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牧扬州梦

 书柜茶室 2022-10-14 发布于上海

唐文宗大和七年(833)春,杜牧奉幕主沈传师之命,由宣州经江宁往扬州访淮南节度使牛僧孺。

杜牧路过江宁,在秦淮河口驻留,在船上,他听到隔江有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这支陈后主的亡国之音,触景感怀,挥笔写下《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因仕途失意,居住扬州,杜牧特别喜欢宴游,开始了和扬州的不解之缘,在一生中留下了多首和扬州有关的诗作。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杜牧有了“风流才子”的名号。

扬州作为唐代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自然是烟花繁盛之地,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而作为不得志的诗人杜牧,这里便成了他的天堂。

有诗云: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在扬州,三十三岁的杜牧结识了一位十三岁的妙龄少女。

坎坷的命运让两人瞬间有了无尽的话题。

杜牧的内心是柔软的,是怜香惜玉的,何况又是娉娉袅袅的十三岁少女;月色缓缓,清酒如许,浅斟低唱,好不快活。

杜牧瞬间找到了人生的意义,陷入爱河,一发不可收拾。

有诗云: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与她的缘,恰如茫茫人海中一次偶然的回眸,相逢于某个温柔的月夜。

于是,一切美好便纷至沓来。

在杜牧的眼里,她就是他的世界,似乎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比她还要美了。

即使春风十里的扬州,在她的裙下,也不过杂尘一般。

相逢实在太短,多情人也会有无情离去的那一天。

三十三岁那年,杜牧离开了他深爱着的扬州,也离开了他心爱的女子。

别筵上,两人凄然相对,举樽道别,强颜欢笑,无语凝噎。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杜牧和这位女子难以割舍的爱情,让人动情。

她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有着杜牧的怜爱和不舍,有这样一位横绝千古的诗人为她所倾慕,为她写下如此精彩的诗句,她已经胜过了其他女子太多。

杜牧在扬州的时间很短,只有两年。他对扬州的记忆却很长,也许长过了他的一生。

杜牧一生最忆是扬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