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众之名

 胡繎文博笔记 2022-10-14 发布于陕西

最近苦闷,胡乱写了一篇,纯虚构。

其实网络暴力这事,你说谁会是赢家?可能就是在电脑前手机上噼里啪啦敲键盘围观及参与事件讨论的我们吧。每次我们都会赢,没输过,也不会输。输的只有每次事件的当事者,被我们判定为“非正义”甚至“邪恶”一方的当事者。

楔子

盛夏,华灯初上,夕阳已没入天边,余晖映出漫天红霞。

遍布城市的露天烧烤店逐渐热闹起来,刚刚下班的人们三五成群走进各个店,点了菜,叫了啤酒,喝着,等着上菜。无数烤架炭火通红,刷了油的肉串、蔬菜在架子上滋滋作响,香气四溢,烟尘也弥漫开来。整座城市都是烧烤的气味。

天完全黑下来时,烧烤店的气氛升到最热烈,并将持续很久。人们桌上的烤串已经被吃掉大半,签子或零散或齐整的放在桌上,插在签筒里,用过的纸巾被揉成团丢在桌上,附近的地上。喝酒的人每人面前都摆了几个刚才喝空的酒瓶子,人们开始很大声的说话,谈天说地,聊各种时事,讲不同的故事。粗犷一点的客人已经脱了上衣光了膀子,汗流浃背,享受酷暑夜晚的那一点热风带来的些许凉爽。不停的有人酒足饭饱后买单离桌,也不停的有人走进来,呼喊老板清理桌面,然后就着满地的纸团烟头油污落座。

会有坐得近的邻桌因为酒后的热情而互相搭讪碰杯,称兄道弟的聊几句。也会有坐得近的的邻桌,因为酒后的兴奋,而因一点小事起了口角,老板会过来和事,有时会握手言和,有时会继续争执甚至冲突,打起来。酒后的人,被酒精浸泡过的大脑,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极差的,而其对身体的失控会让人有极强的蛮力,一瞬间的一个举动,可能就有千钧之力。这时那些有客人起了冲突的烧烤店的老板就会叫苦不迭,即便请了警察过来,依旧无法阻挡那些冲突带来的一片狼藉——虽然平时餐后也是狼藉满地——散落的桌椅,破碎的酒瓶餐具,被吓跑的客人,面红耳赤手提着酒瓶或凳子依旧要你死我活的斗阵的人。

结局大都是双方鼻青脸肿不欢而散,下次吃烧烤喝酒时这件事成了当事者眉飞色舞讲述的谈资。也有极少,以巨大的悲剧收场,最终成为整座城市甚至更大范围的人们的谈资:那人吃烧烤酒后冲突杀了人,那人吃烧烤酒后冲突丧了命。

小李是城市里普通家庭长大的年轻人。父亲是普通的公务员,忙碌一辈子只升到科级,管着一个没有什么权力的小科室。母亲是工人,已经退休。分别有一套计划经济时代分配的家属院的房子。小李中学毕业后,在从小长大的城市里一所大学上学,之后考公务员,进了机关。结婚生子,用家里卖了一套老房子的钱在城市里新建的环境优美的商品房小区买了一套房子,每月还着月供。又攒钱买了一辆车子,日子过的普通但也算其乐融融。

小王在离小李生活的城市很远的小城市的村子里长大,家里只供他读到初中,毕业后就去四处打工,最终在这座城市落脚。这座城市里有个早年就在此安家的伯伯,现在有些风生水起,也可以帮衬侄子,找了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小王还没结婚,收入付过房租、给老家父母寄过钱后还可以支撑衣食无忧的生活,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也算惬意。日后回老家娶妻生子,还是努努力留在城市,小王还没想好。老家的生活有些艰难,算不上家徒四壁,但是一年下来没什么结余,儿子每月寄回的钱可以帮很大的忙。

两个普通的人,毫不相干的人,在一个普通的日子,同时去了一家烧烤店。小李原本是要回家吃饭,大多数日子都是这么过的,那天下班时,突然想吃烧烤,也很平常。于是带着妻小,走进家附近一家普通的烧烤店。小王是被同事约着去了那家店,忙了一天吃顿串小酌几杯。两桌人紧挨着,像很多烧烤店一样,高峰时期人总是满满的位置不够坐,于是邻桌会挨的很近。

这桌上一家三口,聊着家长里短,大姑家孩子生娃了,三姨家孩子高考了,吃着烤肉,特意给孩子点了不放辣椒的鸡翅。小李叫了三瓶啤酒,喝完后意犹未尽又叫了两瓶,妻子拦了一下没拦住,也就没有坚持。时间还早,再喝两瓶孩子回去休息也不算晚。那桌上,两尺见方的小桌子挤了六个大小伙子,桌上摆满了烤串和塑料酒杯,酒瓶已经摆不下,围着桌子放在每个人脚下,两箱酒迅速喝完,第三箱也已经打开。人们兴高采烈的喝着聊着,这个领导脾气好,那个姑娘长得俊。

