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米甸弥陀庄

 昵称45109175 2022-10-15 发布于浙江

01

《云南县志》记载,米甸弥陀庄即今米甸街人称“长官司”是也。据立丕老人李辅林说,“我大村媳妇的爷爷曾多次告诉我,弥陀庄就是立丕。关于这一史料,米甸街人周德明任米甸第一任文化站站长时,与祥云县文化馆馆长张晶实地考察过核实过。”

(周德明老人在采访结论上签名按手印)

笔者为了落实这一说法,走访了周德明先生。周德明先生说,“是的,立丕就是《云南县志》里说的弥陀庄。”

(笔者采访耄耋老人周德明)

为进一步核实,笔者到大理州图书馆、博物馆、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院、大理大学等单位找历史学家核实,确认立丕古称弥陀庄。

(《云南县志》地图一角)

据《宾川州志》记载宾川与十二关长官司土司府驻地弥陀庄相连的山叫“圭山”。《云南县志》记载,十二关长官司在弥陀庄。弥陀庄与宾川州相连地界有三座大山拼凑拢来的一个平坦地带叫“三锅枪”。

弥陀庄靠山有七座大山相连,每座山山顶长相酷似人头排列,如归家的队伍,古称“归山”也有史书称“龟山”《宾川州志》称“圭山”,概因以读音相传所致。山水相连的村落有熊勒麽(今雄鲁么)。

宾川宾居等地人常以马骡驼红薯、番茄等到弥陀庄换架豆、小麦、苞谷、大米等粮食。雄勒麽、小龙潭人步行赶米甸街必经立丕母箐,背鸡鸭来卖,常常到弥陀庄(立丕)就卖完。

02

立丕耄耋老人李成良说:小时候长官司箐的整条河两边都长满了青翠的大龙竹。大集体时候才把竹根逐渐挖了。

岔沟老人黄超学说:岔沟村委会地界,过去也叫长官司箐。

03

笔者:老周,为什么今人只知道十二关长官司驻地在大村?

耄耋老人周德明:弥陀庄虽然占尽两条大山箐的二龙供水局,前有渌萝河做护城河,但地点相对狭小,所以几百年后,土司衙门搬迁。于民国某年从“小村”弥陀庄搬迁到相对宽阔的地点,取名“大村”。不研究历史的人,往往把官府位置看得一成不变,生了根。实际上大村就是现在说的“十二关长官司衙门”从弥陀庄搬迁去的新地点。

查《米甸镇志》楹联部分。民国廿一年被米甸镇克昌村李桂华等人从大理古城请来的老师赵锡源(举人)创作的对联“弥陀旧名乡,想当年,运占立丕......”也说明立丕就是《云南县志》里说的弥陀庄。

立丕村里老人说,立丕第一大院可住十多家人。是十二关长官司正堂原址。2020年李继周家建水泥房,深挖地基,发现有地下室。第二大院即二堂,保存比较完好。石头铺就的路宽两米多,院内也是石头铺地。会客室、过厅、厢房俱在。

立丕最具风格的总大门,据说云南县只有两道。现遗址尚存。下马石、指路碑、大板桥原址尚存,总大门牌匾等物件消失。村子对面右手边几十亩的古栗树林遮天蔽日,终年绿树成荫。

04

笔者:爷爷,请给我讲讲立丕村古时候称为弥陀庄的原因。

李辅林:立丕村后之山叫弥勒佛山。因山得名。村里贾家人有乳名“小弥勒”。归山即几座相连的山恰似众佛列队归来。唐朝至今一千二百多年了。大唐重视佛学,皇帝派唐僧到西天印度取经。之后全国流行以儒佛道合一,教化子民。弥陀庄,即阿弥陀佛庄的简称。

古人看重风水,风从米甸街方向吹来。老人常说“桃园坝的风,弥陀庄的水。”即桃园坝的风强劲,可以把人吹病;弥陀庄的水甘甜,山箐和大沟里常年流水涓涓。是古人防洪抗旱能力有限时的最佳选择。此处藏风聚气,天气常如二三月,花开不断四时春。

弥陀庄四面环山,菉(渌、箓、绿均在志书中出现)萝河水潺潺淌。大沟边上洗东西,洗菜地点在洗衣石上方。

05.

