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瓷|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清·康熙·斗彩饕餮纹方鼎

 胡繎文博笔记 2022-10-14 发布于陕西

斗彩饕餮纹方鼎,清·康熙(公元1661年——公元1722年),1973年榆林市绥德县出土,通高23厘米,长15.9厘米,宽12.8厘米,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只鼎的年代,陕博之前有标注“明代”,现在改为“清·康熙”,之所以有这样的修改,猜测大该跟出土墓主人的生卒时间有关。这件文物出土于清初大臣马如龙夫妻合葬墓。马如龙出生于1626年,正值明朝末年,于公元1702年去世,为清康熙四十一年。马如龙是陕西绥德人,做过杭州知府、江西巡抚,后来死在巡抚任上,葬在老家。去世后,康熙为其书写“绩著江西”匾额——所以,也不知道这件瓷器底部有没有款。或者标注为“出土时间”而非“器物烧成时间”?

斗彩是一种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争奇斗艳”的瓷器纹饰绘制工艺,所以这里的“斗”读作“逗”。先用青花料在瓷胎上勾勒出纹饰的轮廓,然后施釉,高温烧制——青花瓷器就是这样一次烧成的——烧成后,再用五彩料在釉面上向青花轮廓内填入色彩,之后再入炉低温二次烧制,才得到最后的成品。

再看这只鼎,造型显然是模仿商周青铜器的四足方鼎。直口,宽沿,垂直的四壁,平底,两耳立于口沿两侧,底下四只柱状足。“四棱起扉”,四面中间也各有一道扉棱,共8道扉棱。口沿与耳,白釉,无纹饰。四壁则以斗彩绘制出仿商周的龙纹、饕餮纹。纹饰没有高古青铜器的抽象、狞厉、神秘,也没画出青铜器纹饰的精美细致,看起来让人多少有点,出戏。两只眼睛,写实的画成“肉眼”,直勾勾的盯着你,饕餮面部如豹纹般的纹样,应该是模仿商周青铜器的“云雷纹”,显然也有点,不得要领的样子。当然,要让明清时期的工匠完全照着商周青铜器的纹饰去绘制,可能也不现实。所以这可能就像是,我几年前在上海吃到的西安肉夹馍,用面包般松软的发面饼来夹肉,当时那种感觉。你也不能说他不好吃,但,不正宗。还有故事,说清朝外销瓷有很多是卖到欧洲的,工匠不认识外国字,但要画外国故事,简单配几个单词,于是依葫芦画瓢,找着字母的样子加上自己的理解,画出几个没人认识的单词。现在被摆在国内的博物馆,作为艺术品,展出给游客欣赏。

当然,这件瓷器,首先“斗彩”就足见其珍贵,再加上器物规整,保存完好,釉面光亮莹润,釉色丰富,已经可以是一件非常难得的文物了。纹饰的一点点,我看来的小“瑕疵”,可能本身也不是什么事儿。上博应该是明清景德镇瓷器的收藏大户,展出的器物中也没见到有这样的斗彩方鼎,所以,这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少见的,做工也相当精良的,景德镇斗彩瓷器精品。

图片均由博主摄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如感兴趣可亲自去博物馆,一饱眼福

(大宝贝天天见,第一百六十一天)

………… 

都看到这儿了,不点个在看点个吗?
欢迎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