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摩洛哥|马拉喀什老城历史文化、简介,都在这里,建议收藏

 兰州家长 2022-10-14 发布于甘肃

它位于摩洛哥南部大阿特拉斯山下。始建于公元 1071 年。也是马拉喀什老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土城,被称为摩洛哥的“南方明珠”。

1.马拉喀什老城漫谈

马拉喀什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城,始建于 1071 年,并于 1072 年成 为阿里莫拉维德王朝的首都。马拉喀 什曾被称为摩洛哥城,摩洛哥的国名 就是从这一称呼演变而来,马拉喀什 现在还被称为摩洛哥的“南方首都”。 马拉喀什老城的城墙修筑于公元 1126~1127年,长达 10千米。以侵略 扩张著称的穆拉比特人于公元1071到 1073年建立了马拉喀什阿拉伯人聚居 区。这时,他们已经控制了撒哈拉西部 的交通要道。穆拉比特人为他们新的 聚居区修建了城区和堡垒,在城区周 围种上了棕榈树丛。1147 年,莫哈底 斯人从穆拉比特人手中夺走了马拉喀 什。他们是柏柏尔教派的信奉者,利用 宗教势力摧毁了马拉喀什的阿拉伯人 聚居区,把它发展成为了一个享有盛 誉的都城。莫哈底斯人加长了城墙,用新种的植物重新划定了居住区的范围。 这一阶段是马拉喀什历史上的全盛时期。1269 年,信奉柏柏尔教派的另一 部落马里尼德人从高原下迁,先占领 了非斯,把它作为自己的都城,之后又征服了马拉喀什。在马里尼德人占领 的这段时间内,马拉喀什虽然又有所 发展,但阿拉伯人聚居区已几近消失。 公元 1510~1659年,马拉喀什处在萨 阿迪王的统治下。在这一时期,马拉喀 什再度成为都城,重新繁荣发展起来。 1659 年,马拉喀什被另一个民族阿拉 乌伊塔占领。阿拉乌伊塔王朝时期,马 拉喀什城又兴建了清真寺、伊斯兰高 等学府、王宫及住宅。

在中世纪,马拉喀什曾两度作为王朝的都城。伊本·塔什芬建立的阿尔穆拉比特王朝以及穆明建立的穆瓦希 德王朝都在这里建都。这两个王朝留 下的许多名胜古迹至今犹存,最著名 的是库图比亚塔。进入20世纪以来,马 拉喀什有了很大发展,它实际上已成 为摩洛哥的第二首都。政府各部门都 派有相应的机构在这里办公。马拉喀 什以其独特的建筑吸引着国内外大批 游客。很多国际知名人士,如美国的罗 斯福总统、英国的丘吉尔首相、法国的 戴高乐总统,以及卓别林等著名艺术 家都曾光临过这里。丘吉尔曾在这里 度过一个冬天。在英国丘吉尔博物馆 里,至今还陈列着他在马拉喀什完成 的作品。

2. 马拉喀什王宫

马拉喀什国王王宫金碧辉煌。宫内一部分古典建筑高大古朴,体现了 摩洛哥传统的建筑风格。另一部分现 代化建筑拔地而起,造型优美,色彩鲜 艳,看上去新颖别致。宾客入宫的仪式 完全是传统的古典仪式,连仪仗队的 装束也是传统的民族服装。仪仗队员 个个都是彪形大汉,骑着高大的骏马 雄赳赳地护送贵宾到入宫。

3.非纳广场

马拉喀什,无论走哪条道路最后都会到达非纳广场,这是马拉喀什最热闹的地方。每当午后,人们便会从 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一时间,广场人 声鼎沸。他们穿着不同颜色、不同款式 的服装,有着不同特征的面容—那 也许代表着不同的信仰,但精彩的表 演会博得所有人的热烈掌声和阵阵喝 彩。黄昏来临,空气中渐渐弥漫起浓烈 的烤羊肉和烙面饼的香味。头缠白布, 身穿长袍的阿拉伯人和各国游客一起 挤在烤肉摊前和露天饭铺进食。这时 的非纳广场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热闹 非凡。民间艺人们有的讲故事,有的演 杂技,有的习武练艺,有的耍猴舞蛇, 有的引吭高歌,有的翩翩起舞。他们娴 熟的技巧和优雅的舞姿吸引着来自世 界各地的游人,博得他们阵阵掌声和 欢呼声。广场上还有许多驯蛇师,驯蛇 师吹奏蛇笛,指挥剧毒的响尾蛇翩翩 起舞。驯蛇是件古老怪异的手艺,一些 摩洛哥人自古以来就把它当作一种谋 生的手段。

4.古城墙和清真寺

马拉喀什保存有用黏土建造的古城墙,从前有12千米长、九米多高,其 中四座最古老的城门分别是阿古恩诺 城门、莱马特城门、阿伦城门和杜卡拉 城门,它们始建于马拉喀什的全盛时期。在老城附近的阿特拉斯山麓,坐落 着由黏土构筑的众多建筑物及城墙组 成的“王城”。黏土独特的颜色,给该 城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并使王城获得 了“红珍珠”的美称。城内麦地那区的 主要标志是拥有高达77米伊斯兰教寺 院尖塔的科托比亚清真寺,它用砂岩 构建,特别引人注目。在清真寺内,一 条弯弯曲曲的斜坡构成了迂回曲折的 回廊,它能够引导祈祷时刻“报时员” 骑马上塔楼。这座巨大的清真寺今天 仍然举行宗教活动,并为两万名信徒提供活动场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