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树影斑驳,谁还在》

 天驰老先生 2022-10-14 发布于辽宁

           我是很喜欢植物的,花草树木都会吸引到我。在植物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树。当然,不是不喜欢鲜花和嫩草,比较都是相对来说的。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随处可见的大树?我也没法回答出个所以然来,只能苦笑一声道:“佛曰,不可说”。

           好多人喜欢花草,这令我很欣慰。但令我不理解的是,大家都喜欢娇贵华丽、特立独行的品种。有人推荐给我,我都婉言谢绝道:“拉倒吧。养杂草尚且嫌麻烦,更何况让我这个懒汉老头伺候这样的花主子呢”。“喜欢”是个人的爱好与感觉,它带来的应该是愉悦心情,而不是奴役束缚。周敦颐的《爱莲说》写:“晋陶渊明独爱菊,亦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余独爱莲……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余者何人?”我就只能自嘲:“树之爱,同余者何人”了。

           我热爱大自然,但现在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办法全身心投入地享受片刻宁静。我喜欢的很多,多到觉得自己花心。花草树木、鱼虫鸟兽、溪流湖泊、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电影《首楞严演义》里,佛弟阿难陀尊者有句台词:“这四大假合的世界,常令人陶醉其中啊”。我习惯于冷眼静观世态炎凉,但也更羡慕和渴望投身于敢爱敢恨、深刻强烈的感情。

           苍劲挺拔屹立的粗枝壮叶固然讨人喜欢,矮小弯折的曲木也可人怜爱,倒别有一番风味。有些“实用主义者”觉得,这样的破木头,不能做横梁,不能制家具,连烧柴火都不好使,留着何用?这就不懂审美喽!庄子云:“无用安知不是大用?”自然的美感是最原始朴素的,也是绕过思维障碍直击触动震撼内心的。奇形怪状的生长方式,看似毫无规律,实则却更是和谐。曲折如云龙探爪,挺拔似一柱擎天。不知不觉已经自然融进飞舞的蝴蝶群体,加入勤劳的蚂蚁队伍中了。

           儒家有“格物致知”的精神,那我就格一格树吧。我常给徒弟们讲,树是最懂得为人处世的。后来,把这思想总结了一下,写进了《水说》,叫“如树之根固叶动,似钱之内方外圆”。稳固深扎的树根就是人的道德,随风飘动的树叶就是人的表面。守住品质,可以依善巧方便圆滑外表。这就是我“格树致知”的最大收获。

           树随处可见,每棵树都目睹过无数感人的故事。小时候经常跟爷爷奶奶和公园朋友们上山,那时候不懂得欣赏,只知道傻玩,但也播下了热爱自然的种子。小学的校门口,有四棵龙爪槐。那时候淘气,最爱在它们身躯爬上爬下。还有一棵芙蓉树,四层楼那么高。曾经想保存几颗芙蓉花,使它美貌永驻,但总是徒劳的,过不几天就枯萎了,没有刺鼻的气味,似乎应了小学语文宋老师教的“使生如夏花之烂漫,死如秋叶之静美”。记得初中,我很喜欢躲在校园里的一个叶茂花香的小角落,偶尔相伴姝彤、梓拓或嘉锴,谈笑着。

           还有一件趣事,有必要分享一下。那是初中第一天,尚且还搞不清哪个是锦州中学、哪个是八中,它俩只隔一条街。我就挺胸抬头进了锦州中学,然后灰溜溜地跑了出来。那是我初中唯一一次迟到,那时志明老师还不认识我。初一英语陈老师帮我们励志说:“三年以后,看你们谁能走到马路对面去”,估计她也没想到,三年后锦中迁址,老锦州中学借给铁中一年,我和大翔一群人走到了马路对面。我很爱我的初中,以至于上高中后久久不能释怀。高一时,想起三年前的趣事,常对校门口的枫树诉说,它也就成了我最知心的树友。“春看青枝发嫩芽,夏瞧绿墨遮赤霞。秋观金叶随风下,冬赏白雪挂梨花。”这是我为“树友”写的《四季树友图》。那一年,静静看着枫叶由绿变红、由红变黄、由黄变黑,慢慢讲述着初中的故事。浩铭他们都戏说“驰哥跟树搞对象”。

           升至高二,分至红梅老师文科班。窗口是半面红墙映着翠叶碧天,欣赏不够。阴晴雨雪风,都各有千秋。阳光明媚,洒在叶片上,闪闪鳞光。黑云压城,枝干如同张牙舞爪的恶龙。下雨了,树隐在雨帘后,烟汽濛濛。下雪了,天地洁白,而只有树杈上有几处积雪,其它地方倒更显得苍劲隽秀。晚霞映树是最美的,美到难以言表。怡然很喜欢午后和傍晚的窗外,总是直呆呆地盯着,好像周围一切都变得黯淡无光。而我则仿佛从夕阳斜照的晚霞和沙沙作响的叶片中,找到了自己逝去已久的青春。景色虽美,但物是人非,感情不再,却也是遗憾呐!

           我的高中同学泽浩有个网名,“回忆斑驳、谁还在”。我是个爱念旧的人,对这句话体验感触也比较深,那今天结尾,我就化用一下吧。

           树影斑驳,谁还在?



西元2020年6月13日作


感谢李立红老师启蒙激发我写散文的热情



爷爷评:第一次看到你写这种体裁的文章,非常好,爷爷喜欢但不懂。建议文中最好不用徒弟这样的名词,写做朋友好些。多看多写借物抒情,借物言志,扩大自己的胸怀。

刘志明老师评:文章写的很“成熟”,颇有“大家”之风,通篇一气呵成,娓娓道来,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有对过去的追忆,有对当下的感悟!文笔幽默风趣,于嬉笑戏谑中表达了主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可以尝试投投稿。老师为你的成长优秀欣慰,有“生”如你,幸甚!

李立红老师评:树影斑驳,谁还在?文章写得朴实怀旧,与树有关的人和事都呈现在眼前,这种叙事像日记,写下来很有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