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时期山东敌后鲜为人知的一所“高等”学府——山东省立临时政治学院 | 静思斋

 静思斋历史文献 2022-10-14 发布于河北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84)——1943年山东省教育厅长刘道元签发的一张学历证明书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此件藏品可交流。

 
这张虫蛀残破的故纸,是1943年10月山东省教育厅长刘道元(1902-1996,山东曹县人)毛笔签发的一份学历证明书。此类证明书市场价值当然远逊于毕业证书,但在当时却可基本等同于毕业证书的效用。在这张证明书上,有两个不太寻常的地方,一是此类证明材料通常是由学校及校长出具便可,这张却是由省厅厅长这样的高级官员给予证明,显得规格颇高;二是原主就读的学校,名叫“山东省立临时政治学院”,该校的原始文献如今几乎片纸无存,它又有着怎样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呢?

抗战爆发之后,山东省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齐鲁大学内迁,国立山东大学内迁不久后停办,至于其他公办的中学、师范等多有内迁并合组为山东联合中学(后改称国立第六中学),山东全省的教育体系近乎瘫痪。1938年,行政院颁布《沦陷区教育设施方案》并派员分赴各地开展工作,于是在敌后,有许多冠以“联合”、“临时”之名的学校纷纷诞生,它们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尽力维持着这些沦陷省份文教事业的弦歌不辍。

由于此时山东省几乎已无一所高等学府(不算日伪当局开办的),为了使高中程度的毕业学生有继续深造的机会,1940年间,山东省立临时政治学院奉命创设。该校由徐轶千(即徐家驹,原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担任院长,校址在安丘县西南的店子村,设文、法两科,学制一年,于1941年8月正式开学。第一期每科招收两班,总计四班约160余人;第二期1941年年底招收,计两班约80余人。该校名为“政治”,原有培养战时工作人员之意,实则似乎成为高等师范的性质,毕业同学多从教职。另由于学制很短,大致也就相当于大学一年级的教育程度,虽说是“高校”,但显得有些名不副实,学历不上不下似也难于定位,但总归还算是在教育部有备案的大学学历。

惜好景不长,1942年1月,学校校舍在日寇大扫荡中被焚毁,只好北迁到昌乐县境继续办学,是年秋季,第一期四个班学生150人毕业。此后由于日寇的“扫荡”力度不断加强,山东省府被迫撤离山东流亡至皖北阜阳,山东省立临时政治学院亦于1942年9月暂时停办,师生各奔东西。

1943年秋,山东省立临时政治学院在安徽阜阳复校,由于战时往来、通信不便,至1944年原第二期同学仅剩17人继续回校复学,最终在1945年2月毕业。另在1944年9月,该校附设师范专修科,改施三年制师范教育(原第二期毕业后,即无一年制班,仅有此三年制师专),不久后抗战胜利。1946年,该校首度以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47年4月正式改名)的新校名在济南招生,校址设在胜利大街(今省委驻地),原在阜阳的师范专修科师生亦于1947年初迁回,山东省立临时政治学院的校名至此结束。

1948年1月,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改称山东省立师范学院,在同年9月济南战役中,该校尽毁于战火,校史实际上终结。少部分师生随国府南迁(其中一部分最后去台),留在山东的师生被接收后大部分进入华东大学教育学院,1950年该学院与山东行政干校合并改组为山东师范学院,此后院系亦多有调整,今为山东师范大学(简称山师)。综上所述,如今的山师确实具有山东省立临时政治学院的一丢丢血脉,但并非直接的沿革关系,这与我前一篇所写的国立十中——郑州四中的情况浑然不同。所以人家山师只把始建时间认定为1950年(这个一点也不浮夸,让我大为激赏),校史简介及沿革图中只字未提山东省立临时政治学院,我也觉得并无太多不当。

校史沿革远的近的都已交代完了,最后回过头来再说说这个山东省立临时政治学院。如前所述,其实仅有第一、二两期毕业学生167人才算是该校正宗的毕业生,并得到教育部备案,单从学历的角度上来说,这些人一年就拿到了(相当于)大学的文凭,无疑是“赚”到了。至于后来的同学,一是1944年后该校仅以附设师专的名义办学,性质已发生改变,且这些人再毕业时也早已不是原校名了,他们则自称为山东省立师范学院校友。
 