小王那桌紧挨着小李坐的一个小伙子讲到兴头手舞足蹈,一挥手甩在小李肩膀上,小李正端着一满酒杯往嘴边送,上一瓶剩下一些全部倒进了杯子,已经满溢。这一碰,酒杯飞出去,杯中酒洒满桌面,杯子正落在身旁的孩子脸上,孩子嘴里叼着鸡翅,被酒淋湿了脸、衣服,不知所措的看着爸爸。妻子赶忙拿纸巾帮孩子擦衣服擦脸。小李扭头看了看,邻桌碰到他的小伙子还不知道自己打翻了别人的酒依旧在说着什么。小李拍了拍那小伙子,哥们儿动作小点,把我酒碰翻了淋了孩子一身。小伙子也回头看了看,脸红脖子粗的道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小李转身回桌,低声骂了句,操,伸手拿纸巾跟妻子一起给孩子清理。

低骂的这一句,被邻桌另一个小伙子听见了,对着小李大声喊,你说什么?小李转身忽的站起来,回答,我操!倒一桌子酒还给孩子淋一身。妻子这时也站起身来,拉着小李轻声说,算了算了,回去洗洗。碰到小李的那个小伙子也在说,没事没事,我碰到的,你少说两句,不好意思啊哥们儿。正说着,一个酒瓶子飞过来,砸在小李头上后落地碎了,在几步外瓶口和瓶身摔成两截,还散落了很多玻璃渣子。小李走过去捡起瓶口那一截,转身一边往回走一边指着朝他扔酒瓶的小伙子,也就是刚才冲他大喊的那位,正要说些什么,脚下被翘起的方砖绊了一下,整个人面朝邻桌摔过去,半截酒瓶子直直的朝前插去,小李下意识想收回手避免瓶子伤人,而那半截瓶子已经到了小王的脖子旁,顺着喉管划了一道。下一刻小李落地,压垮桌子,赶忙翻身起来。小王手捂着脖子,努力想呼吸,但很困难,血从小王指缝间噗噗的冒出来,不一会儿人就倒地没了知觉。正在发呆的人们手忙脚乱起来,有人拨电话叫警察医生,有人扶着小王,更多的人围着想看发生了什么,老板还没来得及过来劝架,小李木然呆站在那里,瞪大了眼睛,妻子在旁边搂着哇哇大哭的孩子,也在发呆。

急救车跟警车几乎同时到场,就几分钟后。小王已经死了。小李在炎热的夏夜不住的发抖,妻子蹲下来搂着孩子头靠在孩子身上捂着脸流泪,孩子依旧在大哭。朝小李扔酒瓶子的那小伙子跪地不起。

事情很快被通知到两家人。此时小王躺在太平间,小李关在派出所。小李的父母很难相信自己的儿子杀了人,小王的父母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就这么没了。一家人丧子之痛,一家人至亲牢狱之灾。警察按照正常的流程在取证调查。

小王的伯伯,那个在这座城市生活很多的中年人,是一家企业的中层领导,三教九流认识很多人。跟小王的父亲,也就是他的弟弟,商量该怎么办。弟弟老两口因为儿子无辜被害悲痛欲绝,十分愤怒,提出一定要凶手以命抵命。事情被交给小王的伯伯一手操办。

小王的伯伯很快去问了在场的几个人,了解到小王这桌人无意碰倒酒后小李骂人在先,并且有飞身行刺行为。同时私底下调查了小李的家庭背景。获得简单的要点后,伯伯开始行动了。他找了写手,简单扼要的交代的要求,山村里穷苦人家的孩子来城市打工,在夜市摊被城市里官员家中衙内似的纨绔子弟酒后杀害。写手很会写,写的很精彩,很感人,并且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不管读者同为进城务工者,或者只是城市里普通市民,看后都会十分义愤填膺。文章经由伯伯认识的当地网络名人在网上发布并花钱买了网络热搜,很快就有大量点击,并且不久后被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网络名人、媒体看到,纷纷转发。看到此文的人无不为小王的悲惨遭遇扼腕叹息,并且为凶手的凶残愤恨不已,尤其凶手还是一个背景深厚的人,平日里一定无恶不作才会在夜市里放肆行凶。人们都在这么想。

警察调查很快有了结果。烧烤摊两桌人喝酒,因小事起了冲突,一方用啤酒瓶袭击另一方,酒瓶碎成两截后,另一方用碎掉的酒瓶袭击了这一方,造成一人死亡。疑点在于,这个袭击是故意为之,还是失手而为。因为没有人看到小李脚下被绊到了,只看到小李飞身出去,酒瓶子划到了人。但是那个姿势,从监控视频中看,又不像是故意跳过去袭击的,没有起跳,落地摔的也很重,不符合通常行凶的方式。而且,冲突发生的很快,针对小李的调查显示,没有任何案底,家人中也没有人有过犯罪记录,在私营公司上班,住在父母买的房子里,有辆价位适中的代步车,三口之家幸福美满,这样的人不像是穷凶极恶之徒,会在两句口角挨一酒瓶后,就激愤行凶。但是只有小李自己和他的妻子说,自己是脚下绊倒了摔过去误伤,围观的人都说那人故意拿碎酒瓶子抹人的脖子,只是认错了人,害得小王白白丢了性命,尤其是看了那篇帖子之后,人们更加认为,自己当时甚至看到了小李飞身起跳的动作。

