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悲壮瞬间

 蔓萝花 2022-10-14 发布于安徽

       一个民族,一种独特的文明,数千年的历史,总会经历高峰和低谷,巅峰时封狼居胥、万国来朝;低谷时也有五胡乱华、崖山亡宋。但是,时代变迁,气运反转,并非一人之力能改变。而先辈之烈,并不是所有人都只是为了活着和传承,那些可歌可泣的英豪们,不在于处民族巅峰时尽展光华,大放异彩;而在于当民族低谷时,仍能抱赤子之心,释放震撼人心的家国情怀。哪怕此行必死,我亦笑面以慷慨;哪怕结局注定,我亦怀民族气概。

       在强盛时可以见识一个民族的博大和自信,在困顿时也能看见一个民族的风骨和灵魂。前者让我们曾无数次站在世界民族之巅,汉唐盛世,天下睥睨;而后者让我们的民族历经数千年而不朽,成为延续最久远的古文明,愈久弥新。

民族气节

       这是一种怎样的民族情怀,侨居数百年的土尔扈特毅然横跨千里,在围追堵截下东归故国;这是一种怎样的民族精神,能让两股完全不同信仰的势力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以御外侮;这是怎样的一种民族引力,能将四周的游牧民族同化进一个共同的大家庭;这是怎样的一种民族韧性,经历百年耻辱和列强打压,仍能凤凰涅槃,废墟重建,一飞冲天。

       我们歌颂自己的民族,也要铭记那些悲情时刻,在悲壮中体会那些属于民族内核的重要情怀,在悲壮中感知先辈们伟大的精神下固保本元的坚守。接下来,我们就简述一下,历史上最著名的几次悲壮时刻。

崖山海战

大宋军民殉国

1、崖山十万军民跳海

       崖山,也许是华夏民族最黑暗的地点。1279年,广东江门崖山,大宋最后的水师被元朝海军堵在了崖门内,那个被俘的大宋名臣文天祥就被囚于元军战舰中,也许就是在随元军赶往前线途中写下的那首名垂青史的《过零丁洋》。

       这一年,南宋王朝苟延残喘,已经被元朝大军逼到大陆的尽头,身后十万军民百姓和忠臣义子。当间是陆秀夫带着年仅七岁的宋末三帝中最后一位少帝赵昺。身前是张世杰所统率的大宋最后的军队。

       元军将宋军所有船只堵在了崖门内,并且占领了崖门附近的陆地,然后,围困住了张世杰的舰队和其余船只。十余日内,大宋军民只能吃干粮,饮海水,渐渐士气低沉。张世杰眼见不能再对峙,于是寻机求战,却中了元军的埋伏,损失惨重,只有少量精锐突围,张世杰打算突围后再寻赵氏皇裔东山再起,不料遇风暴全军覆没。

       而被滞留在崖门港湾内的十万军民,则是上天无望,入地无门。陆秀夫悲凉地望着已经越来越近的元朝舰艇,一声悲叹,为避免靖康之耻重演,毅然背着七岁的少帝纵身一跃,跳海自尽。十万军民眼见少帝和陆秀夫殉国,无不悲情恸哭,随后,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幕上演,十万军民,十万忠臣孝子,竟无人投降,他们用生命诠释了民族的气节。

       十万人携手跳海自尽,以身殉国,史载海上浮尸十万,时隔数百年,仍让人可悲可叹,可歌可泣,可洗涤灵魂,可颂之。

十三壮士归玉门

2、十三壮士归玉门

       公元74年,东汉王朝重建西域都护府,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已校尉,驻守在西域都护,手下只有军队数百人。而早些年被汉朝打散的北匈奴死灰复燃,趁汉王朝战略内缩而崛起。

       公元75年,北匈奴进攻西域,首先攻车师国,车师不敌,转而向耿恭求救,耿恭随即分兵救援,因为兵少不敌,车师最后投降匈奴。随后匈奴大军围攻耿恭驻地,以数万人攻打仅有数百人的孤城。耿恭一面派人向朝廷求援的同时,一面组织军队死守。

       但是当时东汉朝廷,正值汉明帝刘庄去世,汉章帝新即位,政局不稳,一时间并没有出兵救援。汉军弹尽粮绝,耿恭在箭头涂毒,以匈奴人相信的巫毒和天神为由,表示中箭者伤口不愈合,必死无疑,一时间迟滞了匈奴人的大举进攻。匈奴人转而围困孤城,断了孤城水源。

       汉军将士无粮无水,耿恭带人在地面掘井,下十数丈方打出水来。而粮食,则是杀战马,煮铠弩食其筋革,拒绝匈奴的招降,坚守城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正是出于此段壮举。就这样,在没有救援的情况下,耿恭所部,死伤无数,坚守了一年,几百人到最后仅剩二十六人。

