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高山水长流 2022-10-14 发布于河北

      鬼谷子认为,要达到某一目的,实现某一意愿常常要曲折地、灵活地应变,以求成功事物总在变化中,正如鬼谷子所言,“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就是要了解掌握这一规律,促使两者之间的转化,世上的事没有永远不变的,或忤于彼或忤于此,凡忤则通过计谋使之合,这就是反忤之术、因为反忤之结果可以合,也称之为忤合之术。

由此可知,“忤合”是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应变常规,所以,忤合之术基于“反”、“合”可以互相转化的原理,有些事情顺势去做可以成功,有些事情逆反去做也可以成功因此“忤合术”即“以反求正”之术。为了实现某个计划,正面进攻常常难以实现,这时就需要曲折、灵活地应变,从侧面或者反面突破,以求成功司马光破缸救人”早已传为佳话,脍炙人口,这是典型的以反求正的案例。

鬼谷子

按照通常的想法,人掉进水里以后,人们采取的办法就是把它从水里捞出来,也就是“让人脱离水”,这是符合常规的思维,但是,对于一个年仅10岁的司马光来说,要把另一个掉进水缸里的小孩子抱出水面,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也就是说,常规的方法只能使他陷入困境,司马光的聪慧之处就在于没有按照常规的方法,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开通出一条思路,也就是“让水脱离人”他打破了水缸放水,从而顺利地把水缸里的小孩子抢救了出来。

事实上,有许多问题用顺向思维无法解决的时候,要攻克这个难题,摆脱困境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我们的脑袋反转一下,

清朝著名学者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沧州城南,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山门倒塌,一对石雕的野兽也随之滚到河里去了。过了十几年,准备重修山门,需要把那一对石兽打捞起来,但河很长,到哪里去寻找呢?按照一般人的看法,石兽必然在下游。

阅微草堂笔记

但一老河工却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认为石兽应到河上游去找,他说:“石兽是坚固沉重的,河沙是稀松轻浮的,流水的力量不能一下子把石头冲动,但是被石头挡回来的水的力量必定在面对流水的石头下边,把河沙冲开,形成一个窟窿,越冲窟窿越大,这个石头下边的窟窿扩大到中部,石头不能再保持平衡,必定倒转到窟窿里去,流水再冲击河沙,到一定时间石头再倒转一次,不断地倒转,这个石兽就逆着流水跑到上游去了”人们按着老河工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远的地方把那对石兽找到了。

鬼谷子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正反逆顺的发展形式,施用“忤合”之术的前提是必须对具体事物多方研究,从而采取具体的应变方法,缺乏针对性的以反求合,不仅不能实现原先意图,而且实施忤合之术,必须充分认识万物皆在变化中,变化才有发展,所以有效的忤合智谋必须使可能适得其反实施者相信要超过自己的对手有两个必备条件,其一是知己知彼,知己知彼才能进退纵横,游刃有余,其次是应在对方处于谋略、攻势状态中,即在不如我方谋略的情况下,行忤合之术,必将使我方获得主动权。

鬼谷子

诈退之法常被军事家广泛使用,曹操就曾用此计巧取阳平关公元215年春,曹操率兵攻伐汉中张鲁,自陈仓出发,一路夺关斩将,进行得极为顺利,阳平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守将为张鲁之弟张卫与大将杨昂,他们在山顶筑长墙10余里,更增加了进攻的难度,几次攻击之后,曹操损兵折将,却没有踏上阳平关半步。

这时曹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见阳平关着实难以攻破,便引军后退,敌人见曹操大军已退,守备也就松弛下来,不料曹操的退兵乃是诈退,正欲以松懈敌人守备,他立即命令张部、夏侯渊领兵乘夜偷袭,终获大胜,登上了阳平关,阳平关一破,汉中已无险阻,张鲁仓皇逃走,曹操遂占有汉中在军事上,诈降之术、诈败之法均为“忤合”之计。

曹操

在现实生活中,要达到成功处世的目的,常常要迂回曲折地采取灵活的应变措施,这正是“忤合”之术的妙用。施展此智谋时,首先必须知己知彼,即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情况,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其次要注意保密性。只有这样才能左右逢源,办事成功,尤其是在商业活动中,要想获取成功,就一定要领悟“忤合”术的真正内涵,在曲中见直、直中见曲中,转患为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