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程之前】我在怎么爱着你

 胡繎文博笔记 2022-10-14 发布于陕西

        每次出差前,就有很多东西想写出来。也不知道为什么。


        理想的教育是,孩子不会出现需要“管教”的行为——就像扁鹊见蔡桓公里,引申出来关于中医的厉害之处,不是医治,而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出现了之后,想着怎么去管教,是打一顿,还是骂一顿。早干嘛去了。有时微信群里会讨论教育,同事也会聊起来,都觉得“有时候还是要打”,在“该打的时候”。其实当你觉得该打的时候,就是你该反思的时候,哟,我娃咋变成这样了。

        孩子做了大人看起来的错事,有不恰当的言语,行为,先把孩子的本意搞清楚。大人眼里那些行为代表的含义,跟孩子的本意可能会完全不同。比如,看过一个例子,有个孩子把饭倒在被窝了,孩子的妈妈上了一天班回来,很累,看到被窝里的饭,怒从心中起,想着要收拾,要拆洗,就一肚子火。后来知道,孩子觉得妈妈上班辛苦,给她留饭,不会热,就放在被窝保温,一不小心就弄翻了。故事的结局是孩子的妈妈抱着孩子痛哭,后来孩子做了什么“错事”,她都先搞清楚原委。至少书里是这么写的。孩子的爸爸呢?不知道,故事里没写。可能在出差吧。

        大吵大闹,看见喜欢的东西就指着要买,爱看电视,爱玩雪,上跳下窜,这些本都不是问题,不是“错事”,孩子的天性,或者说人的天性,在幼年时的表现。不存在需要“管教”的部分。

        姑娘在家,跟姐姐玩起来也是要上房揭瓦的,那天去了咸阳姑姑家,安静的坐在沙发上,你看,她不是每个时候都会闹。她是在用她的方式玩,也并不是刻意的做出乖巧的样子。姑姑家不熟悉,哥哥要大一些,妹妹又太小,不是很能玩在一起。倒是妹妹一个劲的拉着她要跟她玩,搞得她还挺不好意思的。

        爱看电视,看呗,大体上,限定时间,她都会遵守。二十分钟,到时间关电视,她都会自己去关掉,有时到了精彩情节,会同意她看完那一段。她会有满足,也会感受到宽容。限定时间这个,挺好的,她妈教的,我用的也挺好。有时候限定时间,她会问,还有多长时间?当然,偶尔也会耍赖,那就看情况了。爱玩雪,玩呗,昨天那场大雪,我跟她说,这会是你之后几年在西安看到的最大的雪。然后心想你就可劲儿玩吧。玩回家时,鞋子袜子裤腿都湿了,帽子沾满了雪。说好四十分钟,多玩了一会儿。限定时间这招真好用。

        买东西呢,就我住的这附近,也没啥奢侈品,日用百货母婴店,看着馋,指着要,通常会满足她,块二八毛,力所能及,除非咳嗽时要吃冰激凌,牙疼时要吃糖。有次逛商场,看上一个水晶雕塑,价格不菲,哈哈哈,那就没买。她会知道,她不会缺什么东西,她不会比圈子里别的小朋友少什么东西,不用担心是否会缺衣少食,这方面有足够的安全感,就够了。配眼镜,四百多,并且都是大夫推荐的——题外话,四院配眼镜性价比真高,在家门口的眼镜店单是镜片就得六百多,当然这行本来就暴利,四院可能量大所以价低,少赚点——姑娘听到价格,问,“贵吗?”答,“不贵,而且,这事你不用操心。”她说,“噢”。抗战时,国军对老百姓的态度是,打仗是我们的事,老百姓别掺合,需要老百姓流血牺牲的话,还要我们当兵的干什么。对,赚钱是爹妈的事,孩子你别管,能给你岁月静好就行,我来负重前行。其实,孩子的岁月静好,就是他感受不到生活的艰难。要不然,要爸妈干什么。不让孩子怀着愧疚心长大,买件衣服还要替爹妈操心,呀!好贵吧,又花我爸妈钱了。当孩子因为攀比要买什么的时候,我可能会考虑怎么引导一下,抖个机灵什么,也说不定。现在还没遇到过。

        挫折教育,如果只是“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那我是不赞同的。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你以为你娃长大成人一路上会缺少困难吗?不会的。上课时要小便,怎么办怎么办?忘了带红领巾,怎么办怎么办?打碎了琉璃盏,怎么办怎么办?我赞同那个观点,你让你的孩子感受到爱,让他们生成乐观的心。没有什么比一颗乐观的心更加强大的了。相关的另一个观点,长寿的人,都是肚囊宽敞的人,乐观,看得开。

        而溺爱,就是要什么都满足,即便是非常过分的要求。溺爱,就是看到做错了(当前场景下是错的)依旧护着,依旧赞口不绝。溺爱,就是在理智的时候试图让孩子躲开任何一点失落失望难过不开心。失去理智时,又总会给孩子毁灭性打击。溺爱,加上不时的情绪失控暴跳如雷,真是毁人利器。孩子知道你的溺爱,潜移默化到你的情绪,在你面前就会肆意妄为,为所欲为。然后你会越来越控制不住情绪,被孩子、情绪牵着鼻子走。你也好不了,孩子也好不了。

       当然, 每个人是不同的,他的经历不同,环境不同,观点就会不同。正如抗战时我们会“全民皆兵”,认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那就一起干死小日本。所以会有人认为家庭的负担,即使不让孩子分担,也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见仁见智,也互不相干。

        生气了摔东西,摔门,试图打人,这就是需要思考,孩子怎么了,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孩子怎么了。这就是没有完整的“理想的教育”,就会让你有试图管教一下冲动。真希望能一直陪在孩子身边,关注她的一举一动,理解她的每个行为的来由,帮助她。也是帮助自己。

        姑娘到现在,我看到的,还都是满满的率真。不刻意讨好,不迎合,不忸怩作态,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喜欢到一半开始讨厌,那也很平常。不会当着面装出好喜欢的样子,背后搞点小九九。我愿你今后一直如此,就这么长大变老。世恶道险,跟需要圆滑世故是不搭界的事,不缺心眼的话,一路率性下去,也能过好。如果是又傻又直的……反正也饿不死,这年头。率真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跟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关系也不大,是稀罕玩意。对,率真可不是“我这人直”那个调调。而,能不能干成事主要看是不是缺心眼。

        当然,你最终会长成你会长成的样子,可能跟你现在,跟我希望的样子不一样。那能怎么办呢?我还是你爸。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恰好遇到了这个年纪这么好的你😂。

        “理想的教育”,就像乌托邦。似乎应该那样,似乎就会有那个结果。然而,现实中,估计没有谁家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需要管教”的时候。你看,人吧,是有很多特质的,你可能这几方面得到了“理想的教育”,他可能那几方面得到了“理想的教育”,所以你们都有些方面“防患未然”失败了,那么怎么办,中医治病又不行……对喽,人体自愈能力,也是超级强大的。大部分病,都靠自愈来着。

        寿命多半是遗传的,我理解的是,遗传了一个强大的心,遇事不疾不徐,看得开,就长寿。天生的大本事。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就是,万一能活很长,漫漫长寿,过的精致些,有烟火气有人味些。万一活不了很长寿,在这艰难的人世间,也能过的尽可能开心些。毕竟,有钱难买爷乐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