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趣的灵魂,有静气

 新用户2910BX1b 2022-10-14 发布于江西

原创 莫一奥 LCA

2022055

静趣

朱光潜先生在一篇短文中写,“有趣的灵魂都有静气”。

这里说的静气,并非是声音的大小或行动上的急缓,他称其是“心界的空灵”。当人有静气,内心存独立的精神空间,便不易被外界的寂与躁所扰,而那些生发于细微之处的趣,也就更容易感知得到。

周茂叔爱莲图 明代 沈周

静气之奥秘,古人早已悟到。宋代理学家程颢( hào )曾在七律诗作《秋日》中传递出了相近的意蕴: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自然万物,瞬息而变,唯内在存有静气,以静体悟,方可得万物之趣。而生活里的精微细节,亦会因内心的安适从容而变得多彩,如诗中所写,一觉醒来,察觉东边窗子被阳光照得通红,惯常可见却又易被忽略的趣味与惬意,淡然而生。

小荷

古人善观自然,且尤喜静观,他们步入林泉中,或听松、或赏荷或观瀑,以静谧之态获取一份天趣。而此种趣味,通过读明代沈周的《周茂叔爱莲图》,便可体会得到——

此图再现的,应是沈氏有竹居中的景致。只见,文人安坐于椅上,紧邻池塘,静赏莲之高洁,偶然间,他想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凌波仙子,于是作画并题诗道:水面红莲半吐时,凌波仙子步瑶池,诗成独坐虚亭上,风送清香袭素肌。

莲花与莲叶的天真可爱,凌波仙子的轻盈漫步,大致就是沈周独坐凉亭静赏荷景的收获。

题跋

同样是《周茂叔爱莲图》,同样是静观,日本狩野派始祖狩野正信,展现出了不一样的氛围。

狩野正信与沈周年纪相近而稍轻,属同一个时代的画家。只是,中国绘画至沈周时,已是跨越了宋代人的含蓄图式,经元代画者探索,笔墨本身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而狩野正信学习的仍是中国宋代特别是南宋山水画作的呈现方式,并将其传承了下来,以致影响日本画坛三百余年。

周茂叔爱莲图 日本 狩野正信

静读两幅《周茂叔爱莲图》,会发现它们彼此并不相同。

狩野正信以宋人意趣为宗,其画出的《周茂叔爱莲图》,重点不在于莲,而在于像画中文人一样体悟莲的过程,也就是说,画者无需乘舟步入池塘,绘画已成为一种体验,而完成这样一幅画,既已完成了对莲的精神感知;沈周的《周茂叔爱莲图》,重点在于莲,静观真实的莲花与勾画至纸上的莲花,同样重要,也正是因为此种原因,其笔下的莲,才更加具体,也更加独特,充满趣味。

两种境界的莲花

沈周与狩野正信的画作,均是以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为题。如周氏所言,世人喜爱花草,陶潜爱菊、唐人爱牡丹,而“予独爱莲”。周敦颐通过对莲形态的描写,赋予了莲坚贞高洁的人文品格,并以此自喻。两位画者画出的莲,亦有此意。

通过静观自然,以获取个人感悟,在程颢诗《秋日》的后半段也有提及,他写: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化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当心怀静气去感知万物时,会发现万物无一不具特色,各有其存在的逻辑,且颇具自得神情。而以此体悟四时,体悟生活,趣味也便多了起来。程颢接着写,假若以这样的心境感知人生及风云变幻时,也可淡然处之,而有如此静气者,当是英豪了吧。

程颢文字中的英豪,带着时代印记,不必在意。不过,当心有静气,多一个感知世界的触角,即使不是英豪也是好的。

原标题:《有趣的灵魂,有静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