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派城市考古新发现:转角的“爱情神话”

 黄之中 2022-10-15 发布于上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图片

 这是一个穿越了茫茫时光依然让人动情的故事:有这样一家上海餐馆儿,立下一条规矩,晚上不管客人多少,老两口没来,这张桌子不能占。不成文的规定,一定就是数十年,历任的店经理和服务员都牢记在心。

图片
城市文化专家、作家马尚龙曾经在《上海女人》这本书里写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每天晚霞初升,染红了树梢,老夫妻从弄堂里走出来,如初恋情人一般手挽手地穿过马路走进“洁而精”,在服务员特意留好的那张桌前坐下,点几道菜,谈谈吃吃,享受着夕阳红的灿烂时光。20多年如一日,天天上演“金色池塘”的剧情……

01
会开飞机的“四小姐”

上世纪30年代,毕业于华童公学的上海小伙李九皋因一口流利的英文被华侨广播电台录用,20多岁就成了上海滩小有名气的英文'主播'。1936年,经朋友牵线,他结识了他的忠实粉丝——大他5岁的陈家“四小姐”陈素任。就像陈素任最喜欢点播的英格兰民歌一样,他们的《玫瑰人生》开始了。两人一见倾心,互定终身。陈素任新潮独立,报名参加中国飞行社办的飞行员培训班。

图片▲“李主播”不管刮风下雨都起早摸黑地陪着“四小姐”去龙华机场学开飞机。当年,被称为“中国摄影第一人”的郎静山还特意到现场为“四小姐”拍下了飒飒英姿,照片名字就叫《陈素任女飞行员》,后来据说还上了画报(有《良友》画报一说,也有《时代》画报一说)

大放光彩后,“四小姐”没有加入中国空军,闪电般喜提第二证——1937年1月,两人在衡山路国际礼拜堂幸福走上红毯。

图片

▲衡山路上的国际礼拜堂

图片

▲披上婚纱的“四小姐”


婚后的“四小姐”不喜欢在家里烧饭,他们通常就下馆子过小日子。两个人都喜欢新鲜的口味,尤其欢喜当时还位于妇女用品商店后兴安路上的洁而精川菜馆,吃好饭还会去百乐门跳几支舞。

图片

▲记载了“四小姐'夫妇爱情传奇的洁而精川菜馆

解放后,李九皋被分配到北京外贸学院当英语老师,夫妻分居长达20年之久。1988年,两人重聚上海,心中感慨万分,他们不约而同惦念起洁而精,碰面后第一件事就是到洁而精(当时已搬到南昌路雁荡路交叉口)品味当年的浪漫晚餐。这一吃,就是是数十年,每晚雷打不动,相约浪漫转角。

图片
每天傍晚五点,“四小姐”和她的“李主播”先生就相互搀扶着,从上海别墅的家里踱出来,穿过光影层叠的南昌路,到斜对街角的洁而精川菜馆去吃饭




02

1600张账单里的
“爱情故事”


图片
▲数十年,同一张圆桌,老两口有着说不完的悄悄话

图片

▲当年老两口居住的“上海别墅”在科学会堂的正对面。这群1916年建造的民宅,几乎每一个门牌号都可以挂一块铭牌:100弄2号,是陈独秀旧居及《新青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旧址;100弄5号,陈其美故居及中华革命党上海总机关部;100弄7号,民权人士杨杏佛故居;100弄8号,国民党元老叶楚伦旧居;110弄25号2楼亭子间,江青和唐纳(1935-1937年)旧居

那是闭着眼睛都可以熟知的一条路线,走进洁而精大门,左边第二根圆柱子下面的桌子,一份夜报,两碟小菜、三刻小憩、四季人生。老太太爱吃鱼,尤其是茄汁鱼片,她怕胖不吃壮肉;虾上来,老先生吃虾头,老太吃虾身体;红枣莲心上来,老太喜吃红枣,老先生喜吃莲心……

图片

▲当年老夫妻二人是南昌路上的“红人”1998年的12月23日,他们心血来潮,开始像集邮一样收集起每天的账单,上千张收据见证了相伴的每一寸光阴,见证了南昌路的黄昏,见证了路灯下的每一秒深情陪伴