网络上,关于此事讨论的热火朝天。大多数人们都认为,不能纵容这种行凶,要让那些有权势的人看到,这个社会是有法制的,不能允许他们肆意妄为,大庭广众下酒后行凶,罪大恶极,必须偿命。而小李的父母妻子则四处奔走,寻找律师,寻找公检法方面的关系,同时筹钱,拿出家里所有积蓄并借了很多钱,凑齐五十万元,去了小王伯伯家。小王的父母在孩子出事后就一直住在伯伯家,等着结果。

小李父母妻子拎着沉甸甸的一箱子现金,敲开小王伯伯的家门,一进家门小李的父亲就跪下来,跪着走到小王父母面前,小李的母亲和妻子跟在身后,悲痛加上愧疚,哭的一塌糊涂。哭中,三人恳求,接受和解,留条性命,除了这五十万,他们还打算卖掉家里的房子,或者把房子过户到这二老名下,日后也会孝敬这二老,让小李的妻儿为他俩养老送终。这二老也很悲痛,跟着哭起来,泣不成声。小王的伯伯在旁边开口了:我们已经决定了,一命偿一命,你们死心吧,回去准备收尸,要不然我家小王死不瞑目!年纪轻轻就被你们杀了……听到这里,小王的父母更加悲痛,哭到几欲晕厥,小李一家人遂被逐出门。如此,小李家人又尝试了很多次,一直到终审判决书下来之前一天依旧在尝试,开始对方还能忍住保持基本礼貌,到后来就是破口辱骂,狗血淋头,依旧挡不住这家人救人之心。

同时,小李家人还在寻求各种“关系”,而网络上接近白热化的一边倒的讨论,所有的“关系”都对他们的求助闭门不见,生怕被卷入“背景”,不敢出手相助。

最终,在网络轰轰烈烈的讨论的裹挟之下,警方判定小李酒后故意行凶时认错了人,刺中了小王。手段极其凶残,社会影响巨大,建议死刑。最终的最终,山呼海啸的舆论中,一审、终审,死刑敲定。小李这个在网络中被认为是罪大恶极的人,终于“罪有应得”的,被执行了死刑。同时被判了三十万的民事赔偿。

小王的家人拿着判决书找到小李家人要钱。小李家人悲痛中,冷冷的接待了。小李家小两口没有存款,那时二胎还没放开,小李小两口为了生二胎,担心公职受到影响所以结婚时没有领结婚证,房子在小李妻子名下,小李名下唯一的财产就是那辆开了几年的代步车,二手车行估值5万元。小王家人开走了这辆伍万元的车,带着巨大的悲痛的回了老家。儿子去世,小王家断了经济来源,推掉了小李家人拿来和解的钱,又没有拿到判决的赔偿,日子十分艰难。

事情就这么慢慢过去了,很快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网络上又有了新的热点事件,人们茶余饭后聊了不同的事情。两家人的丧子之痛,小李妻子丧夫,孩子丧父,这些悲痛也随着时间流逝,在慢慢变淡,只是夜晚、节日,两家人都十分煎熬,思念那两张面孔,思念他们在世时的美好光,心里的伤口一次次被重新揭开,血流不止。

有好事者去探望小王家人,发现这家人过的贫困,就留了些钱,同这家人聊了聊。知道了这家人没有拿到30万的民事赔偿,也拒绝了小李家提出的和解,拒绝了那一大笔钱。同时知道了,小王还有个伯伯,出事后找人写文章在网络上帮忙伸张正义。

还有好事者去骚扰小李家人,发现这家人只是普通人家,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大富大贵。小李父母住在很老的机关家属院,小小的旧房子,小李的妻子带着孩子住在一个新的小区,房子也不大,丈夫被执行死刑后,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好事者们在网上写出了所见所闻,后来以“网络暴力”为关注点,形成了关于此事的又一场讨论。人们扒出了小王伯伯做的所有的事情。而小王伯伯找的所有的人,那个写手,那几个最初把文章发出来的人,统统被扒了出来。小李家的真实情况也被发到网络上。人们觉得自己被骗了,被骗的结果是,受害者家里没有拿到更多钱导致生活极其困难,伤人者也并没有那么罪大恶极,也没有什么深厚背景。

愤怒的人们,最终又一次形成了愤怒的网络热点,小王的伯伯被公司开除,写手、最初发文的本地名人,这些人的电话被打爆,短信不断,收到很多死亡威胁,并且住所不断的被人泼油漆,甚至泼粪。像极了小李家人曾经遭遇过的一切。

小王的伯伯回了老家。写手、最初发文的人,也纷纷拖家带口离开这座城市,隐姓埋名起来。

尾声

又一年盛夏来了,城市里的烧烤摊又热闹起来了。人们在傍晚时分到店吃肉喝酒,谈资中多了件发生在这座城市里烧烤摊的轰动全国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