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宁县丁沟公社1968年关于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报告 || 作者 潘涌昌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2-10-14 发布于上海

会宁县丁沟公社1968年关于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报告

作者 ‖  潘涌昌

潘涌昌先生1932年1月生,甘肃会宁人,会宁简师肄业。助理会计师,主任科员。1951年参加工作。曾任乡文书,区秘书,县、社数单位科员、会计,《会 宁 县 志》编辑。被聘任《白 银 市 志》《会 宁 县 交 通 志》《会 宁 党 史 资 料》(第五集)、《白 银 市 文 物 志》(初稿)编辑,会宁文史资料《古道名城》《三 军 会 宁 会 师 旧 址》编委委员,《古道名城》(续一)副主编,《会 宁 县 文 物 志》(初稿)主编。在《甘肃史志通讯》1993年第二期发表《靖远、会宁两地战国时为北地郡辖境吗?》考证论文一篇。曾两次被甘肃史志编委会评为全省先进工作者。


12 月 8 日记事

起草实行合作医疗制度报告

某某公社革命委员会关于实行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报告

(68)某革字第号

会宁县革命委员会:

我们收听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关于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经验广播后,为了更进一步贯彻执行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卫生路线,迅速、彻底地落实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指示,立即分别召集了公社各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公社所在地的曹坡、秋子树等生产队的贫下中农、队干部进行座谈,广泛听取和征求贫下中农和干部对于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反映和意见。

经过充分讨论,大家一致反映:实行合作医疗制度,这是毛主席对贫下中农又一次最大的关怀,这是医疗工作的方向,完全符合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贫下中农代表张吉元说:“毛主席他老人家为我们贫下中农真想的周到,合作医疗制度我从心眼里都欢迎。”兰州医学院毕业的大夫雍致嘉同志说:“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后,不但对贫下中农有利,而且对我们这些受过资产阶级教育的人来说,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改造。就某种角度来说,也落实了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重新受教育的最新指示。”

在讨论实行合作医疗制度中的具体问题时:

1. 首先提出的是公社卫生所怎么办?大家认为我们公社 10 个大队(现 11 个,计划合并 1 个),现在都有保健站,公社卫生所一、两个大夫,只跑近不跑远,贫下中农很有意见,他们说:“公社卫生院是给公社干部看病的,我们叫不去。”因此,公社卫生院早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现在实行合作医疗后想存在也存在不下去了,因此应该撤销。撤销后,有两个医务人员是本公社人,应回本队保健站工作,还有一个是从外地调来的,本人要求回队让贫下中农选举。此系国家编制人员,请县上考虑。关于经济处理:药物器械按队大小划拨各保健站,原借公社基金全部归还,余利除留公社一部分以便将来统一使用于防疫等方面,其余分拨各保健站充实底金。

2. 全公社群众每人每年交 1 元合作医疗费是否够用。大家算了一下帐,在正常情况下完全够用。就 10 个保健站储药量来看,每年不过是 800__1500 元,按每人 1 元的标准可收1000__1800 元。同时再从公益金里每人抽 1 角钱,还能增100__180 元。如发生流行病不够用时,公益金里再酌情解决,或者花钱多的病人自己负担一部分,如果是烈军属、贫下中农困难户适当救济解决。

3. 有些人一次交不上医疗费,可分两次或 3 次交,反正不影响进购药品。

4. 保健站上的大夫就是背保健箱各队跑,没有什么挂号手续,因此不收挂号费。

5. 有些大队的医生业务技术不高,工作有一定困难,怎么办?贫农席兆荣建议,从长远着想,国家还是继续办短期培训班,由队里选送贫下中农中政治思想好的青年学习。从眼前看,公社要定期召集各保健站人员进行学习。

6. 四类分子的子女暂时不参加合作医疗为好,将来视其表现,由贫下中农讨论逐渐吸收参加。参加后如思想表现不好,亦可讨论清除。

7. 公社卫生院立即清理财产,按月底撤销。合作医疗制度从明年元月开始实行。实行合作医疗制度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我们仅是初次讨论,还很不够成熟,不过千条万条抓根本,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认为,要实行好这一制度,必须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达到人的思想革命化,首先是医生要思想革命化,要以张思德、白求恩为榜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广大贫下中农服务,这样一切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丁沟公社革命委员会

1968 年 12 月 8 日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