 
为了探究前面那167位同学的姓名,我专门买了一册2004年编印的《山东省立师范学院校友录》,里面果有收录。只是这些人在山东省立师范学院校友中也很边缘化,除了名字,无一在校友录中留下任何其他记载,我将这167个名字随手整理出来发布在后。

意外忽然发生了,我所藏这张故纸的原主山东莱阳人王濂的名字,竟不在这167人之中!从时间上推算,此证明书应是在山东省府流亡安徽阜阳时签发的,也许学校这会儿还尚未复校,所以是由省教育厅长刘道元“越庖代徂”,白纸黑字证明王濂毕业于该校文科,时间班次均与校史吻合,其上加盖的关防、印鉴也说明它的真伪完全没有问题。至于没有找到王濂的名字的原因,我想来有三种可能:
 
 原主王濂

1、王濂在校时另有别名,他就是文科一级一班的某位王姓同学,比如该班名录中第一人赵承懋,后来正式使用的名字是赵蔚芝,是山东教育界大名鼎鼎的一位耆宿,王濂的情况很可能便同此例,这也是我认为最大的一种可能性;2、由于这个校友录转引的资料属二次加工文献,或许存有错误,比如王錤,錤的字体怪异,亦有可能是王濂的误记;3、当年王濂在学历上有一些“浑水摸鱼”情况,比如他可能确曾在该校就读但并未毕业(第一期招收人数略多于实际毕业人数),而当时并无法核验准确信息,但这种可能性我认为是最低。

然究竟如何,此时却已无人可知了。



                             静思斋  于岳
                             2022年10月14日


附:山东省立临时政治学院第一、二期同学名录

文科一级一班:38人
赵承懋(赵蔚芝)、陈宝璘、赵明焘、胡念本、乔文化、崔丽萱(女)、刘杰超、云日祥、曹钟书、赵慕鸿、陈增淮、刘世暄、张孟庚、陈明斋、吴敬淳、张在仁、张乃璇、王长盛、李永淦、朱文哲(女)、王錤、翟丕翁、周鸣皋、孙衍祥、刘训、丁建济、李纪三、阎同芳(女)、韩长富、王伯晓、秦原锷、张廷杰、王保勤、李洪、王履泰(女)、李永国、于文俊(女)、王铭礼

文科一级二班:38人
李秀成(女)、张闳基、萧玉峰、刘遵海、亓丰灿(女)、张汉洁、赵建修、李湘文、房崇岭、尹雁民、曹纬初、赵子谦、马庆绍、刘文真(女)、秦丽娟(女)、张宝笈、岳传锋、林树五、郭连仲、孙波平、刘树英、李永基、宗德峰、李沛洵、林志恒、丛藻滋、程俊(女)、衣杲、孙传熙、徐学究、耿希圣、赵书山、李延绅、李允位、孙承琴、李永武、张杰、高延垿

法科一级一班:36人
李鼎成、李林祥、崔荣中、郑明轩、刘正铭、李荫荣、王垚、高传薪、王济海、金广祥、赵景周、张燮文、尹铣、刘慧颖(女)、宋维之、任世明、窦作圻、刘文国、杜箕泉、杨洪起、王之堮、陈泽深、史邦玉、宋锡正、张继祯、王书絅、翟栋、贺法锜、刘星五、孙承先、王景仁、王钟琪、耿葆莲(女)、战鸿德、刘宗光、李祖光

法科一级二班:38人
王焕文、李道昌、王在纲、宫玉龙、刘向安、别之会、张梦文、孟兆栻、郑功仙、巨广田、费树华、梁树栋、马荫渠、丁守珍、赵录钰、贾鸿潮、许衍榛、王安政、王元经、张庆祥、崔荣琪、王熙元、刘法培、李文汉、宋盐廷、丁练卿、牛衍泽、马伯全、贺法铭、邹中君、臧兆注、李清平、王守忠、董存正、李鸿儒、钟任重、李定一、李允任

第二级复学同学:17人
王笃信、戴昭束、孔繁迈、李士昆、管辉远、张鸿慈、袁仲明、张汝清、高拙亭、马承谦、王聿府、郭维芬、秦广智、王晏平、宋述淦、庄汝器、王兆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