笔者:爷爷,听说弥陀庄有两支百万阴兵队伍。你能说说吗?

李辅林:古时候各地均有匪患。一天,匪盗从米甸街方向集结而来。土司一声令下,大白天的,虎山这边阴兵部队从招鲊箐阴兵地出,龙山那边阴兵从指路碑上方阴兵地出。满山彩旗飘飘,处处喊声震天,各有万人余。这就是“弥陀发兵两百万,土匪见状不敢来。”

06.

笔者:爷爷,李家祖宗李贤,根据《嘉靖大理府志》记载,李罗赛、李贤,河北真定人。李罗赛,十二长官司第一代土司。李贤,河北真定县主簿。李岸(昂)真定县武堂训导。

07.

在阿爸苦,李某劳动,辛苦躺田埂上休息。往天空一看,自己躺在田埂上的图,以白云显示在天空里。之后连续观察,屡试灵验。但奇怪之处是其妻子在旁边,未见入云图。

08.

笔者之双亲李旺、赵梅芳在家宅大坝山房后劳动,看到对面老熊洞有海市蜃楼图景,如无声电影播放。时长十多分钟,有时长达半小时方消失。其中一次是一位漂亮女孩旁边有一匹骏马在吃草,女孩提着一桶,在院子里喂猪。鸡鸭鹅在走动。

09.

李继宗,吕忠明等立丕老人都说:下雨天在立丕母箐地点老蛙(或“老鸹”)窝,多次听到歌舞晚会的声音,没有图像。是不是有录音室(石)?

笔者答:没有吧。录音机没电,磁带也放不了。估计是声音以某种方式从别处传来。

10. 

美丽的神话。

笔者:大理海子通四方,立丕人卖鱼朝水洞门口喊。就会有金花姑娘送来洱海鱼。是真的吗?

李继宗、李辅林等:这故事一直流传。说的是立丕村前面河道里有一个大水洞,古人去大理就从那个洞里乘船去。八仙也乘龙船从洞里去大理,出口在洱海小普陀。关于那个洞,故事很多。洞中有房,包罗万象。历代中国名人都有房间。诗仙、诗圣、唐宋八大散文家,王羲之、颜柳欧赵等书法家、孙武等军事家、中国科学家、数学家等等都有各自的工作室。洞中无日月,但灯火辉煌。不比洞外分得出白天黑夜。繁华之处远远超过大都市。

笔者:我小时候在洞口游泳,那里有一大汪水。

李辅林等:对,洞就在你家河边地那里。据老辈子人传说南诏国时期白洁夫人被逼婚。不从,投水后被一条大蟒蛇化为一叶扁舟运回,走的水路就是这个暗道。

11.

笔者:我到各个山头查碑文看墓碑,很多大碑大墓都被偷盗、毁坏。

耄耋老人李锦章:不敢宣传祖宗有多能干。说漏嘴后,祖宗坟墓就会被盗挖。

12.

挑断山变腾龙岭。

克昌名人张建熙在世时,参加克昌小学教师开会。发言要求向在祥云一中教高中英语的李老师学习。说到挑断山与出人才的关系,对后代可能存在心理上的影响。号召想办法把山被挑挖断的地方接起来。

若干年后,李某某一家登山查看。发现有大树倒地一棵,形状如鳄鱼,查相关龙与鳄鱼的书籍,得知鳄鱼就是龙的原型。第二天黄王李等姓氏28人去祭拜接龙。松毛席铺开开始吃饭,万里无云的晴空,突然出现云图与龙相似。

当时大家给云出现的地方换名,称之为腾龙岭。

(树倒以后的照片)


李继凯,白族,云南大理立丕人,大理市凤仪二中英语高级教师。大理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大理市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书画家学会会员 ,云梦诗社成员。文学作品散见于《经济日报》《云南经济日报》《云南教育报》《江苏广播电视报》《大理日报》等报刊杂志。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