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洛因,俗称“白粉”“白面”“四号”,是源自鸦片的半合成毒品,荼毒着公众的身心健康,也造就了一幕幕的悲剧,李某和刘某就深受其害。 外人看来,李某和刘某有着相仿的年龄,是无话不谈的小姊妹,几乎天天待在一起,实际上,两人均是吸食海洛因多年的“瘾君子”。李某社会关系活络,总有拿“货”的渠道,两人一起购买海洛因,享受着毒品带来的虚假快乐,慢慢地发展到需要进行注射吸毒的地步。 2021年,刘某要结婚了,准备与丈夫一同去外地打工,也向李某表达了想要重新开始生活的期望:趁着外出打工的机会,远离家乡的毒友,尝试戒毒。刘某还叮嘱李某:“要是自己问她买毒品,千万不要卖。”李某点头答应。 谁曾想,才出去打工没几天,受不了毒瘾折磨的刘某就径自跑回了老家,把积蓄全部交给李某购买海洛因,李某自己也毒瘾难耐,半个月里,两人茶饭不思,天天疯狂购买、注射海洛因。 ![]() 积蓄用尽,刘某返回打工,毒瘾时不时发作,根本无心工作,只能在微信上不断哀求李某。起初,李某坚持两人先前的约定,坚决不卖海洛因给刘某,但经不住刘某反复哀求,李某最终还是收了刘某的毒资,将海洛因藏匿在衣物中寄给了她。 如愿拿到海洛因的刘某,迫不及待开房、注射起了海洛因。每次刘某有需要,都会花钱向李某购买,李某再将海洛因寄给她。 2021年7月,小旅馆店主发现刘某没有如往常般出门,敲门也不应,遂打开房门,发现了蜷缩在床上已经死亡的刘某,床下滚落了一支尚存几滴液体的注射器。经鉴定,刘某因注射海洛因过量而死亡。 ![]() 近日,江阴市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李某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三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二千元。 曾经的姐妹花一死一生,已经知晓刘某死亡的李某饱受着身心双重折磨,海洛因彻底毁灭了两人及其背后家庭的人生。 海洛因的危害 海洛因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长期吸食、注射海洛因可使人格解体、心理变态和寿命缩减,尤其对神经系统伤害最为明显。 海洛因过量滥用会引起一系列的中毒症状,包括呼吸深度抑制、心率减慢、瞳孔缩小、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皮肤湿冷、体温降低、昏迷等。 ![]() 海洛因滥用不仅导致机体出现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各系统、器官的急慢性中毒损害,并且会导致吸食者产生焦虑、沮丧、抑郁、烦躁、自卑、情绪障碍等一系列的心理损伤。 停止吸毒以后,身体会陷入极度虚弱之中。在这一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发热脱水等症状,重者会引起惊厥、呼吸衰竭直至死亡。而吸食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就必须定时使用毒品,并且不断加大剂量,终日离不开毒品。 ![]() 海洛因进入人体后,会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轻松感和欢愉舒适的内心体验,并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食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避免精神上的不适。许多吸食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 而且,在长期吸毒过程中,吸食者人格被扭曲,正常的人生观、世界观、伦理道德观被破坏,逐渐形成对毒品的“依附性人格”,表现为缺乏对社会的关注和热情,缺乏对生活的激情,思维变得狭隘和懒散,作为人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普遍低于常人,只想通过吸食毒品来逃避现实。多年的吸毒戒毒经历以及心理的变异往往会使他们失去亲人、朋友的信任和关爱,难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意志力缺乏,对自己毫无自信等回避型人格特征。 禁毒君提醒 吸毒害己,贩毒必惩 社会公众要自觉 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提高防范、抵御毒品的 意识和能力 |
|
来自: 淡然3a89r15snv > 《国际国内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