耿恭死守

       而东汉朝廷在汉章帝平稳即位之后,在一番激烈争辩之后,在司徒鲍昱:"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一番激情演讲之后,最后决定派兵救援。

       救援部队到达河西之后,面对茫茫大漠,部分将领不愿再往前走,唯有范羌率军两千,配合河西的一部分义士,还有西域属国的一部分军队,总计近七千人,奔行数千里,冒雪翻越天山,终于在耿恭守军奄奄一息的时候,赶来救援,大败北匈奴,守住了疏勒城。

       耿恭率领仅剩的二十六位壮士东归,到玉门时候,只剩下十三人。史载:“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郑重为恭以下洗沐易衣冠。”我们不知道,当这十三个瘦骨嶙峋且衣衫破烂的人,站在玉门关前是怎样的一幕场景,只能幻想,在血色大漠夕阳的衬托下,他们迎风而立,身躯无比伟岸,气节无比豪壮。

血战睢阳

3、张巡尽节睢阳城

       睢阳保卫战,大唐安史之乱期间,最可歌可泣的一场大战,安禄山以河北三镇大军,兼沙漠和突厥之众南下,一举攻破洛阳,横扫中原,直抵潼关与长安。而中原诸镇皆降,唯有睢阳(商丘)张巡坚守孤城。

       安庆绪弑父即位之后,遣手下大将尹子奇率领叛军13万围攻地处睢阳渠要冲的睢阳城,而睢阳守将正是先前从北边战败撤退至此死守的张巡,张巡手中只有两千人,加上睢阳原本守军,总共也就6800人,在尹子奇手下的13万精锐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而睢阳作为南下江淮的重要屏障,张巡决定据城死守,但是周围诸城都被叛军攻破,外援已绝,只能凭借手中力量坚守。双方从1月相持到了10月,尹子奇连番重兵进攻,皆被张巡击退,而城中情况随着被围困日久而更惨,粮草断绝,伤亡惨重,疫病横行。

       10月初,城中完全绝粮,连树皮、茶纸也吃光了,将士就杀马而食,战马杀光了,就罗雀掘鼠而食。最终,叛军在尹子奇带领下,攻破西南门,损失惨重,但还是一举拿下了睢阳城,张巡等人誓死不降,张巡、许远、南霁云等36人不屈而死。

易水送别

4、荆轲易水别子丹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大抵是中国历史上被文学作品渲染得最悲壮的一次送别了。战国末年,秦国大军势不可挡,三晋已然沦为鱼肉,燕国西方屏障尽失,太子丹忧心忡忡,最终决定派遣刺客刺杀秦王,以缓解秦军不断东出,大军压境的巨大压力。

       然后,就有了历史上最著名的荆轲刺秦的故事,荆轲必然不是一个好刺客,但是却象征着一种精神,士为知己者死,士为国难而尽忠,知此行必死,却义无反顾,家国大义在前,当毫无畏惧。

       荆轲、太子丹、高渐离、易水、寒风,一片肃杀之气,简单的景致,却勾勒出一次悲壮的送别。秋风萧瑟,易水寒冽,琴声高亢,歌声嘹亮,壮士西去,背影萧瑟,抱定必死决心深入虎穴的献身精神,岂不是一个民族在危难时期,敢于献身的精神缩影?

范成大出使

5、范成大孤臣使汴梁

       范成大,南宋著名诗人,同样也是爱国名臣。南宋前期,由于金国实力强横,始终保持着对南宋的压制,所以,南宋事金而战战兢兢。宋金签订隆兴和议时朝廷忘了议定受书的礼仪,打算废除使臣向金国皇帝跪拜受书这一耻辱性的礼仪,并商讨北宋帝陵等诸事。

       而当时国中大臣皆不敢北上,左相陈俊卿暂缓出使被罢官,吏部侍郎陈良祐力主不出使而被贬,颇有名节的老臣李焘惧而不敢行。唯有范成大,不过礼部小官,却昂首挺胸,慨然出使。

       出使燕山过程中,范成大重视气节,坚持要以自己的方式献上国书,多次差点殒命金国朝堂,最终虽然没能如愿,但也能达成部分和议,并且保全气节而归。在出使途中,见中原百姓改换异服,沿途攀着出使之人询问故国情况,问王师何日北上,那种情感,又岂是常人能懂?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岂不令人动容不已。

       历史上这样的悲壮时刻并不少,比如苏武北海牧羊十九载,比如卢象升孤军死战力战而亡,再比如李定国忧愤而终,项燕战死而楚国亡,明末抗阉党五人慷慨就义,维新派谭嗣同为理想捐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