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向姚雪垠先生致敬

 娜视花开 2022-10-14 发布于河南

  

姚雪垠研究梅雪供稿

  一缕墨香淡淡晕开的灵感渐渐浮显出姚雪垠先生的翻新故居,心里在编织着与雪垠相关的文字,有迷的成分,有梦的格局,还有现实韵律的《姚雪垠研究》一时间都簇拥在一个叫邓州的地方,聚集成心中一直向往的诗与远方。

我知道,除了这些诗与远方,还有些私语在心底,在远方诗与邓州的世界,应该还有一个熟悉的老人雕塑。当我又一次看到姚老那雕塑凝重的眼神,那故乡诗魂的文学之巅,思念之情也会沿着诗化的翅膀放飞在白云蓝天之上。尤其是回到故乡邓州,阳光铺满房间,暖暖的时光,加上双节的友人相聚那杯盏酒令熟悉的乡愁,这种情调最容易让人滋生思念的病,思念一个老人的病为何苦苦折磨我,任由不听话的思绪游走,却总也走不出秋思困惑的惆怅。繁华远去,落叶寂静,在思绪的小路上始终走不出思念缠绕姚老回邓州的朝朝幕幕。

  

  

  

  



在当代文学史上《李自成》是一部值得一书的作品,这不仅因为它是一部享誉中外的著名历史小说,还在于这部小说的写作与出版的传奇历程。1957年10月姚雪垠动笔写作《李自成》,1999年5月《李自成》第五卷定稿,8月五卷全书出齐,整整经历了42年。在这漫长的、不平静的岁月里,毛泽东主席两次在危难关头、紧急时刻救助姚雪垠,发出让姚雪垠把《李自成》写完的指令。

邓小平在1974年复出后,也同胡乔木一道支持过姚雪垠,在危难关头帮助姚雪垠把求援信转给主席。

1977年11月,邓小平在重回中央领导岗位后,还派中宣部部长张平化去看望姚雪垠,转达他对《李自成》的高度评价和对姚雪垠生活与创作的关怀。

两代领导人对姚雪艰的关心和对《李自成》的重视,是建国60年来所罕见的,是发生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出版史上极不寻常的事情。中国青年出版社原副总编辑、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名誉会长、著名编辑家王维玲曾亲历了这一传奇的写作与出版历程。他是《李自成》第二、三卷的责任编辑,在任副总编辑后又负责将第一至五卷320万字的长篇原著出齐。

从上世纪70年代至姚雪垠1999年溘然长逝,我们一直在关注《李自成》的评论与争议。在《李自成》二、三卷陆续出版后,包括影响很广的《姚雪垠与〈李自成〉的文学情缘》、《四十二年磨一剑——记〈李自成〉的写作与出版》《四十二年磨一剑——姚雪垠与〈李自成〉》,以及一代大家姚雪垠》《姚雪垠诗词》《姚雪垠创作50年》《姚雪垠抗战作品选《向姚雪垠致敬》历史小说的新道路——姚雪垠论文集》《姚雪垠文选》《首届姚雪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姚学是什么》《姚学何以立起来了大著、文章,对姚老一生给予极高评价

王维玲认为,姚雪垠作为当代文学大家,“他的学识和修养、才华和智慧、精神和气度、韵致和境界、为人和做事,都包含了崇高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文化人的价值和力量、尊严和魅力。而他的磊落、刚直、高尚的品格,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一往直前的人文精神。”在接下来的回忆与论述中,维玲同志从姚老的人品,坚毅刚强而又艰苦的写作历程,恢弘而细腻的艺术建构与追求,层层深入地进行了发人深思的探索。我们认为:“创不朽之功者,必有不凡的精神。”他语重心长地寄语文学界要学姚老的治学精神,要珍惜这份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回首60年前的文学创作环境,张炯说,“直到1963年《李自成》第一卷出版,才引起了文艺界的瞩目。然而在当时历史小说纷纷被批判的情况下,没有评论家敢发表肯定的评论。直到后来得到毛主席的支持,这部五卷本巨著才得以陆续完成、出版,并推动了新时期历史小说创作的重新兴起。”“小说写几个人物的命运易,而要描写一个时代的广阔历史画面则相当难。”张炯认为,《李自成》不仅写出了崇祯皇帝和李自成的悲剧以及各色人物的命运沉浮,还描画了朝廷内部的钩心斗角、庙堂庭争,以及战场的金戈铁马、攻取杀伐,使读者仿佛再睹那段悲壮、复杂的历史本身。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没有惊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没有坚定的决心和百折不挠的毅力,这样一部数百万言的巨著是完不成的。针对《李自成》的历史地位与意义,张炯明确表示:“它是新时期历史小说,特别是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新时期第一部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充满科学主义的文艺观点谱写历史、表现历史的巨著。正是在它所开辟的航道上,后来者络绎不绝,几十年间创造了我国历史长篇小说的空前繁荣。”

姚雪垠为了更加准确、切合实际地进行创作,整合出了大量的有效资料。事实上,他很明白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是对立统一的。他在创作过程中,以史实为据,通过想象,有时甚至是灵犀一点,对小说进行合理的虚构,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活丰满、故事情节云诡波谲。这样既没有违背历史车轮行进的轨道,又能使小说具有极大的可读性与吸引力,做到了艺术处理上的成功,历史小说评论家严家炎赞之为“以史实为骨架的出色虚构”(《〈李自成〉初探》)。茅盾在其《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这篇文章中,对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也有论述:历史小说《李自成》基本上是根据历史事实写作的。但既然是小说,免不了有虚构;《李自成》的虚构部分,却并非主观臆造,而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合情合理的虚构。如以《潼南关大战》、《商洛壮歌》、《紫禁城内外》三个单元为例,则《潼南关大战》(原作第一卷上册)属于虚构;而《商洛壮歌》及《紫禁城内外》(原作第二卷上册及中册),则既有虚构部分,也有历史真实部分。

   借此姚雪垠故居剪彩之际,《姚雪垠研究编委会》所撰写的一系列怀念姚老的文章都是饱含深情与激情的,因为这是我们纪念姚老多年的精心策划。也是我们作为文学新军的积习所致。并借此特一感谢反正体书法家李营题写《姚雪垠研究会》。北京毛体书法家协会领导高明柱题写《姚雪垠研究会》。感谢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及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组织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实验、研究、交流、推广和教师培训、教材编写等工作的张凤民书家题写《姚雪垠研究会》。以及邓州市文广新局原局长闫富传作诗祝贺《姚雪垠研究》,诗人书法家孙中林用诗书合壁祝贺《姚雪垠研究》等祝贺书画作品,我们一并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