1600多张账单后被上海档案局收藏。当年,如果老两口临时有安排,还会打电话到餐厅请假。如果假也不请就缺席,洁而精的服务员可是要上门关心的。这样的默契,一直持续到2007年和2011年,老先生和老太太相继而去。



03

南昌路的“烟火气“

如今的洁而精依然人来人往,左边第二根圆柱子下面的桌子上依然有更年轻的爱情在传唱。香酥鸭、青豆泥、生爆鳝背、水煮牛蛙、文思豆腐还依然都是这里的特色菜。外卖窗口的美味也是街坊邻居的最爱。

图片

凡是有文气的马路都不宽,并且行道树总是很茂盛,像一顶帽子收藏着文气,好像马路一宽,行道树便是无力遮盖,文气就挥发了

酒足饭饱的人们,就从饭店走出去,在蕴藏着深厚人文气质的思南路上走一走,在梧桐树下走走继续着生活的话题。

图片

▲南昌路的文气还有特别之处,它不排斥市井气。文人墨客清高却也要过俗常的日子

南昌路上的小店更多了,潮流设计、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偶然有人街上打听这转角的洁而精,为这一段跨越七十载的爱情神话慕名而来。他们点名要在那“左手第二根圆柱下的桌子”上坐一坐,点上三两小菜,与这段“爱情神话”离得近一些,再近一些。

图片

南昌路特别能容纳这样的小店,纷繁却又简单,美不胜收,却又让人捉摸不透……

海派寻踪

01|洁而精川菜馆
黄浦区雁荡路82号

图片

洁而精川菜馆的一道名菜:生爆鳝背
这是上海滩上著名的“高龄饭店“,以经营扬帮、川菜为特色。这里不仅是苏步青等著名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经常光顾的地方,还是著名书画家刘海粟、吴湖帆、钱君陶、程十发,戏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叶少芝、张云鹏、万是娥、袁雪芬,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黄宗英、白扬、张瑞芳,滑稽表演艺术家姚慕双、周柏春、杨华生等等喜欢聚朋小酌的场所。那幅“其味无穷”的条幅,就是艺术大师刘海粟在品尝菜肴后即兴挥毫,为洁而精点赞。

02|复兴公园
黄浦区雁荡路105号

图片

▲复兴公园里的沉床花坛是典型的法国园林特色,从空中俯瞰鲜花绿植构成一个几何图案
复兴公园是上海市中心城区四所百年公园之一,是中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法式园林。玫瑰园、沉床花坛、紫藤廊架等景点都很有代表性。


03|科学会堂
黄浦区南昌路47号

图片

南昌路47号早期曾是法国总会,后改为法国学堂。1958年1月18日,上海科学会堂成立。首任上海市长陈毅为其亲自题了'科学会堂'四个大字

说到这一段南昌路的气场,像一把扇子。两个民宅建筑群落是扇面,南昌路是扇骨,至于扇芯,就是昔日的法国总会,后来的科学会堂了。

图片

科学会堂的墙面,涂抹着岁月的包浆……

图片

▲科学会堂1号楼是上海现存最大单体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

04|林风眠旧居
黄浦区南昌路53号

图片

▲1951年,林风眠辞去美术学院的教授职务来到上海,以卖画和教画为生。在南昌路53号这幢红砖二层小楼中,他生活了整整25年。大多数时光都是一个人蜗居二楼

林风眠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者,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先驱。他终生致力于融合中西绘画传统,创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05|南昌路168
黄浦区南昌路168号

图片触手可及的高品质“口袋公园”,弄堂门口的小花园,家门口的好去处,超迷你的休闲空间。在这里,四季有花开,与老旧的建筑相得益彰。漫步其中,满是惬意好心情


06|OFFF COFFEE
黄浦区南昌路172号

图片▲年轻社交社区“即刻app”开设的首家线下咖啡馆。店铺的整体配色属治愈系,敞开式的门口让人们忍不住想停留其中。南昌路的阳光柔和温暖,不偏不倚照耀着墙壁上的“元气小分队”


07|老麦理发馆
黄浦区南昌路360号

图片▲上过电影的老麦理发馆,小小的门面充满戏剧性。老麦是一个有故事有情怀的收藏家,所以理发店里的很多物件都是老麦世界各地淘来的古董。理发椅、背包、海报、音乐,都是属于这家店的独一无二的标签

图片

|海派城市考古新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