像我最开始因为pain而开始想要改变,也不仅仅是因为她所分享的干货,更多的是她在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条路上的故事和成长经历。

所以这次课程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未来想写的文章,不仅是干货,也要有温度希望以后能更多地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成长故事,以及那些一直激励着我想要不断变得更好的人和事~

课程结束后,我跟同事们说,这是我几年来上过的最好的课程。回去之后,我也仔细想了一下这门近万元的写作课到底好在哪里。

首先,因为我是带着明确的问题来到课堂上的。写这个公众号也快三年了,无法持续输出内容和日渐低迷的阅读量都让我产生过怀疑的念头,所以这次课程也帮助我梳理了很多自己一直没想明白的事情。例如关于公众号的定位 ,可以持续产出哪些有价值的内容,当然超级专业的山口拓郎老师也教给了我们很多关于写作和打造个人品牌上的技巧。

其次,每一个知识点老师讲授后都会当场让我们进行练习。但是写下来还不够,还得说出来给同组的小伙伴听,听完后还得给互相给反馈。

就是在这样的刻意练习和即时反馈的过程中,让学习成果可视化,以及发现可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自然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最后,与同频小伙伴们的链接也成为我这三天下来最美好的回忆。在台上发言时像金句频出的傅妈,台下是土味情话大王的萍萍,在我的手帐本上超级用心地给我画了手绘版荔枝;还有毫无保留地跟我们分享自己在写作这条路上摸索出来的经验的文芳学姐,以及跟同组的小伙伴们激烈的灵感碰撞。

每一个同学都带着自己的梦想来到这个课堂上,彼此互相分享3年后想成为的那个自己,都给了我很多的力量和感动。

就像山口老师在课程开始前说的,"写作是一种刺激而充满可能性的生活方式",我想,我也开始找回了当初在这里写下第一篇文章时的力量。

”陪用户一起成长,而不是陪他们永远18岁“

这句话是我在斯斯的分享会上记住的,

这里我想借用一下——

想陪你们一起成长,而不是永远18

只要你们还愿意看,我就会一直写下去

有颗荔枝

学习干货丨生活方式

有颗

荔枝

想陪你一起成长

而不是永远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