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朋友学做手工娃娃

 Lia熊 2022-10-14 发布于美国

中间这个是朋友几年前学做娃娃的第一个作品,她说当时还不会做头发,就只做了这顶帽子。

左边这个是后来的作品,她说做多了以后,就不想再做重复的娃娃,想有所变化。我说这是艺术以及生活的特性: 变化和生生不息。

这是她自己设计制作的小王子。我跟她因为去为一间公立学校刷彩绘墙认识,后来发现我们还有其它共同的爱好,比如儿童文学,比如手工。

我们一起做着手工,聊着德国的文学大师米切尔·恩德,最喜欢他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书中的小男孩在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中穿梭,挽救幻想王国。而在我们这个平凡的没有灵魂的时代,米切尔·恩德以他不朽的作品,为儿童和成人挽救了一个几乎要失去幻想世界。

我们也聊了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书中未来的人类男女越来越趋同,男性越来越柔和,女性越来越坚毅,这是合一及和平的象征。然后我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一个既像男性也像女性的娃娃,感觉她跟我一样喜欢寺庙。

国庆假期,我俩花了两天的时间做娃娃,从早上9点做到晚上10点,她教,我学,一边探讨不同的做法,聊着不同人的生活方式,我们都是比较特殊的少数人,会为一个跟工作和钱没什么关系的爱好废寝忘食,有些人会觉得我们不太正常。保罗-柯艾略的小说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中说,所谓正常,不过是个常识的问题,或者说,如果大多数人认为一件事是对的,那这件事就是对的。

比如色盲,如果大多数人都是色盲,那么少数能看到全部色彩的人就不正常,或者叫有特异功能。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中穿插了个故事,有个国家所有臣民喝了一口井里的水后都疯了,只有国王没喝,大家却认为国王是疯子,不再服从国王的管理,后来国王也喝了那口井的水,大家又认为国王正常了,继续服从他的管理。

第三天,我做好了娃娃的头发和鞋子,随着这个娃娃的诞生,我感觉自己在灵性上也获得了新生,相信万物有灵。

朋友做的几十个娃娃,每一个都很生动。身体上有膝盖窝,有肚脐眼儿,有酒窝等等。在一针一线中赋予它情感,在表达和创造中接受来自天地的灵气。

《做优雅的巴黎女人》书中有一句话:“你不能因为只有一次生命,就一直害怕自己将它浪费了”。朋友和我都认为,做手工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享受生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